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繪畫藝術中的山水畫

      小陶陶 2019-07-31   1858
      1179
      0

      陶瓷山水繪畫藝術歷史悠久。受傳統(tǒng)的中國畫影響,汲取紙上中國畫之長,融會貫通,使得陶瓷山水繪畫有著獨特技法和特殊的藝術效果,這是先輩陶瓷藝術家們聰明智慧的結晶,是辛勤耕作努力實踐的成果。隨著陶瓷山水畫藝術的不斷發(fā)展,其技法更加充實、完善、科學,使得享譽世界的瓷畫藝術有著瓷上國畫之稱。


      名家藝術花瓶王云喜手繪山水

      一、陶瓷山水繪畫藝術的源泉

      當你在賞析一幅陶瓷山水畫時,總會有種感覺,好像是在欣賞中國畫。確實如此,陶瓷山水畫的問世與中國畫有著不解之緣。就目前的陶瓷藝術創(chuàng)作而言,無論是從形式還是內涵來看,都是國畫風格在陶瓷材質上的表現(xiàn),也就是說以不同的材質來表現(xiàn)國畫的技法及神韻,簡而言之就是陶瓷國畫藝術。尤其是陶瓷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國畫表現(xiàn)技術手法可以說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因此,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陶瓷山水畫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傳統(tǒng)、藝術哲理和美學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國山水畫的藝術成就。

      隋、唐兩代中國畫注重的水墨重彩、兩宋的工筆極致和兼工帶寫意的初創(chuàng)、元代筆墨法山水畫帶來的繁榮,在明、清兩代已達空前鼎盛,這一切的一切對陶瓷繪畫藝術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說陶瓷繪畫藝術是伴隨著中國繪畫藝術的發(fā)展而發(fā)展。例如最典型的陶瓷水墨青花藝術,一眼看去幾乎與中國畫的水墨畫如同一轍。

      水墨畫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一種特有形式,它運用單一的黑色來描繪形象,這種特殊的表現(xiàn)方法正影響著青花單一色調的繪畫藝術。青花瓷器是我國勞動人民的重大發(fā)明,從元代開始流行。起始是白底藍花為主要特征,后通常運用寫意的手法,這種手法蘊含著濃郁的東方味、中國味,使青花藝術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詮釋著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情結。她是藝術與實用相結合的產(chǎn)物,也是一種用單純色彩來表現(xiàn)豐富內容的藝術。雖然它們之間相像,但是兩者也有著本質性的不同,雖性質不同,但融會貫通。


      陶瓷名家手繪青花山水瓷板畫

      二、山水畫的詩意美

      山水畫的意境美需要畫家苦心營造,但這并不單純地只是畫家單方面的感受,它需要得到一種互動,即是指畫家和觀者之間的一種互動。山水畫家通過繪畫的方式“緣物寄情”,在有限的畫幅空間當中去表達自己心中的情感,營造出超脫世俗的氛圍;讓觀者既能夠體會畫面中的景致和意境,又能夠透過畫面延伸出一種無限的意境,從而使觀者得以滌蕩胸懷,脫離一己之小我,獲得精神上的升華。“詩情畫意”是陶瓷山水畫表現(xiàn)意境的一個重要特征,也是文入畫家很注重的一個方面。繪畫的詩意畫是一種美學境界,而不是淺薄的畫像詩,詩像畫。唐代的文人畫家王維,他的山水畫最重要的特色就是詩和畫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創(chuàng)造出了詩情畫意的境界。宋代蘇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近代陶瓷繪畫名家“珠山八友”他們繪畫的共同特點就是:每幅畫面中傳達出濃濃的詩意,別有一番韻外之致,畫外之情,顯示了一代文人繪畫的境界。詩歌是通過文字的方式使人獲得聯(lián)想的空間,繪畫的詩意性是通過視覺的方式傳達給人,然后使人感受到詩一般境界的聯(lián)想空間。詩歌和山水畫作為獨立的兩種藝術形式,其相互關系是復雜的,這兩種不同形式的藝術在一定條件下超越其表現(xiàn)方式的局限性,達到內在的交融和統(tǒng)一。珠山八友之一何許人的雪景瓷板畫《寒江獨釣圖》題詩: “六出霏霏舞,孤舟倚石磯。渾然冷不覺,把釣獨忘歸。”寫景寫情,孤絕飄逸。整幅畫以白雪皚皚為主調,畫面以詩點題,主題明確,營造出雄渾穩(wěn)重,磅礴大氣的意境。汪野亭的粉彩瓷板畫《朝陽峰項散明霞》尺幅千里,煙云滿紙,題詩: “東風先已到農家,攜杖閑行玩物華。桃李滿林云滿谷,朝陽峰項散明霞。”別具懷抱,余味無窮。八友們都善吟詠,時有佳篇,常常用詩句描寫畫中之景,畫外之意,抒寫自己的情愫,做到詩、書、畫、印相輔相成,把瓷畫藝術提高到筆墨形式展現(xiàn)之外的高度,獨顯詩意美。

      三、山水畫的特性

      陶瓷山水畫的特殊性是創(chuàng)造形神交融、天人合一的意境,既不但表現(xiàn)豐富多彩的自然景物,且往往由有限的取景來表現(xiàn)對整個宇宙自然的由表及里的認識,或于山水之中寄托對于國土家園的感情,因而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自然觀和社會審美意識,也可以說從側面間接地反映了社會生活。在形象描繪上,山水畫的特點為重宏觀、重整體的把握,而非拘泥于細枝末節(jié)。例如山水畫表現(xiàn)的景物比較大,相對說,透視關系不能大。你要畫泰山,但你近處有一棵小樹,按透視來看,它可能比泰山還要高,這怎能表現(xiàn)出泰山的雄偉?所謂“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我們常常在一些拙劣的風景照片中看見這樣的構圖。所以畫大場面時要把透視關系縮至最小,最好把中景作為近景,這樣近大遠小差別就會減少。對于物象的組織構造,則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程式化表現(xiàn)方法,但并非機械照搬,而是靈活地用高度提煉的結構程式來表現(xiàn)物象。在空間的處理方法上,提出高遠、平遠、深遠、闊遠等概念,并巧妙加以融合運用。

      構圖上,則較人物畫、花鳥畫更重“勢”與“開合起伏”的表達。“勢”為具體形象間的聯(lián)系,而“開合起伏”為這種聯(lián)系中的節(jié)奏變化。這表現(xiàn)了山水畫中在靜態(tài)的畫面和形象組合中對于大自然的內在聯(lián)系的一種運動的、全面的觀察與表現(xiàn)觀念。山水畫的筆墨技法。較人物、花鳥畫豐富多變,各種皴法和點苔法為筆法之要素;而墨法則有“染”、“擦”、“破墨”、“積墨”等種種手段,筆墨交融,有力地影響了其表達感情、狀物寫意的功能。

      山水畫特性的結構同寫文章一樣,段落結構,組織安排,要有一個統(tǒng)一的構思。眼前的景物,只是一個局部,而一幅畫,則應該是一個整體,是集中、提煉、概括而來的。好比布陣,是將自然的素材,經(jīng)過藝術加工,使之有條理,在畫面上形成一個完整統(tǒng)一的整體。

      陶瓷山水畫的藝術特性與其它繪畫藝術一樣有許多相同之處,也是相互影響和借鑒,在思想上體現(xiàn)時代精神,培養(yǎng)人們高尚的道德情操,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成為陶冶精神文明,構建和諧社會的文化藝術品,成為建設具有民族風格和特色的彩瓷藝術。作為工藝美術創(chuàng)作人員必須不斷提高社會職責感與藝術修養(yǎng),必須堅持深入實際,多寫生、勤速寫、苦練藝術眼力,做到身動、心動、手動,達到眼容心靈所感,手動隨心所欲,所畫景物形象使人觸目,獨成一格。

      陶瓷山水繪畫藝術它是多方面學問的綜合,因此作為繪畫者還需多讀古人畫論,看古今作品。除了山的脈絡之外,平地橫坡、林木、水流、村舍等都要順勢自然。“理路之清,由近低而高遠。景色之備,從淡簡而綢寥。……目中有山,始可作樹;意中有水,方許作山……”, “路有出入,水有來源。”來龍去脈交代清楚了,你才能練就繪畫之功,創(chuàng)作的作品才會“有滋有味”。


      責任編輯:蘇曉薇

      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評論(0)

      ?

      首頁關于我們尋求報道

      陶瓷頭條 版權所有Copyright?2025 taocitoutiao.com
      首頁 頭條 視頻 品牌
      取消

      歷史搜索清除記錄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