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特色之路 德化寶藍金斑跳刀茶具走俏市場

      小陶陶 2019-04-25   東南網1564
      802
      0

      “由于走特色之路,產品的銷路也就容易打開。”德化縣大元陶瓷公司總經理張金溪指著展廳墻上的中國地圖說,每插上一面小紅旗就指那個地方有銷售他們的產品。近日,在該公司里,記者見到地圖上的各大城市上都插著一面小紅旗。張金溪說,現在他的經銷商,已經遍布全國各大城市,今年產值有望比往年得到較大的提高。

      來到公司琳瑯滿目的瓷器展廳內,張金溪向記者展示了他的新產品寶藍金斑玄機壺。只見壺身藍寶石般的釉色,釉面上不規則地分布著大大小小的金色斑點,看起來好像夜晚湛藍的天空布滿繁星。有趣的是,不是熟悉的人操作,壺里的茶水就倒不出來。張金溪介紹,這就是玄機壺的玄機所在,只有壺蓋的出氣孔對準壺身的小孔,才能出水,已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實用新型專利,解決了現有技術中茶水易自動流出、壺蓋易掉落等問題。在泡茶時,因為茶壺的密封性好,有鎖香、絕塵功能,閑暇時還可以用于把玩。

      “這種釉水叫金斑天目,屬于天目釉范疇,在宋代很有名氣,近年來才得以復興,臺灣對天目釉的研究比大陸要早一些。”在學習臺灣先進的理念與經驗的基礎上,張金溪研發了寶藍金斑、孔雀金斑系列天目釉,同時又將其與傳統跳刀工藝結合起來,生產出獨具特色的茶具。

      參與研發生產的還有張金溪的哥哥張金圳,張氏兩兄弟都是張氏跳刀第36代傳人。他們出生于德化縣龍潯鎮高陽村,從小接觸陶瓷,十幾歲時被張氏跳刀第35代傳人張金福看中,開始拜師學習張氏跳刀基礎技法。20多年來,他們熟練掌握了張氏跳刀技藝,2011年在德化縣城關創辦張氏跳刀工作室。為了進一步鞏固和發揚張氏跳刀技藝,他們還先后赴北京、上海、臺灣等地拜師訪友,受到徐朝興、徐曉峰等大師、學者的精心指點。“我們想把張氏跳刀技藝傳承下去,讓更多人來了解這項工藝。”張金圳說。

      在生產車間里看到,張金圳正在運用跳刀工藝制作陶瓷杯子,只見陶瓷坯體在轉盤上快速轉動著,他們手中的跳刀從杯底層層遞進一直延伸到杯口,一氣呵成,杯體紋路疏密有序,猶如一圈圈的年輪。

      待坯體晾干后,施上寶藍金斑或孔雀金斑天目釉,再經過1300攝氏度高溫的煅燒,一個個或大或小的瓷杯、瓷壺便新鮮出爐。杯外跳刀紋路精美有序,獨具匠心;杯里釉面光潔細膩,色彩斑斕絢麗。

      據了解,跳刀曾與彩陶、繩印、色釉、青花等眾多技法一同并稱為中國古陶瓷裝飾技藝,在我國陶瓷歷史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為高古瓷裝飾技法。但由于歷史遺物較為稀少及失傳已久,今日國人難得一見,即使在業界,也很少有人了解。“這一特色產品也讓寶藍金斑跳刀茶具走俏市場,產值不斷得到提高。”張金溪說。

      責任編輯:李惠娥

      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評論(0)

      ?

      首頁關于我們尋求報道

      陶瓷頭條 版權所有Copyright?2025 taocitoutiao.com
      首頁 頭條 視頻 品牌
      取消

      歷史搜索清除記錄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