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繪畫藝術中的四個要點
-
小陶陶
2019-05-17 76
00
陶瓷繪畫藝術是一種藝術的創作方法。陶瓷藝術創作方法實際上就是美學觀念與文化修養的組合;靈感的心態、詩畫的意境、唯美的構圖、優雅的造型、心靈的發泄。這些組合讓欣賞者不約而同地感覺到一種“美”,這種“美”體現了創作者的世界觀和美學觀。
熊國華陶瓷繪畫作品
一、造型藝術的運用
陶瓷繪畫屬造型藝術,它通過平面描繪表達出直觀的形象,在人們的觀感和思維中造成影響。也就是說無論花鳥、人物、山水,每個部位都必須精心設計其造型,造型好與不好,都會影響作品的成與敗,速寫作為繪畫中的一個分支,無疑也具有此類特征。速寫是訓練造型能力的基本功,它對提高畫者敏銳的觀察能力,直覺的判斷力和豐富的表現力是十分必要的。它偏重于感性的體驗,對形象多角度靈性的捕捉和個性的發揮。通過速寫,可以全力以赴追尋自己的感覺,豐富的感知產生豐富的造型語言。速寫是探索自己的造型語言最可靠、最簡便的手段。
欣賞繪畫作品如同欣賞音樂,它的造型如同動感的音樂節奏。在造型藝術中,我們常常借用音樂的這些概念探究其形式美感,一般來說,節奏是韻律的基礎,事實上,在畫面中很難把它們分開,所以,我們又常稱之為節律。
以線造型是陶瓷繪畫的主要形式特點之一,而畫家對線的理解不只是作為一種造型手法,同時線的運用又具有自身的審美價值,這種價值除體現物象的輪廓形質外,還具有一種線本身的形式美感。這種美感的獲得是作者根據不同的物象,根據不同作者的自身修養及情感體驗,概括出來的一種洗練而能動的藝術語言,中國畫家歷來把線視為一種有生命的元素,中國傳統畫運用各種線條的組構表現個體的情思,并運用線條的長短、粗細、曲直、方圓、干濕、濃淡、剛柔、強弱、毛光、頓挫、徐疾、迂緩、疏密、虛實、隱顯等對比手法,表現物象的氣韻、形體、空間、質感等,使線在運動和變化中彰顯出自然和諧之美。線的應用一直為陶瓷藝術家所關注,這也是構成陶瓷畫迥異于其他民族繪畫形式的重要特征。形象與造型,在某種意義上是同義詞。人們習慣用“造型”表示無生命物體的形象,而“形象”多注重指人物精神內涵層面。廣義上講,無論是人還是物在繪畫中均可視為一種“形象”,也可稱為“造型”。
二、藝術工作者的心態情境
這里所說的藝術工作者的心態情境是指人的主體感官在一段時間內接受到的全部信息,既包括注意的范圍,也包括注意范圍以外的,但作用于感官的其他事物對主體產生的未必全被主體意識到的心理影響。而心理狀態往往與某種情景相聯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一定的情景或受到情景的一定影響。心理狀態受客體、客體的背景、客體的關系等整個為主體所感知的事物及其環境的很大制約作用。
藝術行為為什么要講心態?確切的說陶瓷繪畫藝術就是一種心里行為,是心理狀態與某種情景相碰撞而產生的客觀行為,是藝術家借此行為來抒發胸中情懷達到一定目的的行為。有什么樣的心態就有什么樣的作品,所以說心態情境對畫家來說尤為重要。如今許多的陶瓷繪畫風格,無非是一些陶瓷藝術家躁動心態的產物,所以陶瓷藝術工作者要想有成就,藝術心態必須與眾不同,它的動力必須始終保持創新。
畫作的成功之源來自于好的心態,成功的藝術工作者大多不愿拋頭露面,原因是他們在修心養性,靜養創作心態,甚至有的還隱居起來,過著休閑起居的日子,不問世事,長期與藝術相伴,所以能提練出藝術之精華。而且這些人大多是靠藝術而生,并不是賣畫,平心靜氣地,悠閑自在地作畫,正是在這種超脫、悠然、靜心、平和的心態下創作出一件件傳世之作。遺憾的是在當今商業風氣極其濃厚的環境中,有一些所謂的藝術家心態違背藝術道德,只想炒作自巳,想怎樣去畫更多的瓷畫,想怎樣去提高所謂的作品價格。想怎樣去應酬各式各樣的展會、媒體、上課、交友,如此之來又有多少精力潛心研畫、去閱讀、去練功呢?即便是作畫,心態也難以平靜,也只是應酬之作而己。藝術創作本是修身養性之行為,提煉自己的人格品行,脫去粗俗之氣,培養文化人氣質。修心養性者,心態方能平靜,性格方能平和,日后才能成為真正的被人尊敬的藝術家。
三、構圖的章法布局
構圖是造型藝術術語。指作品中藝術形象的結構配置方法。構圖是指整個作品的構思、布局、規劃,是作品成敗的關鍵,它是造型藝術表達作品思想內容并獲得藝術感染力的重要手段。在視覺藝術中常用的技巧和術語,特別是繪畫、平面設計與攝影中。藝術家為了表現作品的主題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間,安排和處理人、物的關系和位置,把個別或局部的形象組成藝術的整體。在傳統繪畫中稱為“章法”或“布局”。
陶瓷繪畫藝術尤為重視構圖,因為它不像紙上作畫平面單一,陶瓷形態各異,沒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如果構圖缺乏“章法”以及合體布局,作品必然雜亂無章,失去美感。陶瓷繪畫藝術需根據載體的造型來合理布局,這是陶瓷繪畫構圖需要遵循的規則。而瓷板畫則吸納了國畫之經典構圖法,就布局構圖通常有:三遠構圖法,即高遠、平遠、深遠。高遠構圖法:即江河遠山,采用仰視效果,如王錫良的《廬山勝景含波口》瓷板畫就是應用這種構圖法。平遠構圖法:即采用平視覺構圖法,多用于描繪平原淺丘風光,如賴德全的《江南人家》潑彩瓷板畫。深遠構圖法:構圖方式是采用俯視視覺構圖,具有居高臨下,一覽千里的視覺效果,如十幾位藝術大師合作完成的《錦繡中華》瓷板長卷畫。半邊型構圖法:即畫面主題占半邊,另一邊畫襯景或留白題款,這種構圖是經典構圖法,畫面美觀,考究精到,如張松茂的《國色天香》瓷板畫。對角型構圖法:即主題和襯景各對稱占一個角。占角型構圖法:即主題占一個角,其余地方畫襯景或留白題款。占中型構圖法:即主題畫在中間,其它地方畫襯景或留白。環抱型構圖法:即主題在中央,周圍畫襯景,形成環抱式。還有對稱型構圖法:即上下或左右一邊畫主題,另一邊畫襯景等等。這些常用的構圖法構塑的畫面比較協調美觀,當然構圖并不是一定要固定的套式,它可根據作者的構思,達到協調美觀方可。
四、意境中的傳統美學
“意境”,指藝術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現出來的情調和境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用“意境”這個詞。比如說,一首好詩,閱讀者就會說:“這首詩很有意境。”一幅好畫,欣賞者就會稱:“這幅畫很有意境。”一部好電影,常常也會聽人介紹:“電影院上映了一部好電影,好好看,很有意境。”但是盡管大家都在用這個詞,對于究竟什么是意境,很多人并沒有搞得很清楚。“意境”其實就是抒情性作品中呈現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及其所誘發和開拓的審美想象空間。他同文學典型一樣,也是文學形象的高級形態之一。如果抒情性是意境的反映,那么抒情性也就是詩意性,以詩入畫,詩畫合一,使之增強畫面的詩意抒情性。所有抒情性是文人畫的特點,是歷代文人畫家非常推崇的藝術特征。這種特征是以浪漫的筆墨、風格、畫面呈現浪漫的情懷。就像詩的意境,即婉約又大氣,風格各異,體現不同的抒情表達方式,正因為陶瓷繪畫藝術融入了抒情筆墨方式,展現了浪漫的意境,因此靈動飄逸之畫風使得陶瓷繪畫藝術更具欣賞性,使陶瓷繪畫藝術成為瓷上國畫藝術。“意境”是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重要范疇,在傳統繪畫中是作品通過時空境象的描繪,在情與景高度融匯后所體現出來的藝術境界。
“意境”是藝術辨證法的基本范疇之一,也是美學中所要研究的重要問題。意境是屬于主觀范疇的“意”與屬于客觀范疇的“境”二者結合的一種藝術境界。這一藝術辨證法范疇內容極為豐富,“意”是情與理的統一,“境”是形與神的統一。在兩個統一過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就形成了“意境”。陶瓷藝術創作尤其講究意境,陶瓷近代“珠山八友”就是陶瓷藝術界的典范,他們把陶瓷文人畫的“意境”體現得淋漓盡致,并贏得了人們的一致推崇,博得了藝術界和欣賞者們的敬仰。
陶瓷繪畫藝術,無論是心態、意境、構圖、造型等它的最終目的是在陶瓷載體上創造“美”,傳播陶瓷文化,彰顯藝術魅力。傳統的陶瓷繪畫基于文化基礎和使用工具等因素,其形象與造型具有獨特性。綜上所述,造型、心態、構圖、意境是陶瓷繪畫的四個要點,要點構成了其獨特性且獨具魅力,豐富了陶瓷文化遺產。
責任編輯:陳莎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