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閩非遺紀行】德化瓷燒制技藝:讓“中國白”名揚世界
-
小陶陶
2019-07-26 新華網1967
12350
在世界陶瓷史上,福建德化白瓷以“白如雪、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著稱,素有“”的美譽。不久前,在外交部福建全球推介活動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德化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陳明良向中外嘉賓展示德化瓷制作技藝。
德化瓷燒制始于新石器時代,興于唐宋,盛于明清,發展于當代。早在宋元時期,德化白瓷就成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出口商品。2006年5月20日,德化瓷燒制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德化瓷燒制工藝可分為瓷土加工、雕塑成型、燒制三個過程。據陳明良介紹,陶瓷雕塑綜合石刻、木雕、泥塑的技法特點,采用“捏、塑、雕、刻、刮、削、接、貼”八字技法,雕塑成型,然后放入窯中在一千多度的高溫下燒制而成。
“陶瓷制作不僅要塑形,更要塑心,這樣才有神韻。”陳明良說,他主攻藝術陶瓷,在進行瓷塑人物創作時,既要注重人物整體造型,還要注重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做到靜中有動,形神兼備,才能讓作品更有感染力。
在德化瓷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涌現了眾多杰出的藝術大師。從明代的何朝宗,至晚清的蘇學金,再到當代以邱雙炯、陳明良等人為代表的陶瓷藝術大師,一代代匠人銳意創新,為德化瓷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為了保護好這一傳統工藝技術,德化縣不僅成立保護工程專家小組,還制定了德化瓷雕塑工藝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的認定標準,成立德化縣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作研究會,特別重視相關人才的培養和發掘。
德化瓷燒制技藝綿延千年,經久不衰,其珍品藏于中外各大博物館,對于研究、了解、弘揚中國文化,促進文化交流及友好往來,具有重要意義。這些年,陳明良經常出國參加陶瓷藝術交流活動,一直致力于用德化白瓷講好中國故事,讓“”成為世界交流的文化使者。
作為“德化瓷燒制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陳明良的工作室被定為非遺傳承基地,每年都有不少學生到工作室學習,他也經常到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和德化職業技術學校授課。
“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和我的徒弟們推陳出新,將德化瓷燒制技藝一代代傳承下去,讓全世界都了解德化瓷,愛上德化瓷。”陳明良說,這是他一生的心愿。
責任編輯:黃敬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