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福建“非遺”技藝:三千多年窯火凝鑄德化瓷 向世界傳遞中國文化魅力
-
小陶陶
2021-12-03 16:41:36 人民網-福建頻道丨作者:林東曉1942
11760
編者按:
第44屆世遺大會在福州落幕后,中辦國辦印發意見要求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非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是連結民族情感、維系國家統一的重要基礎。為此,人民網福建頻道推出探訪福建非遺技藝系列報道,展示福建歷經代代傳承與發展的非遺技藝,以助力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這些寶貴的文化財富。
德化瓷燒制技藝國家級傳承人陳明良展示手工成型技藝。陳明良供圖
近日,德化窯遺址入選國家文物局印發的《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這已是德化窯遺址第四次被列入大遺址保護專項規劃。
德化瓷以“”聞名世界,德化有著“世界白瓷之母”“世界白瓷看中國,瓷看德化”的美譽。自宋代以來,德化瓷一直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出口商品,與絲、茶并譽于世界。德化瓷不僅在國際貿易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更向世界傳遞著中國文化的魅力。
注漿。陳明良供圖
德化陶瓷制作生產始于新石器時代,興于唐宋,盛于明清,發展于當代,至今已有3700多年的歷史。德化瓷標志性的瓷雕技藝始于宋代,傳承從未間斷,形成獨具特色的傳統工藝,瓷質溫潤細膩、晶瑩剔透,瓷塑精致典雅、巧奪天工。
2006年,德化瓷燒制技藝被列入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今年7月,德化窯作為“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遺產點之一,成為首批陶瓷窯址類世界文化遺產。
雕刻。陳明良供圖
德化瓷燒制技藝可分為瓷土加工、雕塑成型、燒成三個過程。德化瓷燒制技藝國家級傳承人陳明良介紹,陶瓷雕塑綜合石刻、木雕、泥塑的技法特點,采用“捏、塑、雕、刻、刮、削、接、貼”八字技法,雕塑成型,然后放入窯中在一千多度的高溫下燒制而成。其中,成型技藝有兩種,一種是選用優質的高嶺土直接塑造成型,一種是將泥塑翻制模具后再注漿或拓印成型,干后根據需要決定是否上釉。雕塑成型工藝,以模制為主,兼有少量捏制。
陳明良出生于陶瓷世家,從小跟隨父親學習德化日用瓷的燒造技藝。直到16歲,他開始拜師學藝,學習雕塑。洗泥、拉坯、雕刻、上釉、裝燒……從藝40多年,陳明良在傳承的基礎上持續創新,努力創作新造型。他的許多作品成功再現了“象牙白”“豬油白”“孩兒紅”等明代以來出現的釉色。
雕刻中的作品。陳明良供圖
“每一個時代都要傳承和創新,無論是工藝上,還是胎釉上。”陳明良說,“德化傳統陶瓷要進一步加強創新創造,結合傳統技藝,創作出讓更多人喜歡的現代作品。”
“要充分挖掘、整合德化縣豐富的陶瓷旅游資源,制定專項規劃,結合德化縣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陶瓷文化資源,講好德化故事,打造陶瓷+旅游融合新地標。”同時,身為福建省政協委員的陳明良建議。
雕刻。陳明良供圖
據了解,在活化人才傳承體系方面,德化已經打開新局面。通過發揮家族傳承優勢,鼓勵、引導傳承人做好家族傳承工作,目前形成了以蘇氏、許氏、陳氏等家族為代表的家族傳承。此外,拓寬師徒傳藝渠道,推行“名師帶徒”“工藝美術大師帶徒授藝”等模式,其中,“名師帶徒”制度規定一個師傅最多只能同時帶10個徒弟,“工藝美術大師帶徒授藝”每次只能帶3個徒弟。
目前,德化擁有陶瓷企業3000多家,從業人員10多萬人,產品80%出口190多個國家地區,陶瓷品牌價值達1086億元,居全國陶瓷產區第一位。
雕刻。陳明良供圖
2016年以來,德化縣委、縣政府按照“傳統瓷雕精品化,工藝陶瓷日用化,日用陶瓷藝術化,新型陶瓷規模化”發展思路,制定了階段性目標:陶瓷產值力爭到2022年突破500億元,至2025年突破700億元以上,至2027年鍛造形成陶瓷產業千億級產業集群。2020年,德化已實現陶瓷產值402.5億元;2021年上半年,德化縣陶瓷發展勢頭強勁,實現規模以上陶瓷工業總產值133.45億元。
雕刻。陳明良供圖
擦水。陳明良供圖
干燥。陳明良供圖
裝燒。陳明良供圖
成品。陳明良供圖
陳明良(前)正在教學。陳明良供圖
陳明良(中)正在教學。陳明良供圖
陳明良(中)正在教學。陳明良供圖
陳明良作品《文昌點舉》。陳明良供圖
陳明良作品《千手觀音》。陳明良供圖
陳明良作品。陳明良供圖
陳明良作品。陳明良供圖
陳明良作品。陳明良供圖
責任編輯:陳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