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陽∣輕攏慢捻俏西子,鋒回刀轉雕白瓷

      小陶陶 2019-11-27   2058
      907
      0

      陳建陽,漢族,1979年10月出生于瓷都德化,畢業于江西省景德鎮陶瓷學院雕塑藝術設計專業,師從蘊玉瓷莊第四代傳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蘇獻忠。現為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一級技師,泉州市第三層次人才,德化縣第二屆優秀青年人才,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得寶堂陶瓷文創工作室藝術總監。2018年10月在中國技能大賽暨第四屆全國陶瓷職業技能競賽總決賽中榮獲“全國陶瓷行業技術能手”榮譽稱號。2018年11月在第三屆泉州市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陶瓷類現場雕塑大賽中榮獲第一名。

      德化白瓷塑佛像有性格鮮明、造型優美、神態逼真、風格洗練的特點。有一種單純的雕塑美和原材料的質地美,最能體現佛教樸素、平和的思想。早在明代德化白瓷佛像就名聲在外,一代“瓷圣”何朝宗的佛像名作流傳后世,成為世界各大博物館爭相收藏的珍品,更對佛像雕塑史產生深遠的影響。“何派”開創的捏、塑、雕、刻、刮、削、接、貼八字技法延用至今。觀其佛像,仿佛有春風拂面,衣袂飄揚的出塵之感。在白瓷的雕刻創作上,繼承前人優秀技法和“何派”風格的同時,不斷創新發展,擁有更加豐富的題材,賦予作品新的時代生活氣息。

      《道法自然》  陳建陽作

      1979年陳建陽出生于瓷都德化,德化人心中都有一個白瓷夢,為了追逐理想,1996年陳建陽來到“蘊玉瓷莊”拜蘇獻忠為師,正式學習白瓷雕刻技術。一晃十四年過去了,從最基本的泥捏到人物雕塑,從泥稿到成型的白瓷,陳建陽勤懇學習、腳踏實地,他追求功到自然成、慢工出細活的工匠精神。沉醉在瓷雕藝術的瑰麗與神奇里,陳建陽跨越年少的懵懂,轉眼變為成熟的青年人。皇天不負有心人,陳建陽在人物塑造這方面積累了非常豐厚的經驗,觀音、彌勒、達摩、仕女等作品個個惟妙惟肖,活靈活現,令人嘆為觀止。

      《一個夢想》  陳建陽作

      陳建陽的作品題材較為多元化,有俊俏伶俐的江南仕女、肅穆莊嚴的佛像,以及被廣為傳頌的歷史人物等。他擅于在繼承傳統優秀的技法上,融合現代理念與審美情趣,不斷推陳出新,創作出兼具古今文化元素的新時代作品。比如他的《十八羅漢》作品,每一尊都是經過反復構思,多方取材,然后融為一體,達到形神兼備、栩栩如生的藝術效果。十八羅漢,不論是神態、服飾、坐姿,還是內心世界的展現,都是恰到好處,傳達了一種永恒的力量,即對宗教的信仰和堅持,雖苦卻樂,茫茫宇宙,孜孜悟道,終歸一心,心才是萬法之本。陳建陽所塑作品注重細節之美,精益求精,故而十分著意衣紋的刻畫,使線條清晰流暢,翻轉自然,格調高雅,肅穆大方,形態逼真,工藝精細。

      “杏子眼、楊柳腰、削雙肩、纖纖細手步態緩”,寥寥數字就勾畫出一個體態窈窕、具有大家閨秀之氣的中國傳統佳人形象。仕女的姿態,除表現某些真人實事隨情節需要而設計外,主要展現的一是曲線,二是節奏。如站立姿勢稍呈“S”形曲線,頭微歪略俯,動作有的前屈或托腮或執扇。陳建陽所作仕女作品,把仕女的嫵媚婀娜之態詮釋得栩栩如生。

      《煙雨江南》  陳建陽作

      一彎清月攜著幾縷卷云,一片碩大荷葉上的幾朵出水芙蓉,都靜謐地鑲嵌在一顆光滑圓潤的巨石上,端坐在石上的仕女輕撫著懷中的古琴,細膩柔美的衣褶輕輕飄蕩,“琴寄愁思于風,荷映倩影于月”,這是陳建陽的白瓷作品《荷塘月色》展現給觀眾的美好畫面。他堅信“藝術源自于生活”,這件作品的靈感便來自一次山間游玩所遇見的鵝卵石。光潔如玉的卵石,映于其上的月影和荷花,都給人以無限遐想和詩意。

      《憶相思》  陳建陽作

      陳建陽的另一件作品《思》,也是白瓷雕刻的佳作。仕女頭戴鮮花斜坐臥榻,身子微傾,頭略低下,眼神清澈而細膩,面容帶著一絲淡淡的愁緒。纖纖素手執一把團扇,扇面綴著幾支青花蘭葉,衣褶疏而不簡、密而不繁。整件作品形神兼備地呈現“閉眼坐看蓮花開,手扶清風且自在”的美好意境。陳建陽的作品以唯美為主,造型準確,線條流暢活潑,意境優美,人物神韻獨具。同時,他理性地融入抽象手法,使作品別具風味。

      厚積薄發,2012年,陳建陽創辦了自己的工作室“得寶堂”。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創作積累,以其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蘊,精湛的瓷雕技藝,博取廣融,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所創作品深受業內人士的贊賞。近日陳建陽的工作室榮獲“工藝美術大師工作室”稱號,并舉行了授牌儀式。大師工作室對于工藝美術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具有積極推動作用,能夠發揮工藝美術大師示范引領作用,發展大師經濟,促進工藝美術產業轉型升級。

      秉承著嚴謹、精益求精的創作態度,陳建陽經常把自己創作的作品每一步都拍攝下來,反復仔細琢磨、研究,不斷改進,直到自己滿意了才將作品展現于人,并在展示過程中,繼續汲取欣賞者的意見與建議,進一步完善作品。許多經典的書籍和詩歌都是他創作的源泉,博覽群書讓他的創作之路更加寬闊。他不怕苦,不怕累,一直保持良好的心態,這使得他不僅傳統功夫相當扎實,也能另辟蹊徑,在他眼里,藝術是一場漫長的苦修,每一步都很艱辛,但跨過去都會遇到花團錦簇的春天。(來源八閩藝術品鑒)


      陳建陽正在創作中的《天道酬勤》


      責任編輯:陳美珠

      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評論(0)

      ?

      首頁關于我們尋求報道

      陶瓷頭條 版權所有Copyright?2025 taocitoutiao.com
      首頁 頭條 視頻 品牌
      取消

      歷史搜索清除記錄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