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窯址被列入國家“十四五”時期大遺址名單
-
小陶陶
2021-11-23 17:08:56 總臺福建總站1136
10610
國家文物局關于印發《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的通知
近日,為明確新時代大遺址保護利用工作定位,做好“十四五”時期大遺址保護利用工作,國家文物局印發《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據悉,此次福建共有4處遺址被列入“十四五”時期大遺址名單,分別是萬壽巖遺址、平潭殼丘頭遺址群、城村漢城遺址、德化窯遺址。
萬壽巖遺址
萬壽巖遺址
萬壽巖原是坐落在巖前盆地上的孤山。這是一座從炸藥包下搶救過來的史前人類文化遺址,在此發現的年代遺跡橫跨18.5萬年至3萬年,是迄今為止我國華南地區發現最早的舊石器時代洞穴類型遺址。萬壽巖遺址的船帆洞里,有一個距今4萬年的人工石鋪地面,被譽為人類最早的“室內裝修工程”,頗為壯觀。
平潭殼丘頭遺址群
平潭殼丘頭遺址群(圖片來源:平潭融媒體)
平潭殼丘頭遺址群,坐落于平潭南壟村東北部,出土有打制石器、磨光石斧、石骨鏃、骨匕和陶紡輪、陶支腳和大量獸骨,遺物散布范圍約3000平方米,系福建省目前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城村漢城遺址
城村漢城遺址
1958年第一次全國文物普查時,城村漢城遺址首次被發現。遺址位于武夷山市興田鎮城村,經過60年來的考古勘探與重點發掘,發現城墻、城門、宮殿、作坊、墓葬等遺跡,出土陶器、磚瓦、鐵器、銅器等大量文物。為內城外廓、廓外有郊的分布遺存,占地面積14.6平方公里。
德化窯遺址
德化窯遺址(圖片來源:德化縣融媒體中心)
德化窯是中國歷史名窯,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書寫了輝煌的篇章。德化窯址是國家大遺址之一,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也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德化瓷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輸出商品,自宋元以來,德化瓷器就遠銷海內外,在數十個國家和地區都有收藏或出土,于沉沒的海船中亦多有發現。
專項規劃指出,到2025年,大遺址保護利用總體格局基本成型。文物本體和周邊環境總體安全,大遺址考古研究、保護管理、展示利用、教育休閑、傳承創新、傳播交流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案例,中國特色大遺址保護利用理論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彰顯。(總臺記者 鄭俊雄)
責任編輯:陳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