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絲擷珍 重彩華章——洛克菲勒紋飾廣彩瓷

      小陶陶 2018-09-19   東方收藏雜志2644
      916
      0

      2017年4月28日,世界著名拍賣公司佳士得舉辦的“尊尚珍品拍賣”在紐約如期開拍,其中一套共141件的中國清代嘉慶廣彩瓷餐具(圖1)經過激烈競爭,以108.75萬美元價格成交,是最低估值30萬美元的3倍多,這是目前所知拍賣成交最貴的廣彩瓷器。該類廣彩瓷傳世數量稀少,紋飾用料精純,繪畫精細,有著強烈的油畫立體感,透視效果極佳。白地大面積用金彩彩繪洋蓮為地,金碧輝煌。施多重邊飾,邊飾以小窗間隔。

      圖1?廣彩餐具一套

      洛克菲勒紋飾廣彩瓷生產時間及時代背景

      據歐洲相關文獻資料可知,該類廣彩精品,大約生產于乾隆晚期至嘉慶早期近二十多年時間,此后不再生產。乾隆晚期開始,歐洲不再狂熱追逐中國瓷器,歐洲瓷器生產的崛起,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過往幾個世紀追逐中國瓷器的風尚發生了變化,而大清帝國的衰落加速了這種變化。西方對清廷的態度,在十八世紀晚期前后截然不同,1793年法國馬戛爾尼出使中國為乾隆皇帝祝壽事件是分界線。使團在政治上一無所獲,這個為叩頭與否進行的斗爭成了中國現代化史上一個具有象征意義的事件。他在回去向歐洲傳達的是中國這個巨人正在老去,歐洲的科學技術比起中國仍固守的農耕文明更有前途。在馬戛爾尼眼中,滿清“不過是一個泥足巨人,只要輕輕一碰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他在出使日記中說:中國“自從北方或滿洲韃靼征服以來,至少在過去150年里,沒有改善,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變得半野蠻人。”自此,歐洲從 “崇華”開始轉向“蔑華”,表現在廣彩上,除了出口歐洲急劇減少,質量降低,其中在乾隆一朝盛極一時的“滿大人”紋飾亦從廣彩紋飾上逐漸減少,及至嘉慶、道光時基本消失,充滿神秘色彩的中國開始對歐洲失去吸引力

      來自歐洲市場訂單的急劇減少,廣彩生產的衰落就成為必然,特別是來自歐洲王室及貴族訂單的減少,使勉強維持的廣彩生產質量不斷下降,過往積壓的普品更是成了各國東印度公司的沉重負擔。他們首先停止了從中國市場購買該類較為普通的日用廣彩瓷,同時清理庫存,將該類普通廣彩以極廉價的價格在市場上大量拋售。有史料證明各國東印度公司花了差不多十多年的時間來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這個過程是相當痛苦的。

      而此時的歐洲瓷器生產紅紅火火。據歐洲相關文獻資料,該類廣彩精品紋飾源自英國一瓷業工廠:洛斯托夫特(Lowestoft),在大約1780年為貴族設計出該類紋飾,為王室及貴族專門生產高端瓷器所用。該類紋飾的瓷器一經推出,立刻受到熱烈歡迎,深得王室、貴族的喜愛。鑒于該類紋飾在歐洲獲得的巨大成功,為了挽救廣彩在歐洲市場的頹勢,維系廣彩經營市場及高端消費客戶,獲取較高的盈利水平,他們選擇了最好的廣彩瓷作坊,按更高更嚴格的標準來生產該類紋飾的廣彩瓷。在這一背景下,洛克菲勒紋飾廣彩瓷便應運而生。

      該類廣彩瓷,早期主要滿足歐洲名門望族的需求,后期亦接受美國豪門的訂單。

      洛克菲勒紋飾廣彩瓷藝術風格及鑒賞要點

      就目前所見,該類高端瓷器,其整體質量都很高,是廣彩瓷中最精美的,為廣彩瓷中最高級的品種之一。其用料精純,紋飾精細,邊飾大范圍用金織出洋蓮地錦,中心主題圖案多為琺瑯彩繪制中式庭院故事人物紋,此外有少量的山水紋及花卉紋。內邊飾多以茄色織鯊魚皮錦地,間以小型花鳥開光。外圍邊飾以金彩織洋蓮錦地,間以麻色及紅色中式山水開光。顏色亮麗,歷久彌新。整體圖案顯得金碧輝煌,富有立體感,精妙絕倫!其造價昂貴,是廣彩瓷中最費人力及工料的藝術品,非王室及大貴族所能擁有,在當時就被稱作王室瓷(Palaceware)。德拉蒙德家族及史特林家族曾定制該類廣彩瓷。安諸·約翰·德拉蒙德于1790年任東印度公司總裁并到訪廣州,其兒子詹姆斯·德拉蒙德于1801年至1807年任廣州英商選舉委員會總裁。

      該類廣彩瓷生產時間非常短,只有二十多年時間,但其藝術風格卻十分鮮明,與其他各個時期廣彩瓷相比有著自己鮮明的藝術特色,知曉這些特點,是我們鑒賞識別該類廣彩瓷的關鍵。

      1.器型

      目前市場上及外國博物館所藏該類廣彩瓷以餐具、茶具等日常用瓷為主,且常常以一整套出現(圖2)。在18世紀期間,許多中國紋章餐具規模超過了500件。這些規模巨大的餐具,不是一般人家有能力去訂燒的,訂燒者多為巨富望族,一般通過私人貿易商進行定制。筆者所見歐美拍賣市場上此類廣彩瓷的拍賣大多也是以整套出現。筆者近二十多年來所購的該類廣彩都是十幾二十件以上一整套的,市面上零星出售的應是從一整套中失散出來的。目前所見該類實物,絕大多數為餐具類的盤、碗、碟、蓋盅、暖盤、茶盤、果籃、杯、冰壺等,瓶等琢器類的特別罕見。

      圖2?廣彩紋章紋餐具一套


      2.紋飾

      紋飾是釉上彩瓷的靈魂,其彩繪顏料、繪畫技法、畫面上用料的比例等等,在決定該類瓷器質量優劣的同時,也是我們區分不同彩瓷品種的關鍵。

      該類精美廣彩瓷圖案紋樣多由下面五部分構成:

      1)邊角、間隔圖案:裝飾瓷器的邊、口、角,起結構性的間隔作用。常見的邊角、間隔圖案有城垛、頂工、雙勾頂工、如意回紋等,城垛是最常用的間隔。

      2)錦地圖案:是一種作邊地使用的圖案。鯊魚皮錦、洋蓮地錦是該類精美廣彩瓷邊飾的標配,極少使用其他錦地。

      3)斗方圖案:是廣彩特有的開幅結構,由各種線條、紋飾構成,景德鎮習慣稱“開光”“開窗”。該類精美廣彩瓷亦慣用大、小斗方交替裝飾,基本上為如意斗方和海棠斗方。斗方內或繪山水,或繪花鳥,所用彩料一般為麻色、干大紅、墨彩。

      4)邊飾:用以襯托主題圖案,多由錦地圖案、斗方圖案組合而成,稱錦地斗方。所謂錦地斗方,是在錦地中有規則地空出數量不等、形狀各異的白地,再在白地中作適應性紋樣部署。錦地與斗方形成主次、疏密的變化,可克服大片錦紋帶來的刻板閉塞,并產生韻律感。該類精美廣彩裝飾手法的一個最明顯的特點也是邊飾,邊飾在該類廣彩圖案紋樣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大小小的斗方全靠邊飾來分隔、協調。該類廣彩瓷基本上以鯊魚皮錦、洋蓮地錦加斗方組成邊飾。

      該類精美廣彩瓷的盤、碟類一般有兩重邊飾(圖3),最外圍的一重邊飾為洋蓮錦地斗方邊飾,內層邊飾為鯊魚皮錦地斗方邊飾。極少數為一重邊飾(圖4),如有三重邊飾,一般中間一層為鏤空邊飾(圖5)。而杯、冰壺、碗、蓋窩等一些較為立體的物件則一般在口沿及圈足外彩繪邊飾,主題紋飾以外的空地則以金彩洋蓮為地,大、小開窗間隔裝飾。

      圖3?廣彩人物紋盤

      圖4?廣彩人物紋橢圓形盤

      圖5?廣彩人物紋盤


      5)主題圖案:廣彩紋飾中最大面積的斗方圖案一般為主題圖案,是以一組表示一定含義的圖案組織起來的圖案組合,盤、碟等類較為平面的廣彩瓷基本上只有一個主題圖案。

      該類廣彩瓷紋飾極為精美,能畫出如此精美圖案者一定是頂級的彩繪師傅,其除通曉中國傳統彩繪技藝,同時亦需通曉西洋畫法。該類廣彩彩繪工意結合運用了西洋繪畫中的透視法,注重陰陽變化,利用色料的濃淡變化,營造出光影效果,有時一種顏料,根據其色階深淺變化可能達近十種呈色,從而使所要表現的物象更具有透視效果。如用麻色彩繪的部分建筑物墻體及用干大紅彩繪的木柱等。此外,所繪人物衣服亦具有十分強烈的立體感,衣褶十分明顯,對比非常強烈,同樣具有明顯的油畫效果。

      紋飾題材主要為:人物故事、花鳥、山水、紋章等四大類,以人物故事紋為主(圖6)。

      圖6?廣彩人物紋餐具10件


      人物故事紋,又分以下兩大類:

      中國人生活場景圖。此紋飾最常見,皆因訂購者想了解中國人生活狀態有莫大關系,如庭院生活、賣貨郎、雜耍、販水果、農耕圖等,這些基本上來源于中國人當時的各種生活場面。生活場景圖一般取房子的一角與庭院相連處的空地來表現中國人的各種生活場景,人物的衣服主要用西紅、藍彩、鶴春、干大紅、麻色等來表現,偶爾也用偏綠色的淡黃色及墨彩來表現。利用顏料的色階變化來表現人物的衣褶,明暗變化非常明顯,有著很強的立體效果。繪者必須有高超的彩繪技藝,方能用一種顏料的色階差別來表現物象的立體效果。

      庭院中的地面和房屋的墻壁一般用麻色,以極細的不同色階的點和線來表現,有著很強的立體透視效果,這種彩繪方法十分費時,對彩繪者要求也高。

      中國古代典故、歷史故事、元曲、雜劇、傳說等歷史題材的故事圖。如赤壁夜游、西廂記、麻姑獻壽、劉海戲蟾等。劉海戲蟾的故事在中國廣為人知,外銷瓷也常采用這一題材。圖7的廣彩盤的主題紋飾便是劉海戲蟾,只是劉海變成了外國人模樣,而圖8則是中國傳統的劉海形象,很是有趣。

      圖7?廣彩劉海戲蟾圖盤

      圖8?廣彩劉海戲蟾像


      花鳥紋

      主題紋飾極少見花鳥題材,偶見花卉紋,花鳥紋主要在邊飾的小開窗里彩繪。圖9便是罕見的花卉紋,并且彩繪技法與中國傳統的花卉技法不同,其角度是貼著地平線仰視,因而,一株小小的花卻顯得高大偉岸。

      圖9?廣彩花卉紋盤


      山水紋

      所見的山水紋主要是用墨彩繪制,特別精美、細膩(圖10)。另外,人物紋中的遠景絕大多數亦用山水紋來襯托,邊飾中的小開窗也繪山水房舍紋。



      圖10?廣彩山水紋盤


      紋章紋

      紋章紋為紋章所有者專門定制,定制者都是名門望族,數量基本上是100件以上的套裝。有的主題紋飾為紋章,有的紋章放在邊飾的正中間。

      該類精美廣彩瓷紋飾構圖以圖案式構圖為主,多為餐飲類器具,器物內部中心為主題紋飾,往外為多重間隔小開窗的邊飾,基本上所有圓器的紋飾皆為這種布局。較少見的琢器作品,一般在器身開兩個對稱的大窗繪主題圖案,其他為金地間以各類小窗。

      以下為該類精美廣彩瓷盤、碟類典型的構圖,包括了上述五大要素:


      圖11?主題紋


      圖12?金彩城垛紋間隔

      圖13?鯊魚皮錦加斗方內邊飾

      圖14?洋蓮地錦加斗方外邊飾

      圖15?廣彩人物紋盤


      3.顏料

      顏料特別精純是該類廣彩瓷的一大特點,對于能否畫出精美圖案這點至關重要。

      顏料多為粉狀或固體塊狀,彩繪前都要調成液體狀態。景德鎮彩瓷顏料用油稀釋,故其顏料燒成后顯得厚而不透,油性大。廣彩顏料一般用水來稀釋,故其燒成之后紋飾色彩薄而透。用水調出的顏料粘性較差,因而行筆順暢,可以用極快的速度畫出極細而均勻的線條,十九世紀之前的廣彩就有相當多的紋飾圖案用極細的長短線條及濃淡不一的點來表現。圖16中的墻體和柱子便是用這種技法來表現的。顏料的使用及其在圖案紋樣中的配搭、使用面積是區別廣彩與景德鎮外銷彩瓷最為核心的要素之一,并且廣彩使用的顏料及在圖案紋樣中的配搭在早、中、晚期亦有變化。初創期的廣彩顏料主要為進口琺瑯料,品種較為單一。乾隆時期主要用進口琺瑯料及廣彩藝人自行調配的彩料,品種越來越豐富,且提煉精純。乾隆晚期以后,除部分訂燒的精品仍用琺瑯料外,基本上用的是廣彩藝人調配的彩料,廣彩本質上成為粉彩的一個分支。只是因顏料配搭比例、紋樣構圖等差異而與景德鎮彩瓷外貌迥異。

      圖16?廣彩《西廂記》故事圖盤


      廣彩常用顏料有:

      金彩、牙白、亮黑、麻色、大綠、鶴春綠、茄色、西紅、大紅、干大紅、古大綠、水綠、苦綠、西紅、甘青、關公綠、苦綠等。

      金彩、麻色、西紅、干大紅、茄色(景德鎮稱紫色)是廣彩最有特色的顏料,其中麻色、干大紅在景德鎮外銷彩瓷上較少使用,是十九世紀以前廣彩標志性的顏料。

      以上諸色,不同時期的廣彩使用不盡相同,有的早期大量使用,后期則較少使用,甚或不用,即使同一種顏色,不同時期其呈色也有差異。而各種顏料的搭配及使用比例亦有變化,這些變化正是我們對廣彩進行鑒定斷代的依據。

      金彩、麻色、干大紅、西紅、茄色、黑彩等是該類廣彩的主要用色,綠彩、鶴春、藍彩為點綴之色,因而紋飾整體呈色為暖色調,特別是金彩作為地色大面積施用,使紋飾更顯金碧輝煌。這與歐洲皇室喜用金裝飾的傳統是一致的,從風格上也是完全匹配的。此外,麻色也較大面積施用,一般地面及墻壁用麻色來表現。房屋的柱子等木質物體則用干大紅來體現。

      4.胎釉

      廣彩是借胎上彩的彩瓷品種,其胎體由外地輸入廣州,然后由廣彩藝人根據海外市場的需要上彩,焙燒后專供出口。結合文獻記載及中外所藏的廣彩實物來看,景德鎮瓷胎為廣彩主要用胎。劉子芬著《竹園陶說》載:“《陶雅》則稱或謂嘉道間廣窯瓷地白色略似景德鎮所制,審其言實即粵人所稱河南彩或曰廣彩者。蓋其器購自景德鎮,彩繪則粵之河南廠所加工者,故有河南彩及廣彩的名稱。”從現在大量存世的廣彩實物亦可知,其胎體基本來自景德鎮,是廣彩瓷器的主要胎體,此外有少量的佛山石灣陶胎、德化瓷胎、漿胎、歐洲瓷胎等。該類精美廣彩瓷胎體全部來自景德鎮。

      該類精美廣彩瓷釉面總體而言施釉厚薄適中,與胎體結合緊密,釉面溫潤,呈白中偏蕎麥地色。可能與其紋飾色彩偏暖色調有關,以利于整體的協調,不至于色差相距太大,是一種專門定燒的瓷器胎體。

      該類廣彩瓷絕大多數胎體厚薄適中,胎骨大多色偏灰黃,但細膩,較為致密,圈足崩缺處以手摸之,光滑異常,如嬰兒之肌膚。

      洛克菲勒紋飾廣彩瓷,有著自己的獨特風貌,是廣彩瓷中最為精美者。它有嚴格的紋飾構圖,一絲不茍的彩繪圖案,純凈的彩料,自始至終的質量保證。雖然后期質量有所下降,但仍不失為當時最精美的廣彩瓷。它在歐洲之所以能被稱為王室瓷(Palaceware)自然不是浪得虛名,無論胎釉、顏料、紋飾、器型都是當之無愧的廣彩明珠。















      責任編輯:蘇曉薇

      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評論(0)

      ?

      首頁關于我們尋求報道

      陶瓷頭條 版權所有Copyright?2025 taocitoutiao.com
      首頁 頭條 視頻 品牌
      取消

      歷史搜索清除記錄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