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民:鈞瓷壺里有“江壺”

      小陶陶 2019-06-04   1566
      1393
      0

      郭建民:鈞瓷壺里有“江壺”

      神垕鎮,這座全國唯一“活著的古鎮”,千百年來不僅創造出了悠久燦爛的鈞瓷文化,還培育出了一代代工藝鈞瓷大師。近幾年,憑借《江壺》《禹王壺》等一系列精品之作脫穎而出的后起之秀郭建民,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生于斯,長于斯。郭建民,從小耳濡目染,對鈞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可以說他聞的是窯火煙,看的是七彩火,聽的是長輩們怎么燒好鈞瓷的心經。他熟知鈞瓷的各種工藝流程,集手拉坯、適器配釉、燒窯觀火于一身,后來又拜鈞瓷大師劉志鈞、劉瓷輝、張大強為老師,從此將雙手扎進深山與厚土。孔雀巖、豆腐石、瑪瑙石等各種礦石與浸滿了四季變化的五色瓷土,經過他團團揉捏、細致制模、耐心打磨,變成一件件蘊涵天地變化的精美瓷器。

      經過十多年的磨練,郭建民博采眾長,化為己出,成長為高級鈞瓷制作師。他的作品具有深沉的歷史關照,又充滿了想象,文化意味很濃厚,其中的傳統底蘊更是獨一無二,傳遞著鈞瓷的獨特風采。

      江壺就是其代表作之一。“中國自古以來就崇尚’俠客精神’,他們頭戴斗笠、身背寶劍,崇尚自由、隨性與正義,仗劍走天涯,伸張正義,除惡揚善。如今,俠客雖已不在,但其精神永存。”郭建民說,“我從俠客精神中受到啟發,在借鑒前人的基礎上,研發了新的‘江壺’。這把江壺造型別具一格,壺蓋像俠客的斗笠,壺嘴像一把寶劍,整體的造型設計把俠客的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正是鈞瓷壺里有“江壺”。

      禹王壺也是過郭建民的得意之作。“禹州,被稱為禹都。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每次我看到大禹雕像的時候,我就在思考能不能設計一款體現大禹精神的壺呢?”郭建民說,“經過日夜揣摩和摸索,終于根據大禹的造型設計了一把禹王壺,這把壺既體現了我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驕傲,又兼具實用性。”

      著名臺灣演員樓學賢與郭建民交流鈞瓷藝術
      著名臺灣演員樓學賢與郭建民交流鈞瓷藝術


      鈞瓷因“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為世人青睞。它的出現開創了中國瓷器釉面多彩、五光十色的面貌。“鈞瓷窯變歷來為人津津樂道,其釉色或濃或淡,色斑或聚或散,五彩交融,變幻多端,這也是鈞瓷最大的魅力之一。”郭建民說,鈞瓷窯變的極致之美,在于取材于天地間的靈動,在于色澤天然唯一,在于這份不可復制的無常之美。真可謂是,一鈞可見天下,一鈞可觀世界。

      郭建民在造型上大膽創新,充分結合鈞瓷的特點和釉色變化,創作了一系列具有傳統精神和創新意義的作品。他堅持創新,在傳統、經典的鈞瓷器型上加以發揮、改變。古老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思想意識融合,讓鈞瓷藝術語言詮釋了鈞瓷新的發展與無限可能。

      郭建民在前人的基礎之上,將鈞瓷的釉色之美發揮到新的高度。他的作品窯變豐富,釉體線條流暢,深厚圓潤;釉質瑩然,顏色鮮艷,光彩奪目;釉色溢彩,層次繁多。他以工匠精神孜孜不倦地努力著,闖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郭建民與著名演員沈保平交流鈞瓷藝術
      郭建民與著名演員沈保平交流鈞瓷藝術


      “鈞瓷的片紋,隨著時間的延長,還會繼續開片,只是速度放慢而已。家里收藏的鈞瓷作品幾十年以后,偶爾還能聽到清脆的開片聲。”郭建民說,鈞瓷是有生命和靈魂的,生命不息,開片不止。這寓意著一個人的生命進程,在不斷成長中變化,聆聽生命的呼吸,感悟鈞瓷之美。

      2015年參與首屆鈞瓷東亞國際陶藝創作營,2017年,郭建民憑借江壺在第四屆河南省鈞瓷壺設計大賽中捧得了銀獎,又憑借《天球瓶》在河南省鈞瓷窯變藝術創新大賽中獲得金獎,今年又成為河南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一系列的榮譽與贊賞接踵而至,郭建民并沒有滿足于現狀,而是繼續在鈞瓷道路上不斷鉆研與摸索。“鈞瓷藝術的發展離不開鈞瓷藝人的不斷創新,只有找到自己最擅長的地方,走出一條精品創作之路上來,才能不斷把鈞瓷文化發揚光大。”談到鈞瓷的未來發展,郭建民說道。

      歡迎來到名窯鈞瓷網

      責任編輯:蘇曉薇

      評論(0)

      ?

      首頁關于我們尋求報道

      陶瓷頭條 版權所有Copyright?2025 taocitoutiao.com
      首頁 頭條 視頻 品牌
      取消

      歷史搜索清除記錄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