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銘志:簡約致遠 專注瓷藝用心前行堅守傳統工藝之道
-
小陶陶
2019-04-17 人民號-城鄉資訊1694
12260
德化是千年古縣,更是世界陶瓷手工藝的璀璨明珠,從西周至今2000多年里,德化窯火從未間斷,陶瓷文化一脈相承。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先生與劉銘志合影
這期間,誕生了不少瓷藝名家,而不同的大師所創作的作品又各有特色。高級工藝美術師、陶瓷雕塑高級技師、國家一級美術師劉銘志創作的陶瓷作品既集成了傳統的技藝,又符合了現代審美需求,可以說是當今德化陶瓷界的中堅力量。
作品《大地》在2017年9月6日入選并參加“首屆全國雕塑藝術大展”同月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積累經驗 傾注芳華十余載
“陶瓷藝術”這個詞在今天看來并不是很陌生的詞,但在二十多年前的城郊山村,卻是一個少年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劉銘志感慨道。
劉銘志從小在德化縣潯中鎮的土坂村長大,這個小村子兩面環山、一水繞莊,空氣清新、風景秀美。1989年8月,劉銘志初中剛畢業就隨著德化老藝人張良達學習德化傳統瓷雕初步技藝。1990年8月,他又進入德化民間百年老字號“蘊玉瓷莊”,并有幸師從第三代傳人蘇玉峰與第四代傳人蘇獻忠父子倆。在學藝的4年間,劉銘志勤奮好學,每當看到老師做的好作品,他就仔細觀察、用心揣摩,雖是模仿卻不是單純的模仿,而是用心思考與再現。
結束了學徒的日子,1994年8月劉銘志開始創辦自己的瓷藝工作室,便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產品設計工作。對多彩的瓷雕藝術投入了極大的熱情,每天與泥土打交道,潛心研究。“當時,很多人認為藝術創作要么陷入市場化的左右,要么固執地堅持己見,總得二選其一。而我覺得在市場環境中同樣可以收獲各種信息,積累寶貴經驗。”劉銘志回憶著。為了精益求精,他時常從明代何朝宗等前輩大師的作品、古代瓷雕作品當作臨摹對象進行學習研究、揣摩創新;時常參考國畫、白描、畫冊等書籍或傳統資料,進行大膽的反復嘗試、推陳出新。那十年,他漸漸了解了市場對陶瓷的需求重點,同時也為自己找到了一條適合市場的創作之路。
劉銘志在專心創作
《自在觀音》
《童子拜觀音》
簡約極致 執著傳統藝術創作
2006年,信心滿滿的劉銘志成立了“銘記藝瓷”工作室。憑借多年的經驗,他認為目前的瓷雕市場仍舊以傳統造型為主,在收藏界,精美絕倫的觀音一直是陶瓷愛好者的“寵兒”。
走進劉銘志的工作室,琳瑯滿目的精美塑像映入眼簾,如《薄胎自在觀音》《國色天香》《童子拜觀音》《福在眼前》《秦始皇》等。觀音作品溫潤如玉而慈愛,他們或手持蓮花,或青云直上;彌勒作品樸實無華而祥和;歷史人物作品“形象逼真而生動”在繼承了德化傳統雕刻技藝的創作風格下,把每件作品亦靜亦動地展示了創作者的巧思和用心。其中“薄胎系列瓷雕作品”在瓷 雕作品中堪稱一絕,具有很高技藝體現與收藏價值。
劉銘志大師告訴記者,“我將工作室取名為“銘記陶瓷”,便是立志將傳統瓷雕技藝銘記于心,在繼承德化傳統雕刻技藝的同時融入個人對創作對象的獨特理解,將傳統造型與當代藝術語言完美結合,以此傳達內涵,弘揚源遠流長的陶瓷文化。”劉銘志笑著說,盡管近年來許多人絞盡腦汁尋找傳統“瓷器”的突破口,但他依然在自己的田地里堅持純傳統題材的創作。
為進行更為系統的專業深造,孜孜不倦的劉銘志先后在德化陶瓷學院、江西景德鎮陶瓷大學、福建省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進修學習。他在繼承了德化的傳統雕刻技藝之外,融入了個人對創作對象的理解,不僅中西合璧,也是傳統造型與當代藝術語言的完美結合,由此他的獨特風格日趨顯現,他的觀音也是別具一格。“以往人們塑造的觀音在衣紋及裝飾上總是華麗而繁復,以此體現瓷雕技藝的巧奪天工;而我則簡化了其中的線條與裝飾,以求用最簡約的塑形傳達其內涵。”劉銘志說。
《靜·蓮》
樂于分享 專注瓷藝用心前行
“陶瓷創作沒有不變的樣式,即使是同樣的題材也會因外界的不同需求而雕琢出截然不同的意境”劉銘志說,秉持著這樣的創作理念,他的作品風格便是用歷經千百年的德化瓷雕結合現代藝術語言訴說德化陶瓷的“古今往來”。
《福在眼前》
為了讓大眾接觸瓷藝,劉銘志不定期與德化職業中專等教育機構合作,當好學校的高級客座講師,舉行瓷雕傳藝培訓活動,讓學生和興趣愛好者們親自動手感受陶藝的魅力。他還和福建藝術職業學院、清華大學、四川美院等高校合作,提供平臺,讓高校學生到工廠實踐操作。藝術落實于生活,向廣大群眾分享陶藝美學,讓興趣愛好者們有機會零距離接觸陶瓷藝術,也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時,劉銘志特別擅長現場制作表演德化的傳統瓷雕技藝。近年來,只要有舉辦有關陶瓷文化的活動,劉銘志都義不容辭現場創作,用精湛的技藝全面展示德化陶瓷制作過程。
《踏雪尋梅》
《薄胎觀音》
在創業發展的同時,劉銘志也沒忘記對社會公益事業做出微薄的奉獻。他分別在2008年8月捐贈自己的作品《富貴花籃》拍賣所得的款項,全部捐贈給支援汶川受災震區重建工作、同時他還榮獲"重建汶川愛心大師"的榮譽稱號。2015年6月他在泉州首屆公益文化節捐贈作品《薄胎觀音》拍賣所得的款項價值3萬元資助清源山貧困孤兒。2017年5月21日在上海德化商會成立慶典大會拍賣會上,由他捐贈的作品《薄胎自在觀音》以12萬元落錘成交,并將此次拍賣所得善款全額捐贈給德化縣教育基金。2018年12月捐贈德化八中教育發展基金價值18.6萬元助力學校建設與發展等等多次對社會公益事業伸出援助。
長期以來,劉銘志始終專注瓷藝,沉浸藝術創作的快樂,細節之處精益求精,在傳統藝術路上,永不停歇、用心前行。(黃建材)
責任編輯:黃敬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