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禎時期 亂世之中不應輕視的青花瓷器

      小陶陶 2018-09-08   最陶瓷1721
      1262
      0

      明代青花瓷器在中國青花瓷中影響深遠,不同年代的不同青花鈷料都能很好地適應中國繪畫的各種題材。青花瓷器的繪畫用傳統的毛筆,以各種線條和點染、渲染來完成畫圖。

      明崇禎(公元1628—1644年,明思宗朱由檢年號)朝歷時17年,由于戰亂頻繁,國勢衰退,景德鎮官窯基本處于停燒狀態,但民窯生產仍然興旺。從明清制瓷史來看,崇禎青花正處于從萬歷后期到清康熙前期的轉折點,有細路瓷器和粗路瓷器之分,不少精品頗受收藏愛好者喜愛,崇禎青花瓷器應不能輕視。

      官窯器物較少,多系民窯燒造。天啟青花色澤有鮮艷明快的,也有藍中泛灰程度較大的一類,工藝與明早期相比則明顯粗糙,紋飾以涂染手法繪出,有泛藍黑或灰色者,同時出現濃淡混水,層次分明,色澤蔥翠的為向清代色澤過渡的清新色調。造型有梅瓶、爐、罐、壺、缸、花觚、凈水碗、盤、碗、杯等。


      胎體一般多厚重,質粗松與堅致者并存。其精細作品,胎薄體輕,輕描繪畫,細柔如宋畫白描,為歷代少有之妙筆,如書“大明天啟元年孟夏月造”畫八仙人物的龍鈕鐘和官窯款繪松竹紋小杯,就是晚明的精品。用浙料繪制色彩明快深沉的青花器面盆,始用皴染法,一改萬歷時的繁密風格,紋飾廣泛,既有人物故事如達摩、羅漢,又有動物如虎、牛、蘆雁、魚、蝦,也有大寫意山水,具有豪放夸張的寫意畫特點。日本陶瓷學者將此類作品稱之為“古染付”,屬于外銷商品,確有日本陶瓷風格。

       青花色料采用浙料和石子青。浙料呈色穩定,呈色好的鮮艷青翠。石子青大多色調暗淡,有暈散,暈散嚴重的影響到紋飾,致使紋飾線條混淆不清,此時的青花瓶、罐、爐、硯、盤、碗,時時可見。青花暈散,有漏釉之缺點現象。有些濃重的夾帶有黑褐色斑點,但不同于元代、明初的呈色,黑斑不滲入胎骨,手感沒有凹凸不平的情況。

      這時期的青花瓷喜用暗花裝飾,在一些琢器的口、足部位釉下暗刻卷枝紋。在繪畫上經常在器物的口、足部繪制蕉葉紋,山水人物圖案多畫太陽,云氣紋大多畫成括號云,草地紋多用細線勾畫成小鉤狀,畫面多配以詩句,在題詩旁有仿照書畫的圖章款,有方形或圓形,這顯然是受當時書法繪畫的影響。

      繪畫技法采用傳統的單線平涂及淡描法,以單線平涂為主,線條流暢;淡描青花線條潦草,筆法無力、草率。崇禎朝開創了類似中國畫中淡墨水彩的皴點法用筆,畫面極富詩意,一直影響到清初,構圖布局基本類似天啟朝,內容以寫生畫為主,大量采用變形、夸張或簡筆手法,畫面筆意豪放,無所拘束。

      裝飾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圖案紋飾多富寓意。山水畫是這一時期最多見的題材,內容極富生活氣息,畫意具有明末國畫的風韻,畫面中多有古詩、茅屋、草亭、舟橋、漁翁、樵夫、高士、文人雅士、淵明愛菊、敦頤愛蓮、竹林七賢、唐僧取經等。傳統題材有:云龍紋、鳳鳥紋、鳳穿花紋、麒麟紋、獅子牡丹紋、蟠螭紋、虎紋、牛紋、馬紋、鶴紋、魚紋、兔紋、松鹿蜂猴紋、魚藻紋、鴛鴦蓮花紋、松竹梅紋、葡萄紋、折枝花卉紋、纏枝花卉紋、嬰戲紋、羅漢紋、刀馬人物紋、福山壽海紋、靈芝托寶紋、結帶繡球紋、八仙、垂柳、月影、博古等。


      崇禎青花瓷上署本朝年號款的不多,還有大量的吉語款、堂名款、齋名款,變體篆文和窗格式銘文也常見。另外偶見隸體書寫題字。



      吉語題銘內容有:福、壽、善、貴、雅、富貴佳器、上品佳器、玉堂佳器等。齋堂款往往寫在碗心上,如翔鳳堂、于斯堂、博古齋、雨香齋、松石居等,碗底常見白玉、宜窯、片玉以及銀錠、方勝、兔子等圖記款。

       仿寫款有仿永樂、宣德、成化、嘉靖、萬歷等朝的,款字多草率不規整。仿永樂款瓷器,見有青花楷書“永樂年制’款的《赤壁賦》詩文碗。仿宣德年款,多為“大明宣德年制”雙行青花底款。圍以雙重圓圈,同式的“大明宣德年造”款較少見。






      責任編輯:蘇曉薇

      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評論(0)

      ?

      首頁關于我們尋求報道

      陶瓷頭條 版權所有Copyright?2025 taocitoutiao.com
      首頁 頭條 視頻 品牌
      取消

      歷史搜索清除記錄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