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藝術盛宴 共謀產業發展
-
小陶陶
2023-06-20 11:11:47 泉州晚報 作者:許華森 鄭智得 陳巧靈1598
8080
市民欣賞特等獎作品《視八羅漢》 (許華森 攝)
6月15日,第二屆德化“”中國傳統陶瓷藝術雙年展(以下簡稱“雙年展”)開幕式在世界陶瓷之都德化舉行。
作為兩年舉辦一屆的高端陶瓷藝術賽事,雙年展以“弘揚匠心,致敬傳統”為主題,立足傳統繼承,對標國際藝術高端賽事搭建傳統陶瓷藝術競賽交流平臺,是國內首個以“傳統陶瓷藝術展覽”為概念的活動,旨在弘揚中國傳統陶瓷文化,用藝術為社會賦能,以藝術推動人類創新進步,激勵陶瓷藝術家勇于探索,創造既有深厚的傳統意蘊,又有當代文化精神的陶瓷藝術作品,倡導工匠精神,傳遞創造智慧,增強文化自信,為傳統陶瓷藝術的振興和可持續發展注入活力。
數百件作品
烹制一道“藝術大餐”
“我的作品選取傳統的十八羅漢,結合當代的電視媒介呈現,故取名為《視八羅漢》。其運用了淺浮雕、高浮雕、圓雕的手法去表達十八個人物以及動物、山水的層次感、屏幕的大塊留白,虛實相生,主次鮮明,寫意且有突出細節。”特等獎獲得者李錢金說,作品體現了十八羅漢團結協作、配合默契的精神,在傳統的基礎上,通過場景式的“言語對話”營造了一個新的視角。
獲得金獎的作品《共創輝煌》,出自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許瑞峰之手,取材自《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故事情節,劉備、關羽、張飛這一拜鑄就了堅如磐石的兄弟情誼,至此開天辟地,共創輝煌。
據了解,本屆雙年展作品征集于2021年3月份啟動,2022年8月31日報名截止,報名總數1465人,共有1946件作品(雕塑類790件,器物類1156件);作品來自俄羅斯、瑞典、捷克、日本等國家和我國29個省份及自治區。
作品經三輪專業評選。第一輪為網上初評,評出398件作品(雕塑類173件,器物類225件)進入復評;第二輪為現場復評,評出入圍作品265件;第三輪從入圍作品中評選出獲得獎項作品47件,分別是特等獎1名、金獎2名、銀獎4名、銅獎10名、優秀獎30名。為鼓勵傳統陶瓷藝術推陳出新,活動還增設技藝傳承獎、工藝創新獎、評委特別獎等獎項。本屆雙年展獎金總額高達119萬元,其中特等獎獎金28萬元。
為確保此次評選活動依法、規范、透明、公開進行,6月11日,德化縣公證處公證員參加了雙年展第二輪、第三輪評選活動現場監督公證。公證員認真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公證程序規則》,嚴格依法實施監督,對大賽的評選和統計過程、結果進行了公平、公正的監督,并在開幕式上宣讀了公證詞。
265件入圍作品于6月15日至7月5日在德化會展中心集中展出。參展作品類型涵蓋中國傳統陶瓷工藝品類,呈現出中國傳統陶瓷藝術豐富多彩的面貌。它們繼承了中國傳統陶瓷的精神,具有鮮明的地方工藝文化特色,同時又帶有藝術家本人的個性化特征,既有傳統寫實,又兼顧寫意抽象,銜接傳統與未來,理念新穎、題材廣泛,手法獨特、意蘊悠長,集中展示了當代陶瓷藝術家精湛高超的藝術造詣,為參觀者提供了一場感受瓷都魅力、共享陶瓷藝術的饕餮盛宴。
為配合本屆雙年展,還同期舉行了特邀展。特邀展展出國內各大院校教授、國家級陶瓷工藝美術大師的49件作品。特邀展旨在聯手我國各大院校教授、傳統陶瓷產區技藝高超的優秀工匠、工藝大師,在學術、藝術、工藝、技術的相互交流與探討中,創造出更加豐富而優秀的成果,從而看到中國傳統陶瓷藝術在未來的多樣可能性,予以啟發。
交融綻放
藝術生態出新出圈
活動期間,還舉行了“弘揚匠心 致敬傳統”中國傳統陶瓷藝術座談會。來自清華大學、西安美術學院、太原理工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景德鎮陶瓷大學、海南大學、廣東省番禺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的專家進行了專業分享,從文化、藝術、產業等不同角度探討了傳統陶瓷的藝術價值。
“在創造中描繪傳統新生,在交流中傳播造物智慧。本屆雙年展將‘弘揚傳統陶瓷文化,賦能中國創新進步’作為宗旨,致力于為傳統陶瓷藝術的可持續發展探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本屆雙年展組委會名譽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馬賽說,本次雙年展以陶瓷藝術為平臺,致力于探尋具有時代風貌和當代精神的傳統陶瓷藝術作品,同時追求多樣性的觀點闡釋,呈現出一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多彩面貌。
“以創新為夢想,矚目未來;以情懷系傳統,心懷先賢。這是我們倡導德化‘’中國傳統陶瓷藝術雙年展的初衷和動力所在。本屆展覽將成為傳統陶瓷藝術領域的重要里程碑,為中國的陶瓷藝術事業注入新的活力和希望。”本屆雙年展學術主持、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鄭寧表示,在當代社會的洪流中,既要以開放的態度面向世界,感受時代的脈搏,也要懷抱著歷史的特定時空,傳承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精髓。“傳統”與“當代”在藝術家心中交織、融合,構成了藝術家對陶瓷藝術的獨特理解。
從韓國江南大學遠道而來的李旺容教授在座談會上表示,他在韓國學過中國傳統陶瓷知識,還專門研究德化陶瓷技藝。此次來到德化,讓他大開眼界,德化陶瓷匠人的作品比以前在材料上看到的更精美。美麗德化的發展之所以能蒸蒸日上,離不開匠人們的代代相傳,他將帶著學生再來德化。
“優秀的陶瓷,永恒的價值。創作的過程,其實就是自己審美事件的不斷發生與體驗。時間在流動,現代也可變為傳統,最原始的其實也是最現代的,中國傳統天人合一,我們不可能離開它。”西安美術學院教授陳琦說,德化很好地繼承傳統陶瓷文化,又在傳統的基礎上做出許多富有時代烙印的好作品。
泉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起點和重要貨源地,是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橋梁。德化作為中國陶瓷文化發祥地之一,因瓷而立,因瓷而興。2022年底,福建省七部門推出10項舉措,鮮明提出統一打造運作“·德化瓷”品牌,支持產業高質量發展;今年3月,德化啟動“·德化瓷”產業高質量發展五年行動計劃,力爭通過擴大國際影響力、增強工藝創新力、提升市場競爭力,推動陶瓷產業集群到2027年突破千億元。
本屆雙年展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陶瓷藝術界專家、學者、藝術家等,共同探索傳統陶瓷藝術的新境界。本次展覽旨在弘揚陶瓷藝術的匠心精神,向傳統藝術致以崇高的敬意,并鼓勵藝術家們在傳統創作中融入多元化的創作元素和創新理念,為陶瓷藝術的未來注入新的活力。雙年展的舉辦更生動地講述了德化陶瓷故事、傳播了瓷都的好聲音,更進一步推動“”再次出發遠行,讓中國德化白瓷在新時代演繹新經典、再現新榮光。(許華森 鄭智得 陳巧靈)
責任編輯:陳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