玉色照瓷甌 蘊藏匠人魂
-
小陶陶
2022-10-17 15:55:16 泉州晚報1518
10840
德化窯古代茶具雅器千杯百盞,具有精、雅之氣;陶瓷茶器具生產始終伴隨茶文化發展,并因飲茶習俗及方式的變化而變化
核心提示
德化窯數千年來窯火不熄,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底蘊,德化陶瓷茶具也被賦予了溫潤明凈、清新脫俗的獨特氣質。日前,德化窯古代茶具雅器收藏展在德化陶瓷博物館展覽,展品典雅潔凈、明朗精致、溫潤如玉,蘊藏匠人之魂。
典雅精致 溫潤如玉
青白瓷、白瓷、青花、醬釉,執壺、斗笠碗、梅花杯、犀角杯……德化窯古代茶具雅器千杯百盞,呈現出“溫溫玉色照瓷甌”之意境,承載著非同尋常的茶文化基因,令人流連忘返。
清代堆貼梅花茶壺
茶具隨著“茶之為飲”應運而生。我國茶文化歷史悠久,茶具自然也體現出深厚的內涵和底蘊。合適的器具能提升茶湯品質,契合中國人飲茶對色、香、味、環境和心情的講究,更具審美價值。因此,茶人對茶器十分重視,高贊“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
清代青花山水鼓釘罐
德化窯數千年來薪傳不息,窯火不熄,陶瓷茶器具生產始終伴隨茶文化發展,并因飲茶習俗及方式的變化而變化,從煎茶到點茶,從壺泡到碗泡,衍生出琳瑯滿目、多姿多彩的茶器具。而茶為雅事,與茶相伴相生的,往往是琴棋書畫、白石清泉、文房雅器。那些陳設擺件、書齋清供總能營造出生動靜雅的場景,飽含時人博雅好古的流行風尚,豐富了茶空間和茶生活。
明代雙耳簋式爐
該展覽由德化縣陶瓷辦主辦,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中國收藏家協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茶道藝術研究所為指導。展覽涵蓋德化窯宋、元、明、清、民國時期的陶瓷精品130件。展品精心甄選,典雅潔凈、明朗精致、溫潤如玉,充分展現了材美、工巧的特征,道器并重,蘊藏匠人之魂。主辦方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展覽是對德化窯古代茶器具制作的一次全面梳理和盤點,旨在博古觀今,為當下德化陶瓷茶具設計生產提供參考借鑒,對德化陶瓷茶器具文化研究課題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此次展覽作為11月份即將舉辦的2022德化(國際)陶瓷博覽會的配套活動,提前預熱,向外界展示德化深厚的陶瓷歷史文化。
一方茗器 材美工巧
千年瓷都德化,是中國陶瓷文化發祥地之一、中國民窯的代表。如今,德化瓷燒制技藝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德化窯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首批陶瓷窯址類世界文化遺產。
明代雪景龍虎杯
據史考證,德化的陶瓷制作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期,而德化陶瓷茶具燒制的時間則始自唐。五代時期德化窯的陶瓷專著《陶業法》,以及宋朝之后德化陶瓷茶具品質在斗茶之風的影響下不斷提升,推動著德化窯茶器文化的發展。及至元朝,崇尚白色,白色象征著吉祥、正直、坦誠,契合著德化窯茶器釉色的純潔,由此而將德化陶瓷茶具推向高峰,使之成為眾所周知的茶具種類,為國際陶瓷文化界譽為“”,成為中國陶瓷文化的代表。
明代鏤空筆筒
千年窯火凝練一盞溫潤,千帆競發成就一方茗器。如今,德化陶瓷茶具行業日臻成熟,各類茶葉都有著專屬的茶具,加上主打健康養生的陶瓷茶壺、展現精致工藝的茶葉罐、突出大巧不工的茶盤……多種品類和諧發展,讓德化茶器具有了更強的生命力。
明代白釉螭龍壺
參加本次展覽的中國收藏家協會理事長羅伯健說,在中國傳統的陶瓷器物中,茶器雖小,卻具有精、雅之氣。首先,其點、線、面的自然順暢,構成了富有審美趣味的形,給予我們視覺上的審美愉悅;其次,茶器上的款識與裝飾蘊含制壺人的個人創作理念及精神,使茶器富有文化意味;再者,藝術上的創新與生活中的享用,為人們提供生活中美的感受。也正因為茶器展現了“材美、工巧” 造物思想,注重中國傳統文化中天、地、人、物的整體和諧的造物觀,因此成為收藏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市民參觀古代德化窯文房茶器具藏品
羅伯健還認為,收藏并不是為藏而藏,而是以收藏為平臺,以歷史為脈絡,以藏品為媒介,構成中國傳統與當代文化的縱橫軸,德化的茶具與雅器更是如此。(記者 曾廣太 通訊員 寇婉瓊 文/圖)
責任編輯:陳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