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上的中國文化

      小陶陶 2019-08-17   1439
      1428
      0
           

      6月29日,來自江西景德鎮的文化學者——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人類學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方李莉研究員,做客貴陽孔學堂,從多角度解讀中國陶瓷的歷史,讓現場400多位市民,突破只將陶瓷當做工藝美術品的局限,理解中國社會和中國文化。
      中國陶瓷 世界的奢侈品

      方李莉老師首先介紹了自己剛剛出版的新作《中國陶瓷史》,“我以藝術人類學的視角和全球性的眼光,完成了這部160萬字的書籍。”她介紹說,寫書的十幾年時間里,她到過許多國家,每到一個地方都去看博物館。她發現,在歐美、日本等著名博物館中,都有中國瓷器。

      “我突然發現中國從來都不是封閉的,跟世界的交流,比我們想象的多得多。”講座現場,她用PPT展示了180幅、拍攝于國外博物館里的中國精美陶瓷圖片,讓大家驚嘆不已。

      方李莉曾往美國波士頓博物館進行文化交流,那里正在舉辦“中國如何影響世界”專題展覽,她看到這樣一副油畫,貴族的房間里擺放著青花瓷花瓶,“當時的歐洲人非常崇尚中國的文化,陶瓷是他們的奢侈品。”她說,那時歐洲人的家里面有中國的家具、瓷器、絲綢,是非常時髦的。

      遠在唐代,中國陶瓷就大量輸出到世界各國。她這樣認為,一個國家的物品是否時尚,是跟這個國家的文化是否受尊重有關系的,因為中國文化受到尊重,所以中國瓷器才會風靡全球。

      “希望大家走出國門旅游時,多多關注每個國家的博物館,通過一件件中國陶瓷,一定會讓您對中華文化感到驕傲。”她建議說。

      中國陶瓷 呈現多元民族文化

      “陶瓷是研究中國文化歷史最重要的載體,器以載道。”方老師說,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陶瓷的國家,恒久如新的特性,使上萬年的陶器,六七千年的彩陶,都仍然保持得很好。元朝以前,中國的陶瓷,追求玉般的質地、高貴,溫潤又素雅,講究天然之美。比如宋代的天青、粉青、梅子青等釉色;冰裂紋、金絲鐵線、蟹爪紋等瓷器上的肌理;鈞瓷的窯變、蚯蚓走泥痕等等,達到了自然天成的美感。

      到了元朝,引進波斯技術,發明了“青花瓷”,開始了中國陶瓷注重“雕琢、多彩”之美,造就了元明清時代的青花瓷、青花斗彩瓷、五彩瓷、粉彩瓷等多元的陶瓷藝術風格。

      曾經的制造業大國

      經過多年對陶瓷歷史的研究,方李莉發現,古代的中國不但是一個農業文明發達的大國,還曾經是制造業大國。

      “明清時代,鼎盛的景德鎮陶瓷制造,曾有10萬工匠。”方老師說,她行走在國外,還看到不少出自景德鎮,為歐洲、日本、東南亞等不同地域制造的陶瓷藝術品,在中國工藝基礎上,呈現出各自的文化特征。

      中國發達的陶瓷業歷史,表現了早熟的中國文化,領先于世界。從漢代開始,向周圍國家輸出手工業產品,宋元時代擴充到東亞、東南亞、西亞至非洲、歐洲;16世紀至19世紀,中國的手工藝產品出口達到了頂峰。

      “只出口,不進口的貿易現象,讓西方國家開始竊取中國的制造技術。”她說,通過傳教士,德國首先建造了瓷窯,后加入機械制造,中國的瓷器制造業慢慢開始衰退。

      可喜的是,當今中國特別是景德鎮,傳統的手工陶瓷制造正在走向繁榮…… 方老師最后說,通過對中國陶瓷歷史的研究,讓我們了解中國的過去,進一步理解現在,從而展望中華文化的未來。

       


      責任編輯:蘇曉薇

      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評論(0)

      ?

      首頁關于我們尋求報道

      陶瓷頭條 版權所有Copyright?2025 taocitoutiao.com
      首頁 頭條 視頻 品牌
      取消

      歷史搜索清除記錄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