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秀“成蔭” 栽好陶瓷產業“生態林”
-
小陶陶
2019-07-26 14:37:21 1531
13570
新秀園里風景如畫。
搬進新秀園后,陶瓷企業燒出第一爐瓷塑作品。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德化一批批陶瓷新秀以夢為馬,勇立潮頭。陶瓷新秀要發展,一個創作與產業服務平臺必不可少,新秀園應運而生。作為德化中青年陶瓷藝術人才溝通、交流平臺,新秀園吸引了72家陶瓷藝術研究所入駐,目前項目已進入后期的內部裝修和陸續搬進階段。
今年,德化縣出臺《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六條措施》,將新秀園列為創業示范基地的培育點,將打造成高效、集約的多功能綜合性眾創示范空間和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青年創業示范基地,做出品牌效應和聚集效應,吸引更多創業青年扎根德化,圓夢德化,帶動德化創新要素聚集和人才聚集,實現陶瓷產業轉型升級。
“栽柳成蔭” 搭建陶瓷雙創平臺
走進已竣工的新秀園,仿佛走進陶瓷國度。在省陶瓷藝術大師蘭全盛的展廳內,筆者看到一件件觀音像獨具匠心,溫潤如玉,自然和諧,既有“瓷圣”何朝宗的瓷塑技法傳承,又有西方雕塑的寫實比例與結構,展廳文雅整潔,極具大師風范。像這樣的展廳,在新秀園內還有許多,已成為新秀園極具旅游觀賞性的地方。“如果一個展廳逗留半個小時,那么要四、五天才能看一遍。”新秀園理事會主任寇文策介紹。
據了解,新秀園位于德化縣城東工業園區這個重要工業拓展區域,創新創業資源集聚,交通也十分便捷,項目占地面積54畝,建筑面積6.8萬平方米,總投資2.5億元。園區采用“戴云山筑”的建筑風格,每個單元的一層均為陶瓷藝術品展廳,以確保整個園區的完整性和統一性,同時還把各地的文化特色和雕塑風格帶進來,互相交流融合。
自2015年園區籌備建設以來,德化縣委、縣政府凝聚各方有效力量,統一布局,科學謀劃,開足馬力,大干快上,其間召開多次專題會議,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二期市政工程建設、水電配套建設、人行道施工等問題,同時積極向上爭取陶瓷平臺建設資金,申報省市級服務業集聚示范區、省市級眾創空間、孵化基地等項目,并將新秀園列入主要旅游項目。該園為德化縣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世界瓷都、建設500億陶瓷產業基地搭建了一個新的雙創平臺。
“涵養水土” 營造新秀發展環境
對于葉云鳳來說,新秀園這樣美好的環境,是她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在很艱難的條件下,她創辦了德化縣云熙堂陶瓷研究所,為自己的夢想努力。“我之前是在一個將要拆遷的廠房里,十分破舊,開模、做坯……所有的工序都在那里,只有兩層樓。”葉云鳳說,“那個廠房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之前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人使用,很多地方墻體出現開裂、滲水,有些角落還長出了青苔,特別是室外的樓梯,一下雨就又濕又滑,極不安全。”她笑著說,要是沒有人帶領的話,很多人就算跟著地圖一步步走,也找不到。
同樣感慨萬千的還有賴瑞攀,他師從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蘇獻忠,并自己創辦了浩家蘊陶瓷研究所,取興旺、和諧、平安之意。“這個名字也是我一直以來的愿望,我之前研究所是在職校,租了6間車庫,多了6個房東,得交6次房租,而一間車庫三面墻放上擺架,中間放張茶桌,空間就差不多了,想放展廳都沒地方。”他說,“還得小心‘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車庫里光線也不足,想創作要到戶外借光。”而現在,一個單元6層近1500平方米的面積,做展廳、雕塑室、生產車間、倉庫……綽綽有余。
新秀園不僅營造了陶瓷新秀發展的良好環境,也對青年創業人才的發展提供著更多的幫助,經過多點聯動、整體布局,園區可聯接、輻射、整合周邊的載體資源,發揮優勢,方便青年創業人才更快地融入生活,了解市場,對接創投資源,開拓發展空間。目前已搬入新秀園的有蘭全盛、寇富平、莊少卿、葉云鳳等創辦的7家企業或研究所,國慶前計劃搬進的有21家,爭取春節前全體搬進。
“人才綠庫” 助力瓷都跨越發展
陶瓷產業跨越發展,人才是關鍵。德化縣大力發展文創產業,打造德化陶瓷產業“人才綠庫”,充分發揮人才“1+5”政策效應,做好人才的引、育、用、留,構筑“產業集聚人才、人才引領產業”的發展格局。
新秀園入駐的陶瓷新秀都是年輕且有潛力的陶瓷藝術人才,72個業主中,年紀最小的只有23歲,文化程度都在大專以上,有的還來自于遼寧、江西、浙江、四川、山東等地。可以說,新秀園有效緩解了當下面臨的高端人才缺失致使陶瓷創作與設計水平缺乏競爭力的困境,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獨在異鄉為異客”的創客們的孤獨感,不僅為中外藝術家提供一個集創作、研究、展示、交流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國際當代陶瓷藝術創作平臺,吸引美術院校師生駐地創作,還能在陶瓷藝術的互動交流中提高德化陶瓷的創作與設計水平。
新秀園更建設有陶瓷文化收藏與展示廳,收藏和展示德化的各種傳統工藝技法及其代表作品,傳承與發揚海絲傳統文化。并將建設產業服務平臺,從先進技術工藝、藝術家創作對接、線上銷售平臺等方面提供產業提升服務,幫助企業往藝術陶瓷和文化藝術陶瓷衍生品方向轉型升級,調整產業結構,實現德化陶瓷產業跨越發展。
責任編輯:蘇曉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