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中國白匠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顏松柳:根植傳統,創作極富時代特性與思考的瓷藝品

      小陶陶 2019-09-28   2198
      1328
      0

      日前,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館舉辦的“瓷言-顏松柳「中國白」陶瓷藝術作品展”圓滿落幕。八十余件匠心獨運、膾炙人口的“中國白”陶瓷藝術作品與文化底蘊濃厚的恭王府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為首都北京奉上了一場文化的饕餮盛宴。《一葦渡江》、《悲欣交集》、《魯迅》、《左宗棠》、《十八羅漢之掏耳羅漢》等十一件作品被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收藏。

            這是顏松柳首次舉辦個人作品展,反響巨大,引來工藝美術界、媒體等社會各界的熱烈關注。他們對德化超群絕倫的瓷雕技藝贊嘆不已,對顏松柳獨到的藝術領悟與多樣化的作品詮釋給予了高度的認可與贊揚。并且,在展覽期間,還舉行了“瓷言—顏松柳‘中國白’陶瓷藝術作品展研討會”。“這次個展既是向社會大眾宣傳、展現自己的作品,也是對自己多年來瓷藝作品創作成果的一個全面的總結、反思、再出發。”顏松柳說道。 回溯起顏松柳的瓷藝之路,1993年,顏松柳進入到德化陶瓷職業技術學校學習陶瓷藝術設計專業,同期又在父親的引導下到德化百年老字號“蘊玉瓷莊”,跟隨蘇玉峰、蘇獻忠父子倆刻苦學習德化傳統瓷塑技藝。此后,他又到福建工藝美術學校、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等院校研讀現代藝術理論,交流創作心得,從而奠定了他極富時代特性與思考的藝術風格。 縱觀顏松柳的瓷藝作品,構思新穎,造型奇特,題材豐富,不僅有傳承經典何派造像的佛教作品,也有吸收現代寫實雕塑語言的歷史文化名人塑像,還有創新嘗試富有趣味性、萌態化的作品等。它們既立足于傳統,又開拓創新。它們是顏松柳多年藝術探索、學習交流,與人生感悟的結晶。 

      《悲欣交集》 
            作品《悲欣交集》是顏松柳以弘一法師圓寂前坐于藤椅上,追憶人生,用盡最后一絲力氣寫下“悲欣交集”四字之后的感嘆與欣慰的情景為題材,在吸收現代西方寫實雕塑工藝的基礎上,融入自身對弘一法師人物的理解與思考,大膽跳脫出傳統表現手法的形式,創作出富有當下特征的瓷雕作品。人物形象逼真傳神,眉宇之間道不盡的滄桑與悲涼,令人為之動容,也充分彰顯了顏松柳扎實的雕塑技藝,與別具一格的藝術領悟。而這樣極具深度的現代化藝術作品,在顏松柳的藝術展廳里也隨處可見,如《魯迅》、《十八羅漢之掏耳羅漢》、《竹影簫簫》等作品。 

      《好日子》

      令人驚喜的是,顏松柳結合傳統元素與當下年輕群體需求,創作的一系列富有趣味性、萌態化的作品,著實為觀賞者帶去了審美的愉悅感,將傳統題材玩出了新花樣。作品《好日子》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萌態化的造型設計,歡喜合影的現代化構思,刻意夸大的面部笑容等,將傳統福祿壽三星報喜進行了全新的理解與表達,不僅開拓了顏松柳新的藝術天地,也滿足了時下年輕觀賞者的審美需求。

        

      《渡江達摩》 

      難能可貴的是,在顏松柳的系列作品中,仍可見帶有濃厚傳統韻味的宗教造像作品,如《渡江達摩》、《坐巖觀音》、《騎獅觀音》等。它們是顏松柳秉承初心,不斷臨摹學習古瓷作品,傳承發揚德化傳統瓷雕技藝文化的體現。并在此基礎上,加以自身理解,全新詮釋創作的作品《戲獅羅漢》、《水月觀音》等佛像作品,又在無形中凸顯了顏松柳融會貫通的藝術思維。
       “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德化傳統瓷塑作品,必然有它存在的價值,臨摹古代陶瓷作品,不僅只是傳承學習先輩的創作技藝,也能感悟先輩時期的流行文化,對于豐盈我們的藝術涵養具有極大的幫助。而且,我們只有立足傳統才能有屬于自己的語言,加入當代文化和生活姿態創新也就水到渠成,做好作品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有態度的生活作品才會更好。”顏松柳說道。 

      人物名片

      顏松柳,1977年8月出生于福建德化。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高級技師,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客座教授,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客座教授,中國陶瓷工業協會陶瓷藝術專業委員理事,福建省工藝美術協會理事,福建省青年聯合會委員,德化縣第十屆政協委員。獲得榮譽:福建省技術能手,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福建青年五四獎章,中國收藏家喜愛的陶瓷藝術大師,泉州市青年拔尖人才,泉州市技能大師,泉州青年五四獎章,德化縣十佳工藝美術人才。

      作品收藏

      2000年《模特印象》收藏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2007年《一葦渡江》收藏于福建博物院;2008年《春風得意馬蹄疾》、《一葦渡江》收藏于英國珍寶博物館;2008年《春風得意馬蹄疾》收藏于中國工藝美術館;2010年《觀滄海》收藏于福建工藝美術珍品館;2012年《抱琴觀鶴》收藏于韓國國立江原大學;2016年《祥云觀音》收藏于福建省海峽民間藝術館;2017年《禮樂》、《禪蓮》收藏于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藝術博物館;2017年《荷瓶觀音》收藏于敦煌市博物館;2018年《禮樂》收藏于中國工藝美術館。

      《魯迅》

      《清音》

      《浴女》

      《十八羅漢之掏耳羅漢》

      《劉海戲蟾》

      《鼓浪嶼之波》

      《坐巖觀音》

      藝術展覽

      2000年10月《模特印象》入選『清華大學國際陶藝交流展』(北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2001年9月《山鬼》入選『第一屆全國陶瓷藝術與設計展覽和評比』(北京·中國美術家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

      2003年9月《古韻》入選『第二屆全國陶瓷藝術展覽』(北京·中國美術家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

      2006年10月《一葦渡江》入選『中國美術館全國陶瓷藝術邀請展』(北京·中國美術館);

      2008年9月《鐘馗》入選『第43屆國際陶藝大會學術交流展』(西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陶瓷工業協會);

      2012年10月《抱琴觀鶴》入選『韓中陶藝交流展』(韓國·國立江原大學);

      2015年12月《文昌帝君》、《螭龍瓶》、《禮樂》入選『承啟—中國名窯大師作品學術展』(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2017年3月《禮樂》、《禪蓮》入選『江流天地外—中國陶瓷藝術作品美國巡回展』(美國·中國陶瓷工業協會、美國ASU美術館);

      2017年12月《禮樂》入選『空間轉換—西安當代陶藝交流展』(西安·陜西省美術家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  西安美術學院);2018年8月《禮樂》入選『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國家博物館);

      2019年8月《禮樂》入選『時代新章—國家博物館工藝美術作品邀請展』(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 

      責任編輯:黃敬偉

      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評論(0)

      ?

      首頁關于我們尋求報道

      陶瓷頭條 版權所有Copyright?2025 taocitoutiao.com
      首頁 頭條 視頻 品牌
      取消

      歷史搜索清除記錄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