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泉州文化軟實力 我市爭創“中國工藝美術之都”
-
小陶陶
2019-04-27 10:50:01 1433
12840
日前,市府辦下發了關于成立“泉州市申報‘中國工藝美術之都’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全面推進申報工作。
我市傳統工藝美術歷史悠久,品類繁多,技藝精湛,是奠定和支撐泉州作為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和當選中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的重要基石,也是我市的重要經濟支柱和經濟發展的動力源。
據悉,今年我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市將突出傳承創新,爭創中國工藝美術之都,增強泉州文化軟實力。□本報記者陳智勇 通訊員林志偉 李宏圖 文/圖
海內外客商為泉州工藝美術點贊
泉州成全國工藝美術重點產區
2017年,我市擁有工藝美術企業4000多家,從業人員40多萬人。375家規模以上工藝美術企業銷售產值855.56億元,占全國約7%,出口交貨值398.58億元,占全國約16%,泉州已成為全國工藝美術的重點產區和出口基地。
我市先后榮膺 “世界石雕之都——惠安”“世界陶瓷之都——德化”“中國民間工藝品之都——鯉城”“中國藤鐵工藝之都——安溪”“中國香都·永春達埔”“中國樹脂工藝之鄉——豐澤”等榮譽稱號;“惠安石雕”“德化陶瓷”“德化瓷雕”商標獲得國家地理標志注冊認定,佳美、冠福、得盛、磊藝、騰飛等8枚品牌榮獲中國馳名商標,興隆、彬達等83枚品牌榮獲福建著名商標。盧思立、黃泉福、柯宏榮、鄭國明等4人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還有數百名省市級工藝美術大師。
數十種工藝美術見證千年文脈
我市現有陶瓷工藝、石玉雕工藝、木根雕工藝、藤鐵工藝、香制品、樹脂工藝、珠寶首飾等37項民間工藝技藝品種。其中:德化陶瓷、惠安石雕、江加走木偶頭、李堯寶刻紙、泉州花燈、永春紙織畫、安溪竹藤編等10種工藝美術技藝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惠安木雕、泉州竹編技藝、泉州(楊氏)錫雕技藝等23種工藝美術技藝入選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漆線雕、十音銅樂等35種工藝美術技藝入選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可以說,泉州傳統工藝美術見證了泉州千年文脈,是一部濃縮閩南文化的傳承史,也是海峽兩岸人文藝術同根同源的歷史見證。
工藝美術產業集群逐步形成
目前,我市已建成永春中國香都產業園、安溪家居工藝文化產業園等12個工藝美術產業園,總投資近200億元。各產業園區共集聚了600多家工藝美術企業和一大批市級以上工藝美術大師,同時帶動了一批工藝美術配套企業的入駐,壯大了產業鏈,成為全省最大的工藝美術產業匯聚區,工藝制品生產能力在全省處于領先地位。
據介紹,我市工藝美術產業在國內外市場的占有份額不斷提升,其中陶瓷制品集群,2017年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產值182億元,約占全國陶瓷出口總量的9%;雕刻藝術集群,2017年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產值137億元,產品遠銷日本、韓國、東南亞、中東、歐美等100多個國家,出口額占全國同類產品的40%左右;藤鐵工藝集群,2017年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產值127億元,遠銷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額占全國同類產品的三分之一;香制品集群、樹脂工藝品集群和珠寶首飾等也發展迅猛,在全國占有一席之地。
[憨鼠責編:瓊子]
責任編輯:陳莎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