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學為筆、工藝為墨,如何在傳承基礎上更好地創新丨清華教授對話泉州陶瓷大師
-
小陶陶
2021-08-06 泉州晚報作者:王宇靜 文/圖1502
8900
日前,清華美院的三名教授來到德化,與當地的陶瓷工藝大師及設計界愛好者,共同就“創新與美學的關系”主題展開討論。共話以美學為筆,工藝為墨,如何更好地在傳承基礎上創新發揮,讓美學滲透到陶瓷這一材質上面,從而更好地為美好生活增添新的內容。?記者 王宇靜 文/圖
沙龍活動現場
思想碰撞 催生更多創新力
為了更好地提升泉州陶瓷產業的設計水平,德化陶瓷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經常舉行各類主題沙龍,此次將清華美院的李天元、封帆、魏二強三名教授請到德化,讓他們深入產業中心,了解陶瓷的語言,與業界人士進行思想碰撞,催生更多的產業創新力。
李天元教授稱,人們容易忽略身邊的美,比如每個人的眼睛形狀,不同的瞳孔和眼白。“任何形態下都有美,我們要有善于發現的眼睛”。他說,面對陶瓷及其他材質時,人們要善于去感知自然界無限多樣的形狀和韻律,正是這些形狀和韻律,為工藝造型發現和表現各種審美體驗時,提供了用來創作借鑒的契機。
“善于發現,勤于實踐,就能創作出更多形態各異的作品,創造與眾不同的美”。封帆教授認為,要將陶瓷創作融入世界潮流,不要為創新而創新,要把它作為創作當中的一種附加思考,而不是當成一種目的。“目的性太強反而欲速則不達。價值是人們在對待滿足他們需求的外界物的關系中產生的”,這種關系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外界物對人們需求的滿足,二是人們對滿足他們需求的外界物的評價。對于藝術創作來說,這不僅是事業,也是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所在。陶瓷創新的價值在于怎么樣將創作融入陶瓷中去更好地適應世界潮流的變化,將對于環境和生態的理解,融入創作當中,而不是一味地為了尋求創新而創新。
魏二強教授分享自己的創作心得時提及,要平衡寫實與浪漫主義兩者的關系。浪漫主義在反映客觀現實上側重從主觀內心世界出發,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瑰麗的想象和夸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在藝術創作中,強調藝術家的主觀創造性,從具象到抽象,從寫實主義到浪漫主義。不墨守成規,不拘一格,以天馬行空的方式去創作,隨心所欲地去創造。
發展傳統 需要不斷創新
亮出主題觀點之后,清華美院的教授們就“工藝美學和瓷藝創新”主題與德化顏松柳、鄭建冰、黃明玉、周金田、鄭振雷、黃永星、王代丁等陶瓷工藝大師展開深入交流。
面對德化陶瓷產業,與會人士認為,傳統也需要不斷發展,傳統與創新是辯證的對立統一,傳統是由被接納的各種創新匯集而成。如果傳統一成不變,沒有創新的延長和彌補,傳統就會中止;而創新離開了傳統,也會迷惑。只有學會創新,才能不被時代拋棄,才能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在提到藝術和市場的關系時,黃永星等人認為,在創作的時候,其實要有所思考,可以有純粹的藝術,但是需要一定的基礎支撐走藝術的道路。純藝術的道路,在這個時代可以多元化、多方位、多種選擇,可以選擇市場容易接受的藝術題材,也可以創作一些純粹的自我藝術作品,兩者并不沖突。市場開拓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需要不斷地堅持和努力。
黃明玉等工藝美術大師們稱,隨著思想的解放與發展,女性藝術家們的創作主題正在日漸受到更廣泛的關注。“女性藝術家在社會中的地位逐漸凸顯,她們的作品漸漸顯示其價值,也漸漸成為新的關注點。女性藝術家要堅持不懈地進行自己的藝術創作,堅持自己的藝術道路。”她說。
沙龍活動為清華美院的教授和德化陶瓷大師,提供一個面對面深入交流的平臺,將文學、美學與現代陶瓷工藝搬上舞臺。“此次沙龍活動,解答了大師們在陶瓷創新發展上的一些困惑,也為教授們提供了工藝美學的新思路。彼此互助互進,促進德化陶瓷產業的創新發展。”與會的泉州市工業設計協會相關負責人說。
責任編輯:陳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