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瓷谷仙境”柴燒藝人專題報道丨張寶玲:富有獨特思考性的手作柴燒藝人
-
小陶陶
2020-04-09 1649
8400
人物簡介:張寶玲,福建德化人,言涵文創創始人。福建德化柴燒點點陶瓷有限公司設計總監。
工作室一角
柴燒之美,美在自然、古樸,每一盞都美得不一樣,每一盞都是藝術孤品。
當我們看到張寶玲老師的手作作品時,我們驚喜地發現當一件藝術作品具有生命力的時候,它往往能觸發你的反省與沉思。如果說黏土和礦物質是大自然的貢獻,那么造型和構思則是藝術家的杰作,就像這一組孔雀系列作品。
孔雀系列
年初的一場疫情,牽動著億萬人民的心。張寶玲老師以作品祈愿,創作出孔雀系列作品。她說,百鳥之王,代表吉祥,以這樣的主題創作,希望世間萬物都安好,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而“荷”的創作理念是,出淤泥而不染,希望人的靈魂是干凈的,社會才能更加安定和諧,也給在使用茶器的人一種心境。
荷
在柴燒里,自然散落的灰燼和奔放自由的火焰是不受人為所控的,所以致使每一件柴燒作品都有不一樣的燒成效果,變化豐富。而正因為豐富的變化,使得每一件出窯的作品都甚是耐看,讓人忍不住去探個究竟。
張寶玲老師告訴我們,在柴燒里,1300多度的燃燒強度,升溫時間,窯外的天氣,火焰的流動方向……等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影響著落灰流釉以及顏色的變化和最終呈現。即使,是在同一個窯爐中的器物,其形、態、色、質,都不重復,一器一相,妙不可言。
當然一件好的柴燒作品,既有自然妙法,也有匠人精微的心念、經年累月的準確經驗以及極致的藝術追求,是意外和可控性的結合。
而張寶玲老師的創作信條則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
以藝術的語言和內涵為前提,拓展延伸;
以柴燒的語言和內涵為亮點,挖掘創造;
以內心的語言和感悟為特色,妙手偶得,有感而發,隨性而為,跟著感覺走,心跟手結合;拍、捏、壓、提、按等不同的創作手法來表現,傳達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以土的脾性和火的靈性相結合,去締造陶藝的神奇和樂園;
以文化和創新為方向,努力探索,積極提升,開創新天地。
通過這次訪談,我們認識了張寶玲老師的作品,也看到每一件作品后面的用心的考量,溫潤質樸,沉穩內斂,留住了自然變化莫測的美,“返璞歸真,去偽存真”的價值觀也自然的在她的一壺一器中完美流露。
部分作品展示
責任編輯:陳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