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中國白匠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蔡國海:蔑刀下的瓷馬世界
-
小陶陶
2019-11-27 2358
11000
近日,從全國31個陶瓷產區中,突圍進入全國陶瓷職業技術能手總決賽的蔡國海,在緊迫的八小時內,構思設計的駿馬作品《風口浪尖出黑馬》,以新、奇、特的表現方式,形象逼真的創作技法,貼合時代精神的作品內涵,奪得“全國陶瓷行業技術能手”的榮譽稱號。
回憶起總決賽的獲獎過程,蔡國海充滿激情地說道:“風口浪尖出黑馬,馬是奮斗不止、自強不息的代表,是勇往無前、吃苦耐勞的象征。時代已經把中國推向了風口浪尖,所以我們要用駿馬精神去迎接時代的挑戰,去創造更美好的生活。這就是我創作這件作品的初衷。”
不過,作品《風口浪尖出黑馬》并不是蔡國海首次創作駿馬題材作品。從2002年跟隨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林建全學習駿馬雕塑至今,蔡國海已經研習了十七年的駿馬瓷雕作品創作。“擇一事,終一生。人如果一輩子只從事一件事情,那么他一定能成為專家。這是師父林建全教會我的道理。”蔡國海說。而這樣的藝術創作心態,讓蔡國海練就了爐火純青的瓷雕技藝,也形成了獨特的瓷馬藝術風格。
《立馬成功》、《志在千里》、《蓄勢待發》等一件件刻畫細致,充滿野性感與速度感的瓷馬作品,可以說是蔡國海蔑刀下的專屬語言。“我喜歡創作不受馴化、富有雄性感的駿馬作品。”蔡國海說。為了達到形神兼備的效果,蔡國海時常到各大馬場去觀察真馬,以馬為師,記錄下馬的每一種動態形象。他還常常虛心請教老藝人,幫忙指點。
志在千里
因此,他刻畫的瓷馬作品,給人一種透過皮膚看到肌肉,透過肌肉看到骨骼的細致感,讓你仿若能感受到皮膚底下的血液流淌。而且,就連它的鼻息,蔡國海也有深入研究。“馬是通過耳朵和鼻息來跟人進行交流的,所以你創作的馬的鼻息和耳朵一定要傳神,才會生動。”蔡國海說。
如作品《桀驁不馴》,肉眼可感的骨骼肌腱,健瘦寬大的臂部,厚實有力的馬肚,激昂嘶鳴的表情等地刻畫,將一匹前蹄躍起,不受馴化,健瘦有力的汗血馬活靈活現地塑造出來。讓人不由地感嘆蔡國海精細入微的觀察力,與巧奪天工的創作技藝。
桀驁不馴
但這樣懸空的造型姿勢,對于燒成卻是一大難題。“陶瓷在高溫燒制的過程中就像糯米一樣軟,這種懸空造型非常容易燒塌掉,所以很少人會創作懸空造型的作品。”蔡國海說。于是,在師父林建全的大力支持下,蔡國海苦心鉆研,歷經數次失敗之后,成功發明了懸空瓷塑綜合支撐技法,攻克了懸空造型的燒成難題,同時也讓他蔑刀下的駿馬作品更加自由馳騁。
馬踏飛燕
擇一事終一生,在瓷馬作品創作上,蔡國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希望未來,提到蔡國海的名字能與白瓷駿馬畫上同一個符號。”蔡國海說。為此,除了自身技藝的不斷錘煉,下階段,蔡國海還將不斷豐富瓷馬品種系列的創作,并且嘗試應用抽象化、藝術化的表現手法,創作不同系列的瓷馬作品,以期打造白馬大觀園的效果。
人物名片:蔡國海,字昌臻,1978年出生于瓷都德化,師從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林建全,畢業于泉州工藝美術學院,現為全國陶瓷行業技術能手,中國優秀陶瓷藝術家,福建省工藝美術名人,福建省陶瓷藝術大師,泉州市工藝美術大師,德化縣技能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高級/一級技師,三江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德化縣陶瓷同業公會理事。2014年創辦駿臨佳藝瓷研究所。
代表作品:
2013年《志在千里》榮獲第四屆福建省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金獎,并被北京和苑博物館收藏;
2014年《駿馬奔騰 與時俱進》榮獲福建省第二屆“閩藝杯”陶瓷藝術創意設計評比金獎;
2014年《桀驁不馴》榮獲第九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優秀作品評比金獎,并被北京明十三陵博物館收藏;
2015年《千里走單騎》榮獲第十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優秀作品評比金獎,并被被北京航空博物館收藏;
2015年《攜手共榮》榮獲美國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百年慶典最佳作品獎;
2016年《錦繡前程》榮獲中國國際(北京)陶瓷藝術名家精品展金獎;
2017年《馬到成功》榮獲中國國際(北京)陶瓷藝術名家精品展金獎,并被泉州博物館收藏;
2019年《飲水思源》被廈門博物館收藏。
立馬成功
千里走單騎
前程如意
蓄勢待發
錦繡前程
八駿雄風
影雕八駿圖
責任編輯:陳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