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白”國際陶瓷藝術論壇嘉賓分享摘錄

      小陶陶 2019-06-26   1208
      1019
      0

            

            6月24日,“中國白”再出發——2019“中國白”國際陶瓷藝術論壇在“世界陶瓷之都”福建德化舉行。來自法國、美國、中國的藝術家、學者在論壇上分享交流。


      白明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系主任、教授)

      陶瓷是藝術中的“百科全書”,因為陶瓷是實用藝術、設計藝術、裝飾藝術;同時,陶瓷又是繪畫藝術、塑造藝術,更屬于生活中的藝術。

      藝術是在求異中獲得生機的。今天科技的發展已經能讓模仿做到極致,當人們看到這樣的仿制品時也會覺得神奇。但越是當高科技進入到陶瓷作品中時,我們作為藝術家個體對作品的感知、自身的表達以及對精品的追求也將更顯珍貴。

      如果我們只是單一把作品做得像何朝宗或者像某個大師,以此來彰顯對傳統的依賴、追隨,那就陷入到傳統帶給我們的虛榮中。何朝宗之所以成為一代宗師,恰恰是因為他之前的德化沒有出像何朝宗那樣的大師。自從他出現了,基本上成明代德化白瓷創作上的集大成者。所以對待傳統,應該回到傳統發生的時間,那就是創新。

      我們今天所有的困境、希望、機會、轉折,都是由于我們過去的輝煌、強大的審美、以及了不起的傳承的師承關系(師傅帶徒弟)。所有的創造,都不應以替代已有和別的審美方式為目的。在藝術表現的路上,世界各國藝術家都在以不向的方式與作品相向而行。

      我希望,今天越是處于傳統文化中的年輕人,更應該越過傳統的表象了解我們五千年文明不斷流最核心的價值。那就是我們的祖先一代一代的,以他們的聰明才智越過前朝人給他們的束縛,向著更新的未來,貢獻自己才智的傳統。

      朱迪思·施瓦茨 (紐約大學教授、博士)

      我去過世界上很多個國家,在中國江西景德鎮也待過很長一段時間,但沒有到過德化。德化擁有燦爛悠久的陶瓷歷史,這次有幸能親臨現場、親眼所見,讓我既興奮又十分震撼。

      在這里,我看到了琳瑯滿目、形態各異的陶瓷產品和藝術品,有的薄如紙張,有的小到能放進試管存放,有的又大到像一面墻壁,擁有豐富的表現形式和創作手法。德化產的瓷土材質很好,可塑性很強,做出來的陶瓷成品溫潤如玉,令我印象深刻??吹竭@里的陶瓷產業發展這么好,有眾多能人工匠投身其中,也為當地人感到幸運和振奮。

      中國白”國際陶瓷藝術大獎賽邀請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們,通過特定材料來創作,能開發陶藝創作者的潛力,帶來技術上的突破,這個做法非常好。

      此次德化之行也促使我思考,作為藝術家在創作時應該做什么?我認為,藝術家在創作時,一定要有超越技能之外的展示。藝術家的想法是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創作時要讓人能通過作品聽到他的心聲,幫助人們去認識和思考人生。而這次大賽評選出的這些作品成功地表現這一點。

      未來,我希望這一活動能邀請更多資歷深的藝術家來駐地創作,加強交流,深入探索,讓更多藝術家擁抱陶瓷這一藝術材料。

      克里斯蒂娜·清水 (法國賽努齊博物館前館長、法國博物館遺產總監)

      德化是陶瓷藝術的殿堂。在歐洲,很多人都知道中國白”,但并沒有多少人能像我這樣,來到“中國白”的故鄉德化,與這里的工匠們互相交流,親眼見證藝術品的創作與誕生過程,親身感受德化陶瓷的魅力。

      德化陶瓷的品質一流,制瓷工藝對世界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并且這種影響持續至今。德化陶瓷藝術品既豐富多元,又獨具這里的特色,工匠們所創作出來的藝術珍品被世界上不少頂級博物館珍藏,并向不同國家的人們展示。

      我們知道要能夠打破既定的模式和傳統的思維方式是很困難的,就像打破我們的邊界。如今對德化來說,面臨的挑戰是,如何用新的形態或形式來發展陶瓷藝術?

      我認為,首先,可以在傳統的制瓷技藝基礎上,利用優良的材質及現代的表現手法,在創作上進行突破和創新。其次,德化要創新發展要有自己特色的陶瓷文化,讓陶瓷藝術品成為展示文化的載體,打破既定思維模式,在創作上推陳出新,并在藝術表現手法上進行更多的探索,成為陶瓷行業發展的新趨勢。

      楊學太 (華僑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新的時代背景下,必須用一種新的思維來建構德化陶瓷產業新秩序,共享是德化陶瓷產業發展的大方向、新秩序。德化化陶瓷3200家企業,整體產業規模不小,但企業規模都偏小,且分散,每一家都去做品牌、去組建設計團隊不現實,因此,打造共享平臺賦能小企業、小工作室是關鍵。

      當前,產業融合正在加速,產業邊界越來越模糊,德化應該擺脫邊界與束縛,以跳出德化做陶瓷,跳出設計做陶瓷,跳出當下做陶瓷、跳出陶瓷做陶瓷的思維,以面向未來的前瞻視野,打破固有規則、范疇和邊界,做陶瓷價值“加法”, 做大“朋友圈”,催生新需求、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

      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萬物互聯、大數據開始從概念走向實踐,未來陶瓷趨向將:1.定制化,社交化的出現讓消費走向個性化,消費者需要的內心化、多樣性、獨特性產品;2.智能化,萬物互聯開啟智慧新圖景,無論是消費端還是商品端,智能化已然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陶瓷也不例外;3.圈層化,消費升級,消費分級,大眾消失、圈層出現,消費者的圈層化更加明顯、圈層“規?!痹絹碓叫。?,每個人都活在不同的圈層中。這時候“市場”實際已經不存在了4.藝術消費,66.72%的受訪95后會經常參與更看重對文化、藝術喜好的體驗與分享;5.服務化,產品的使用頻次很低不只是一次性的交易模式,產品經濟向服務經濟轉型等。

      責任編輯:黃敬偉

      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評論(0)

      ?

      首頁關于我們尋求報道

      陶瓷頭條 版權所有Copyright?2025 taocitoutiao.com
      首頁 頭條 視頻 品牌
      取消

      歷史搜索清除記錄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