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最大白瓷媽祖塑像誕生!歷時半年才燒制完成

      小陶陶 2019-04-25 11:37:54   德化網1273
      1226
      0
      文章摘要:在德化縣龍潯鎮丁墘村一個叫霞田的小村落,坐落在密林深處的福崇天后宮迎來了德化最大白瓷媽祖塑像,此塑像是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中國非遺保護項目德化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邱雙炯歷時半年才燒制完成。當天,當地村民舉行盛大儀式,恭迎“媽祖”的到來。

      在德化縣龍潯鎮丁墘村一個叫霞田的小村落,坐落在密林深處的福崇天后宮迎來了德化最大白瓷媽祖塑像,此塑像是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中國非遺保護項目德化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邱雙炯歷時半年才燒制完成。當天,當地村民舉行盛大儀式,恭迎“媽祖”的到來。

      “這尊德化白瓷媽祖圣像高88厘米,經過特別的加工,顯得莊嚴肅穆,卻又在華貴神圣中流淌著慈悲和秀慧,給人以一種強大的心靈震撼。” 福崇天后宮管理人員郭國燒說,邱大師于今年3月份開始創作,將德化白瓷、陶瓷的技藝手法和媽祖文化相結合,克服了大型德化白瓷燒成難度大的特點,歷時半年最終燒制成功。

      德化遠離海洋,為何民間供奉著“海上和平女神”媽祖?這或許跟宋元時期,德化陶瓷遠銷東南亞、中東和歐非,是泉州刺桐港大宗出口貿易商品有關。意大利大旅行家馬可波羅在其游記里盛贊“刺桐城北,有一別城曰迪云州,產瓷既多且美。”因此可以說,德化陶瓷命脈與海上運輸暢通與否息息相關。德化外銷陶瓷出縣境路線,限于當時的地理環境和交通條件,據《德化縣志》,其中陸路主要兩條,一是經德化高陽嶺古官道(福崇宮附近)、虎豹關往永春東關橋,再經水路到刺桐港,還有一條是經仙游到湄州灣。水路經德化主溪流浐溪的南埕、水口入閩江上游大樟溪進閩江口出海。沿途水流湍急多險灘,為了祈禱海上陶瓷之路一帆風順,在水口的村場建水尾宮供奉媽祖。在離水尾宮不遠處,至今保留有元代的摩崖石刻。南埕溪古渡口至今還保存有明代祈禱航運平安的石刻文字。

      隨著公路交通的發展,德化水運漸漸衰落,德化往泉州公路也不再經高陽嶺。但是為數極少的媽祖文化古遺存,將作為研究德化陶瓷外銷與泉州古刺桐港關系史以及媽祖信仰歷史的重要史物,也將進一步宣揚德化陶瓷文化,與媽祖文化一起走向世界起到很好的作用。

      責任編輯:陳莎婷

      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評論(0)

      ?

      首頁關于我們尋求報道

      陶瓷頭條 版權所有Copyright?2025 taocitoutiao.com
      首頁 頭條 視頻 品牌
      取消

      歷史搜索清除記錄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