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中國白匠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鄭建忠:以商養藝,創新構思瓷塑作品

      小陶陶 2019-08-23   1968
      904
      0

             伴著山城德化的落日余暉,與窗邊微風吹來的絲絲涼意,記者來到了德化縣至鼎陶瓷研究所,穿過一條堆放各式陶瓷小擺件的過道,進入一間寬大明亮的藝術品展示廳。透過各式白瓷藝術品展柜,記者看到在最靠后的一張黑色茶幾桌上,一位留著短短山羊胡,穿著休閑白T恤,黑色燈籠褲,看起來略微消瘦又富有藝術氣息的男子,拿起剛燒開的水正準備沏上第一盞茶來迎接我們的到訪。他便是德化縣至鼎陶瓷研究所負責人、福建省陶瓷藝術大師鄭建忠。

      發揮繪畫專長,用心學好瓷塑技藝

            鄭建忠自小家庭條件不好,2002年初中畢業時,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他放棄升學的機會,到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張祥琦的工作室,學習瓷雕技藝,也因此被張祥琦發現了他的繪畫天賦。于是,張祥琦除了教授其瓷雕技藝之外,還傳授其素描、國畫等多種繪畫技法,并鼓勵他發揮繪畫特長,學好瓷雕技藝。后來鄭建忠又在家人親友的勸諫下,復學進入德化陶瓷職業技術學校學習美術雕塑類專業。

            2004年,從學校畢業之后的鄭建忠,做起了陶瓷樣品設計,設計的樣品大多是時下流行的熱銷陶瓷產品。2007年,在機緣巧合之下,鄭建忠結識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明良,并拜其為師,跟隨其學習傳統瓷雕技藝。“我真正深入了解傳統瓷雕文化,其實是從跟隨陳明良老師學習傳統瓷雕技藝開始。”鄭建忠說道。

      不畏挑戰,創業之初以商養藝

            2010年,經過多年刻苦學藝的鄭建忠,出師創辦了至鼎陶瓷研究所,開始在瓷壇獨立闖蕩。研究所成立之初,鄭建忠選擇以商養藝的方式進行經營生產,即通過生產迎合市場需求的通貨陶瓷商品,賺取利潤,從而供養藝術瓷創作的發展。

            即使生產通貨陶瓷品,鄭建忠也始終不忘他的雕塑技藝,并將其融入產品中,如無相陶藝小擺件、香道系列等。“因為我喜歡傳統雕塑工藝,即使不是創作藝術品,我也希望能將這種傳統技藝融入產品中,使其進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中。”


      禪緣

      其中香道系列產品的研發更是經歷了一番波折。“當時還不懂什么是香道,以為香爐就香道,為此研發了一百多款的香爐出來,最后都以失敗告終,還虧損了三十幾萬,導致研究所不得不停產止損。”不過,他并沒有就此放棄。相反,他吸取了教訓了,認真研究香道,花費三個月時間,研發出了既富藝術性與觀賞性,又新穎獨特的抽屜式香盒。他的研究所也因此重獲新生。

      瓷塑作品構思新穎,富有自身印記

              隨著研究所慢慢步入正軌,鄭建忠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藝術瓷創作。“制作市場化產品只是一時的權宜之計,專研藝術瓷創作才是我最終的目標。并且從學藝之初至今,對于藝術瓷作品的學習與創作我也從未停止過。”鄭建忠一本正經地說道。


      《佛悅》

            鄭建忠雖學習的是傳統瓷雕技藝,但在市場上多年的摸爬滾打,讓他的瓷塑作品頗為個性。他擅長應用傳統瓷塑技法與現代藝術審美情趣融合,創作符合時下特征與自身藝術語言的作品。如2015年創作的作品《佛悅》,鄭建忠巧用時下簡約的表現手法與柔美的線條設計,將傳統、莊嚴、神圣的佛像以溫和、放松、親切的姿態展示眾人面前,從而引發觀賞者的共鳴。“其實佛也是人,慢慢修行之后才成佛的。因而他的肢體動態跟我們人是一樣的。”鄭建忠走到作品前為記者介紹到。


      《佛愿》

            鄭建忠熱于創作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作品,不喜歡將作品具象化。“具象化的作品容易被觀賞者一眼看穿,觀賞者對作品的感悟也會被限制在一定范圍內。”如以地藏為原型創作的作品《佛愿》,鄭建忠特意將其法器去除,讓人不知其是哪位尊神,從而引發觀賞者對作品的無限遐想。還有以水為創作靈感,結合佛教文化,表達大愛精神的作品《甘露》等。

           下階段,鄭建忠將會更專注于藝術瓷作品的創作,并不斷地學習提升自身的技藝水平與藝術審美,從而讓他的瓷塑作品更精致美觀,更富有內涵與藝術情趣。

      人物名片

            鄭建忠,男,漢族,1986年12月生于福建德化,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陳明良。現為全國陶瓷行業技師能手、國家一級(高級技師),福建省陶瓷藝術大師、福建省陶瓷行業十大新銳人物、福建省閩派雕刻藝術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名人、泉州市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省陶瓷行業技術能手、福建省手工藝術技術能手、泉州市高層次人才、福建省陶瓷行業協會常務理事、福建省雕刻藝術家協會理事、福建省手工藝協會常務理事,現為德化縣至鼎陶瓷研究所藝術總監。

      代表作品


      《坐巖觀音》在2009年榮獲上海“第十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

      《滿載而歸》在2009年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金鳳凰”杯創新產品設計大賽金獎;

      《心境》在2012年榮獲首屆福建省“閩藝杯”陶瓷藝術創意設計大賽金獎;

      《自在觀音》在2013年榮獲第七屆中國(合肥)國際文化博覽會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優秀作品評比金獎;

      《佛悅》在2015年榮獲第八屆“中陶獎”中國陶瓷產品設計大賽三環杯金獎;

      《佛慈》在2015年榮獲2015北京第三十一屆國際禮品及工藝品展覽會金獎;

      《空谷》在2016年參加第三屆海峽兩岸雕刻藝大賽,榮獲福雕獎金獎;

      《蕓蕓》在2018年榮獲首屆唐山中國陶瓷交易會‘鳳凰杯’陶瓷創意大賽金獎;

      《愿》三件套在2019年北京國際精品陶瓷展覽會第八屆大地獎陶瓷創作創新設計大賽榮獲一等獎;

      《古魏妙音》在2019年北京國際精品陶瓷展覽會第八屆大地獎陶瓷創作創新設計大賽榮獲一等獎;

      《海潮音》在2019年榮獲2019全國非遺傳承人作品聯展金獎。


      《愿》三件套


      自渡–覺


      甘露

      德道

      責任編輯:黃敬偉

      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評論(0)

      ?

      首頁關于我們尋求報道

      陶瓷頭條 版權所有Copyright?2025 taocitoutiao.com
      首頁 頭條 視頻 品牌
      取消

      歷史搜索清除記錄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