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德化瓷,世界的中國白:白明教授講座劃重點

      小陶陶 2021-04-16 15:47:20   1370
      1031
      0
      文章摘要:傳承,創新,想象力

      白明教授做“現代藝術思潮下的陶瓷藝術”主題分享

      編者按:2021年3月30日,德化當代陶瓷藝術研究所授牌、所長聘任儀式在中國著名陶瓷產區福建省德化縣舉行。著名藝術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設計系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白”國際陶瓷藝術大獎賽評審委員會主席白明教授向德化縣人民政府授牌,中共德化縣委梁玉華書記向白明教授頒發所長聘書。同時,白明教授應邀作了《現代藝術思潮下的陶瓷藝術》專題輔導講座。專題輔導講座分為上午、下午兩場,200多名陶瓷藝術從業者聆聽了講座。講座內容內容涵蓋世界現代陶藝的面貌、遠古中的現代,中國的德化瓷、世界的中國白,并從技術與藝術、材料與表達、審美與想象、天工與人為、傳承與創新、法度與自由等幾個問題,提出如何理解傳統,如何面對發展。以下為講座劃重點內容精要:

      盧西歐·豐塔納(Lucio Fontana) 現代的一塊泥

      傳統與現代  

      ■一塊泥土,從七八千年前便一直以容器的樣貌出現,直到20世紀,開始有人思考這樣一塊泥還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難道只是做瓶瓶罐罐嗎?只是用來做佛像嗎?只是用于生產的紀念品嗎?當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泥就開始重新擁有了生命。

      ■在漫長的歲月里,我們手中的泥始終被當作容器、瓷塑的材料,被一成不變地對待,這一過程固化了很多的審美,泥的生命被約束了。

      遠古中的現代

      新石器時代陶器

      ■現當代藝術的靈魂價值在于并不建立一個固化的標準。現代陶藝只是想傳遞一個新的看待泥土、看待火的角度,向大家展現所有未知的美麗以及未知的思想與空間的復雜的可能性。

      ■可能性是多種多樣的,我們把孩子送到學校培養就必須要承擔一樣風險,就是自己的孩子有可能會變得跟其他孩子差不多,無論是價值觀,還是對待知識的標準性答案。為什么培養的雷同是一個風險呢?是因為要付出天真與創造的代價。

      ■每個人都有對待周圍事物獨特的認知。很多家長總在質疑自己、質疑孩子,看到跟別人不一樣,卻一定要修正的跟別人一樣。

      ■大家要明白,不模仿自然是人進化成為人的思維和自主地改造世界的重要認知,擺脫模仿,人類開始有了自己的創造。

      多樣的現代陶藝

      Contemporary Ceramic Art

      漢斯庫博

      寄神宗美

      Claire Curneen

      Nicholas Lees

      海恩門

      Eva Hild

      Rachel Kneebone

      ■無論大家去做陶瓷,還是做石雕、木雕、鐵藝等等,都要學會把所有藝術相關的知識放在一起,因為中國的藝術從古到今最主要的還是講究靠修養提升藝術水平。

      ■修養兩個字在中國文字里面早已經說透了,“修”是修煉、修正,“養”往往意味著是漫長,所以我們的修養是要靠不斷提升自己,修煉自己,修正自己,修改自己,然后慢慢地養育,才能提高那么一點點。

      修養是個漫長的時間概念,甚至意味著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孕育。

      ■中國人對法度的崇敬是世界上少有的。法度是個佛教詞,在藝術里面既包含技法,也包含審美,而且這個東西一旦養成,它的強大的影響力是很難拋開的。

      中國書法,點畫的法度

      ■接受了技術的錘煉,一定要學會讓自己的心靈活躍。如果拋開心靈的活躍,技術的錘煉只會讓你單一地依賴于技術。

      ■不能因為現在有年輕人做“新藝術”,我們就一味去做新的,而舍棄了老的、傳統的、已經熟練掌握的。我常常是希望大家以開闊的心胸去學新東西,但是尤其不希望你們把已經養成習慣的好技術丟掉。

      作為一個實踐者,近幾年我最主要的精力放在如何把已經掌握的技術能夠拋開一點點,帶來一點陌生感,這太難了,比我用幾十年學技術要難得多,但卻又是藝術發展的必經之路。

      器·形式與過程

      2019 比利時 凱拉米斯博物館“大地和鳴”

      中國白,德化瓷  

      之所以何朝宗成為我們現在追隨的對象,就是因為他在那個時代是創新的,不僅具有創造性,還建立了自己的風格,建立了自己的高度,建立了自己的技法。所以他的作品才能成為那個時代同輩所無法企及的,這個高度就是德化白瓷何朝宗的高度,而且這個高度在世界上廣泛被認可。

      ■你們意識中的傳統就是白瓷雕塑,宜興意識中的傳統就是紫砂壺,景德鎮則認為自己的彩瓷是傳統,龍泉則是青瓷。一定要記住,你們所認為的傳統技術是包含了地域色彩、情感色彩、傳承色彩和經驗色彩的。凡是加了這樣的概念,就說明你理解的傳統只是傳統的一個部分。

      白瓷達摩坐像  德化窯  明末

      ■不能說我來自德化,眼里就只有德化陶瓷,放眼看世界,這樣才不至于脫節。

      ■時代已經走到了21世紀,資訊特別發達,可是有非常多的人的思想沒有處于21世紀,他的思想沉浸在記憶里,沉浸在情感里,沉浸于習慣里。

      中國的德化瓷,世界的中國白

      ■已經掌握了傳統技藝的人,好好地發揚你已有的技術。我不建議技術已經非常熟練的,表達已經有了自己固化風格的人去做太大改變。但是審美和觀念可以改變,可以對你的弟子更加包容,對你的孩子更加包容。

      ■我希望父親要求自己的孩子“你可以去做陶瓷,但千萬不能做的和我一樣”。這種思想與我們的文明進程息息相關。過去師父帶徒弟,是工匠式的,強調一模一樣,而今天我們強調的是藝術創造力。

      中國白陶瓷藝術大獎賽部分入選及獲獎作品

      ■大師們不需要過多改變,做好自己的作品就可以,但要鼓勵你們的弟子要創新,因為不這樣要求,10年以后怎么辦?20年以后怎么辦?不要求自己的孩子有創造力,那么在未來100年以后,你會以他們的作品和你的一模一樣而光榮嗎?危機感要在走的很順的時候就提前進入到你們的視線里,提前進入到你們的交往中,甚至進入到你們對子女的要求中去。

      ■我最擔心的就是當我前面講“技術不是最重要的”,你們會誤解“白老師不重視技術,學習技術沒有用”,不是這樣的,我們要分開討論。

      ■對工藝美術師、民間藝人而言,對于沒有接受過真正藝術科班教育的學徒來講,我認為技術比天都重要,因為這是你們的立足之本。

      中國白陶瓷藝術大獎賽部分入選及獲獎作品

      傳承,創新,想象力  

      ■你的想象力是這個世界上最珍稀的東西,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可以向祖先學,但最好不要完全模仿。我們今天講的文化自信,絕對指的是今天的自信,不是指對過去的自信。

      ■我們強調想象力,并不是說我有些奇特的想法就好,而是要跟審美息息相關。那審美跟什么有關呢?審美跟你所有的成長,過去的一切的作為有關,你成長為今天這個樣子,你過去的一切的總和,都構成了你的審美。通過審美就能知道這個人大概的文化背景、修養、格調。

      ■對于藝術來說,求異是重要的,我非常愿意在這里,建議大家用好自己生活在21世紀的信息的豐富性、開闊性,把自己的心胸打開,因為只有心胸大,一切的法度、傳統、材料、自由都可以裝得下。心胸小,裝了法度就裝不下自由,裝了天工你就裝不下人為,裝了審美你就缺失掉想象。

      部分現代陶藝名家及作品

      ■但是凡是做“現代”做得好的人,對傳統是不拒絕的。至少我們可以從許多拍賣會里看到一個現象——當代藝術的藏家經常去買古董,但收藏古董的卻幾乎沒有對當代藝術感興趣的。有的產區從業者單一地固守自己而拒絕現代,這一點和現代人關注當代藝術卻離不開傳統就形成非常重要的有機聯系。

      ■在近幾年的創作中,我最主要的精力是把許多習慣性的東西扔掉,讓今天的創作跟昨天的不一樣。不一定成功,但這是核心要求。

      ■如果我發現自己做的作品跟過去一樣,會非常有挫敗感。從這一點來說我們可以看到畢加索的偉大之處,大量的、不重復的作品說明大腦的想象力、圖像組織能力、色彩肌理的掌控能力、對材質的敏感度都非常鮮活。

      ■我遇到過太多的人問“如果想創新,您覺得該表達什么呢?”我很難回答。因為該怎么表達不應該是問我,而是該問你們自己,問自己的內心有什么需求,問內心什么東西最感動你。

      2017北京民生美術館“醍昂·白明的國度”展覽現場

      線釋水

      ■在這個時代,其實你們是有巨大的責任和義務。為什么要在這里跟大家說義務呢?因為這個義務如果不擔當,你們的弟子、孩子在德化陶瓷藝術的發展上,還是會遇到相同的問題;如果你們仍然是一味地模仿前人發明的技術,沒有創造,沒有想象力,沒有在這個時代把德化瓷做出一點新意來,那這樣的責任只能留給你們的后人去承擔。

      ■世界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大家都在關注世界怎么發展的時候,為什么你們不去關注?當你們在強調傳統多么重要的時候,有沒有思考傳統是憑空誕生的嗎?絕對不是,就像我說的,何朝宗也是在總結前人的基礎上,憑借個人超強的才華開創獨特的藝術語言,這在那個年代絕對是新穎的、充滿想象的創新。

      ■既然創新才是傳統的真正本質,為什么我們在今天談傳統的時候,非要拿著一個像過去的樣子當作典范呢?樣子像過去的在西方不叫傳統,叫抄襲。

      ■什么在世界上公認為傳統呢?是今天的樣子,但你的審美脈絡跟過去是有聯系的,人家能非常清晰地看到你的淵源,這才是真正的傳統。

      瓷的樣子

      無論是世界文明史還是中國文明史,都證明了一步一步帶有時代脈絡的才是稱得上是真的傳統。所以你們向傳統學習的時候,一定記住使用的技術可以是老的,材料可以是老的,但是形式永遠不能和老的一樣。

      ■活在當代,為什么要把傳統跟當代割裂呢?這不是很怪嗎?活在二十一世紀,用著手機,享受科技帶來的新鮮和便捷,嘴上卻說著所有東西總是傳統的最好,傳統改不得,多么分裂。

      ■傳統和現代本來就不是問題,它們就應該在一起。而且還要學習優秀的傳統。那什么是優秀傳統呢?今天有生命力的才是真傳統,今天沒有生命力的可能就要淘汰。

      ■我想起法國一位了不起的哲學家說過一句話“沒有傳承就沒有文明,沒有對傳統的逐步淘汰,就沒有時代的進步。”我們對傳統要逐步淘汰,淘汰跟不上時代的東西,比如過去留長發、留辮子、穿袍子,那些難道不是傳統嗎?中國有多少傳統是不堪回首的?女人裹腳,這不是傳統嗎?所以歷史永遠有局限性,文化藝術都有局限性,一個了不起的人就要分辨糟粕,向新的時代靠近。

      第二屆“中國白”國際陶瓷藝術大獎賽

      當代青年陶藝雙年展

      講座現場

      責任編輯:陳美珠

      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評論(0)

      ?

      首頁關于我們尋求報道

      陶瓷頭條 版權所有Copyright?2025 taocitoutiao.com
      首頁 頭條 視頻 品牌
      取消

      歷史搜索清除記錄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