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西方用瓷器“稱呼”中國?
-
小陶陶
2023-05-15 09:17:10 中國搜索1066
10700
小寫“china”為瓷器,大寫“China”為中國——英語中這一獨特現象早就為大眾所知。但它的原因是什么,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專家侯樣祥10日公布了自己的答案。
當天,在新華社品牌工作辦公室、中國搜索、中國經濟信息社等聯合主辦的“世界?陶瓷?再出發陶瓷品牌發展論壇”上,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研究員侯樣祥圍繞瓷器的命名發表主題演講,從多個方面闡述了研究成果。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研究員侯樣祥發表主題演講。宋家儒攝
侯樣祥表示,在瓷器發明時間方面,我國考古學家此前已在浙江發現了東漢時期燒造的瓷。而如果按西方學術界以是否有“透影性”為準來判斷,中國的瓷則產生在唐代。即使如此,中國也是最早燒造出具有“透影性”瓷的國度。這一點,是有國際共識的。
關于中國瓷器輸出時間,這位專家提到了一項可以作為佐證的考古發現。1998年,在海底沉寂了千年之久的“黑石號”沉船在印度尼西亞勿里洞島海域被發現,出水了包括瓷器在內的大量文物。考古學家研究后認定,這是一艘往來于中國與阿拉伯世界的商船,運載的瓷器有65000余件,其中長沙窯瓷器達56000余件。這是中國最早瓷外銷的確鑿證據。
關于瓷燒造技藝出口時間,據侯樣祥介紹,在古代,我國的瓷燒造技藝往往隨著產品的輸出而輸出。即我們的產品輸出多少年,技藝也就傳輸了多少年。比較典型的是,16世紀末,德國科學家契恩豪斯用科學手段將中國瓷熔化,以確定其準確的化學成分。某種意義上講,這成了1708年德國燒造出硬質瓷的重要條件。值得一提的是,科學家的介入使歐洲燒瓷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
侯樣祥認為,無論就物質文化而言,還是就精神文化而論,中國瓷器擁有不少唯一性。作為歷史上極具影響力的中國發明、中國制造和中國輸出,西方文化和語言中將瓷器與中國緊密相聯,有其深遠的歷史邏輯和意義。
責任編輯:陳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