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人物仕女畫在陶瓷裝飾上的表現

      小陶陶 2019-05-08   103
      0
      0

      粉彩人物仕女畫的創作,不僅要重在寫實,重在傳神達意,形神兼備,而且在主題內容和表現形式上,更要注重對仕女藝術形象的刻畫,做到輪廓清晰、結構嚴謹、線型協調,把畫者的思想感情和藝術見解,貫穿于對整個人物表現的客觀過程。既要發揮粉彩的附著力強,顏色鮮艷的特點,又要能跨越和突破生活的真實,展開聯想。“出新奇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從意境的深度和廣度上構思、渲染,使藝術風格流露于指筆方寸之間,突出以事物本質的表現手法和體現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方法,加以對形象人物的塑造,將意韻充分表達在陶瓷載體上,并使之感動受眾,喚起人們對藝術形象的思想感情共鳴,從而取得挺拔、大方、莊重、統一、整體的藝術效果。

      人物形象有神才能富有生機、才有生命力、才能感人。筆者在創作粉彩瓷板畫《唐人擊鞠圖》時,就較好地把握了人物畫創作原則和美學要求,取得了較好的藝術效果。

      擊鞠即打馬球,系宮廷的一種體育游戲。原作為軍事訓練的課目,后演變為娛樂活動。唐時宮中盛行打馬球,明皇尤愛擊鞠取樂。唐代的馬球盛行時,不僅有男子參加,也有女子參加。唐詩人王建的《宮詞》中說,“新調白馬怕鞭聲,隔門摧進打球名”,就是指的皇宮內宮女打球。唐代女子打馬球完全是為了娛樂,有“自教宮娥學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的詩句,就是形容女子打球時的動態美。

      《唐人擊鞠圖》中,畫面上正在跑動的五匹駿馬,體態豐滿,細尾扎結;五個仕女乘騎精熟,馳驟如神,雅態輕盈,妍姿綽約。但見紅塵飛揚,香汗淋漓,一位騎白馬的紅衣仕女高舉鞠杖,側身揮舞擊鞠,鞠在場中滾動,左右幾個仕女驅馬爭搶,展示出仕女爭奪場面打球的激烈。筆線遒勁洗練,設色豐富變化,依據描寫人物特定的情景,在點、擦、洗、染中顯示意境,使人物意象之間、運筆縱橫之間、設色濃淡之間,都流動著水與色、線與面、人與物互融互動的生機和氣韻。整幅作品線條清晰,層次分明,人物形神兼備、格調清新高雅,造型動感強烈,尤其是對仕女擊鞠時眼睛的描繪傳神達意,透過那美麗而傳神的眼睛,使作品洋溢著鮮活的生命動感。

      對仕女形貌刻畫的目的是要表現其精神與神韻,而生動描繪仕女形象的動作表情,則可表現仕女形貌的內在神韻。筆者的另一幅綜合裝飾粉彩鑲器《此曲只應天上有》,在這方面又進行了成功的探索。

      《此曲只應天上有》粉彩鑲器,以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和杜甫的《贈花卿》詩意入畫,把高溫釉彩與粉彩技法相結合,通過高溫窯變時產生的色彩肌理效果,在畫面上幻化成暮靄晚霞的氛圍,營造出氣勢宏闊、仕女游于庭園的自然詩情畫意,將粉彩瓷繪的表現形式、色彩語匯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

      鑲器的一面,一仕女端坐在庭園的山石上,眼眉低傾,吹著橫笛,傾吐著對家鄉或是對戀人的思念之情。略帶憂郁的眼神,不斷變換的玉指,從那專注的表情之中,我們似乎可聽到笛管中傳出的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樂律的溢美之情。鑲器的另一面,一仕女也是端坐在庭園的山石上,手撫長琴,外在形式表現與另一仕女有著異曲同工之處。琴弦撥動之際,一曲娓娓動人的“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如江風半入云。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的優雅之聲,隨風飄送,沁人心脾,讓人如癡如醉!

      詩情畫意是粉彩裝飾的藝術特色。這兩個仕女外形的刻畫,體態修長,線條柔和,束腰長裙,衫領低開,頭飾簡潔,面目嬌美,表情溫婉而楚楚動人,體現了古典仕女那窈窕清麗、純潔溫文、冰清玉潔的完美形態。衣著線條簡潔,色澤淡雅,衣裙用粉紅、鵝黃、雪青、湖綠填繪。畫面一派春光,背景鮮花盛開,整體畫面動靜結合,色澤協調,十分完美。不僅以生動的形象給觀眾以美感,而且以詩的情意,畫的境界吸引觀眾。作品既有傳統繪畫神韻,又有現代審美意趣。這種靜中有動的藝術效果,形象地描繪了仕女思鄉戀情的思想情感和心理活動,遵循了形貌刻畫的規律,顯示了以形寫神,及刻畫神情動作的藝術表現力,體現了“傳神”這一人物畫創作的審美最高標準,增添了當代粉彩瓷繪藝術裝飾的審美品位和文化內涵,改變了粉彩瓷繪仕女人物裝飾以說明性圖示表現為主的傳統裝飾習俗,從而使藝術表現形式、作品意境、氣韻格調上的美感追求,上升到更加主要的位置。

      文學創作和繪畫離不開生活的基礎,都需要深入生活觀察自然。“登山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海。”真誠的感情是藝術創作的動力,當藝術家的思想情感感動觀眾時,這種感情就成為藝術家和觀眾之間心靈相通的紐帶,使兩者之間心心相印。如《花紅》這件作品,仕女人物使用了粉彩的表現手法,背景卻使用了新彩的表現手法。兩種技法表現之間,注重表現繪畫內容的塊面、層次和空間關系,樹立新的造型觀念,打破自然物象結構的約束,重新排列組合,強化意象造型,表現再造的自然和藝術家的心靈。《花紅》通過對色彩運用的變化,使色彩的運用更為講究,從立意,背景襯托,設色點綴均以暖色調完成始終。畫面仕女形象秀美,氣質高雅,神態若有所思,若有所待,傳達出一種內心的含蓄與朦朧,給欣賞者以自由的想象空間。畫面背景呈現花紅絢爛,優美自然的熱烈氣氛,典雅中蘊涵鄉土味,給人以憨厚、純凈、質樸、回歸自然的意境。此外,仕女的衣服上還加入了明暗渲染法,增強了立體感。諸如此類,粉彩人物的精美神韻,通過構圖、色彩、線條、造型所表達出來的思想感情,在觀眾心中潛移默化,讓觀賞者產生強烈的共鳴。

      責任編輯:陳莎婷

      評論(0)

      ?

      首頁關于我們尋求報道

      陶瓷頭條 版權所有Copyright?2025 taocitoutiao.com
      首頁 頭條 視頻 品牌
      取消

      歷史搜索清除記錄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