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德化陶瓷博覽會在中國茶具城盛大開幕

      小陶陶 2019-10-12 15:21:16   1311
      1135
      0
      文章摘要:2019中國德化陶瓷博覽會暨茶具文化節在世界陶瓷之都·德化中國茶具城盛大開幕

      2019年10月12日, 2019中國德化陶瓷博覽會暨茶具文化節(以下簡稱“一會一節”)在世界陶瓷之都·德化中國茶具城盛大開幕。

      本屆“一會一節”由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中國工藝美術學會、中國收藏家協會主辦,德化縣陶瓷發展委員會、中國茶具城承辦,福建薈源國際展覽有限公司執行。從10月12日至15日,展期四天,以“中國白·德化瓷”為主題,全方位搭建起陶瓷產業、茶具產業的文化合作、交流、互動平臺,致力把“一會一節”打造成發揚“絲路精神”的新載體、促進合作交流的連心橋、推動陶瓷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本屆“一會一節”致力凸顯以下特色:

      一、構建專業平臺,打造國內一流陶瓷盛宴。本屆“一會一節”匯聚德化本地以及全國各地陶瓷產區的陶瓷精品,打造專業的、標桿性的陶瓷盛宴。展覽面積60000平方米,較上屆規模擴大20%,共設立展區9個,總展位635個,參展企業543家。期間還有30個相關活動。其中,德化縣內展區設置了陶瓷產業形象館、金磚國禮館、旅游館、京東館,千杯萬盞優秀作品展示區等。縣外展區參展企業分別來自江西景德鎮、江蘇宜興、福建南平、浙江溫州、湖南益陽等地,展示紫砂壺、建盞、陶瓷原料、茶葉等產品。

      二、引入多場活動,提升展會內涵與專業度。本屆“一會一節”現場組織了多場專業活動或頒獎儀式,促進展會專業度提升。其中,“世界陶瓷之都·德化”LOGO揭牌儀式旨在向全球發布世界陶瓷之都的獨特標識,泮廬集團慷慨捐贈400件泰興號沉船瓷器,讓“泰興珍瓷  回歸故里”,回歸系列活動的啟動展示了德化陶瓷產業的輝煌歷史和“海絲”淵源,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科普教育基地授牌儀式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而努力,發布2020-2021中國日用陶瓷設計流行趨勢引領中國日用陶瓷發展潮流。此外,還有 “何朝宗杯”2019中國(德化)陶瓷工業設計大賽、“千杯萬盞”中國工藝美術茶盞文化收藏展、2019“中國白”茶席設計大賽、“你好世界,我是中國白”短視頻大賽等專業性極強的活動、賽事,全方面提升“一會一節”的內涵與質量。

      三、業界大師匯聚,展會星光熠熠重磅提格。中國陶瓷文化歷史悠久,在不斷的進步和革新中誕生了許多偉大的工藝美術大師陶瓷藝術大師,他們秉承大國工匠精神,展示大國工匠的風采。本屆“一會一節”邀請了全國陶瓷業界的大師們齊聚德化,推廣展示、交流探討,為陶瓷產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與視角。陶瓷業界大師,德化的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柯宏榮、連紫華、陳明良、賴禮同,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邱雙炯、陳桂玉、蘇獻忠、許瑞峰、蘇玉峰、陳明華,中國陶瓷藝術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寇富平,還有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鄭少偉、周金田、曾世成、蘭全盛、張明貴、林靈月、蘇玉湖等多位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參展,縣外的有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孫建興,以及沈學東、楊敏、黎躍龍、尚藝等多位陶瓷藝術大師參展。

      四、展覽產品多樣,展區設置促進產業融合。本屆“一會一節”展品涵蓋工藝陶瓷、藝術陶瓷、家居日用陶瓷三大類陶瓷精品,以及茶配套精品。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在展區的規劃上有所創新,引入茶葉精品展區,使茶具與茶葉產業進一步融合。展品的細分為展會內容豐富帶來一定提升,吸引更多采購商蒞臨現場,進一步促進經貿對接與展商采購商直接的匹配交流。

      五、專業策展公司,專業化程度進一步升級。本屆“一會一節”引入專業策展公司執行操作,從招展、搭建、展務、宣傳等方面全方位升級,前期成立專職招展小組在全國主要城市、產地城市、集散地等展開大范圍鋪廣宣傳,邀約陶瓷產業及茶具產業的專業企業與大師參展,在同類型展會上進行展商及采購商的邀約工作。同時,宣傳工作全面展開,在行業內例如中國茶網、中國收藏、中國陶瓷網、華夏陶瓷網等業內專業媒體上共同發聲造勢,掀起2019德化展會風潮,同時啟動線上推廣渠道,在今日頭條、抖音、朋友圈等新媒體方式進行集中曝光,用新渠道展示德化陶瓷博覽會的新風采。

       

      相關活動基本情況

      1.“泰興珍瓷 回歸故里”——“泰興號”沉船德化陶瓷珍寶回歸系列活動啟動

      “泰興號”沉船為清代道光年間沉沒于印度尼西亞附近海域的一艘中國商船。20世紀90年代,該沉船被國外商業團隊打撈出水,其中發現了35萬件德化窯青花瓷器。去年,泮廬集團一次性從英國購入12萬件“泰興號”沉船德化青花瓷,讓這批沉寂海底近200年的國寶最終回歸祖國懷抱,實現了無數國人的熱切期盼。泮廬集團將其中的400件瓷器無償捐贈給德化陶瓷博物館,讓“泰興珍瓷 回歸故里”,不僅為世人展現200年前德化瓷的芳華,再現海絲文明,也為德化陶瓷文化與旅游品牌注入新的元素與生機。今天,“泰興珍瓷 回歸故里”泰興號沉船德化陶瓷珍寶回歸系列活動在此啟動,舉辦“青花傳韻譜新章”文化踩街活動、捐贈儀式及陶瓷珍寶回歸展。

      2.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科普教育基地授牌儀式

      今年,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工藝美術科普教育基地落戶德化。此舉將有效集聚、整合中國各民族優秀傳統工藝美術資源和國際藝術資源, 為在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有效搶救、保護、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供強力支持,并有效突破藝術類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緊缺的瓶頸,進一步繁榮德化陶瓷,為德化工藝美術事業強根壯底,助力打造海絲路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世界瓷都。

      3. 2020/21中國日用陶瓷設計流行趨勢發布

      對于中國日用陶瓷產業來說,設計是核心的動力源,只有依靠設計和原創的力量,行業才能提檔升級。為更好引導企業生產出更好的、更加適應市場需求的日用陶瓷產品,提升中國日用陶瓷在國際市場上的整體形象和影響力,2019年,德化陶瓷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再次聯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工業設計(福建)研究院共同發布《2020/21中國日用陶瓷設計流行趨勢》,并得到英國WSGN流行趨勢預測機構的支持。

      4.“何朝宗杯”2019中國(德化)陶瓷工業設計大賽

      大賽是以“瓷圣”何朝宗命名,是一項全國性創意設計比賽,已成功舉辦兩屆,輻射40多個國家和地區,吸引8000多名設計師參賽,顯現出較大的國際影響力。今年5月,2019何朝宗杯中國(德化)陶瓷工業設計大賽在臺灣啟動,以“智匯瓷都·論道陶瓷”為主題,由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德化縣陶瓷發展委員會共同主辦,并得到世界設計組織WDO特別支持。大賽征集分為包裝設計、日用陶瓷、藝術陶瓷、智能陶瓷等4個品類,大賽組委會還將推動入圍設計師作品落地生產,共同推動陶瓷工業設計引領世界潮流。本屆大賽共收到來自中、美、英、日等27個國家和地區的報名作品4082件。經過緊張的評選,選出100件作品入圍。

      5.2019“千杯萬盞”——中國工藝美術茶盞文化收藏展

      8月征集作品以來,本次收藏展共收到全國各地、院校、協會和藝術家報名作品四百余件,茶盞的材料包括陶瓷、金屬、漆藝等。經過專家嚴格篩選,共選出176件入圍作品。

      6.2019“中國白”茶席設計大賽

      本屆茶席設計大賽以中國白”命名,展示以“中國白”為主流的茶具藝術與文化,共有來自廈、漳、泉等地的40多支隊伍報名,經初選 30支隊伍入圍現場決賽。

      7.“你好世界 我是中國白”短視頻大賽

      為豐富2019中國德化陶瓷博覽會暨茶具文化節內容,由德化縣陶瓷發展委員會辦公室發起舉辦“你好世界 我是中國白”短視頻大賽,通過火爆的抖音短視頻形式助力打造德化“中國白”IP,講好陶瓷故事,擦亮德化“陶瓷文化”名片。本次短視頻大賽,自9月10日在抖音平臺上線話題“秀出中國白,便引發抖音用戶的廣泛參與。截止10月7日,抖音話題總播放量達1638.1萬次,共吸引用戶參與視頻創作415支,大家紛紛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出與中國白·德化瓷的故事。根據陶瓷主題關聯性、創新度、點贊量等進行綜合評選,從中選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優秀獎30名。

      德化縣背景資料 

      德化是千年古縣、世界陶瓷之都,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北部,后唐長興四年(933年)置縣。縣域面積2232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4.9萬,轄18個鄉鎮、214個行政村(社區)。具有五大特色:

      世界陶瓷之都  陶瓷制作始于新石器時代,3700多年前的夏商時期開始制作原始青瓷,是中國陶瓷文化發祥地。德化陶瓷以“白”見長,瓷雕技藝享譽天下,宋元時期就成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出口商品。德化瓷燒制技藝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作品入選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國宴瓷和國禮瓷,被40多家國內外知名博物館收藏?,F有陶瓷企業3000多家,從業人員10多萬人,是全國最大的陶瓷工藝品生產和出口基地、國家級出口陶瓷質量安全示范區、全國最大的陶瓷茶具和花盆生產基地,獲評中國瓷都、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陶瓷歷史文化名城,榮膺全球首個“世界陶瓷之都”,德化陶瓷品牌價值超千億元。

      最佳生態旅游縣  “閩中屋脊”戴云山脈主峰(1856米)綿亙境內,森林覆蓋率78.4%、居泉州市首位;空氣質量接近國家一級標準,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全市第一,“2017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第11位,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擁有“六區兩園” 8塊“國”字號生態旅游品牌,獲批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獲評國家園林縣城、全國綠化模范縣、國家生態縣、中國最佳生態旅游縣、中國天然氧吧,榮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

      大城關發展典范  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實施“大城關”發展戰略,目前城區建成區27.5平方公里、人口22.3萬,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5.4%,集中了全縣三分之二多的勞動力、經濟總量、稅收和95%的中小學生,開創了以產興城、以城聚人、產城融合,全國為數不多的“大城關”發展模式,被中央黨校作為典型案例編成課題叢書,被列為福建省首個統籌城鄉發展試點、新型城鎮化試點和國家智慧城市試點。

      電子商務百佳縣  全縣電子商務運用企業7000多家、交易額100多億元,占據全國80%的網上茶具銷售市場,擁有3個淘寶鎮、13個淘寶村,獲網商指數、網商數據應用普及性、跨境電商“三個全省第一”,是全國最大的陶瓷電子商務產業基地,連續四年進入“中國電子商務百佳縣”榜單,連續三年躋身全國大眾電商創業最活躍十佳縣,電商發展經驗被阿里研究院作為案例在全國推廣,獲評福建電子商務示范縣、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全國電商十大典型縣。

      特色農業示范縣  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孕育了“三黑三黃三寶”等生態安全綠色農產品(“三黑”指黑雞、黑羊、黑兔;“三黃”指黃花菜、德化梨、茶油;“三寶”指棘胸蛙、黃花遠志、淮山),擁有黑雞、黑兔、淮山、黃花菜、十八學士茶花、德化梨、德化黑羊等7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獲評中國早熟梨之鄉、中國油茶之鄉、中國竹子之鄉。

      責任編輯:陳美珠

      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評論(0)

      ?

      首頁關于我們尋求報道

      陶瓷頭條 版權所有Copyright?2025 taocitoutiao.com
      首頁 頭條 視頻 品牌
      取消

      歷史搜索清除記錄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