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融合創新,引領全鏈升級

      小陶陶 2021-10-29   福建日報1257
      808
      0

      德化,小縣城,大城關。近些年來,圍繞陶瓷產業發展,德化實施“以產興城、以城聚人、產城融合”的戰略,創新出全國為數不多的“大城關”發展模式,28萬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8.1%,讓德化成為閩中最為集聚的城區。隨之,城區兩鎮的周邊鄉鎮90%以上的陶瓷企業亦轉移到城區。

      靠著集聚發展,德化在陶瓷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上半場”,完成了陶瓷產業的量級躍升。那么,進入德化陶瓷產業轉型升級“下半場”,如何完成量和質的雙提升,從而實現內涵式高質量發展?(記者 王敏霞 黃瓊芬 何金 通訊員 李宏圖 文\圖)

      促融合 業界勁吹跨界風

      從德化縣城到位于三班鎮上寮工業區的如瓷文化創意產業園,只有10多分鐘的車程。22日剛剛竣工的這個文創園是集工業旅游、文創服務、大學生創意孵化基地、眾創空間為一體的景點式陶瓷制造工廠,不僅可以實現制造業與服務業的有機融合,還代表了德化陶瓷商業模式的創新風向。

      如瓷生活館

      “我們以眾創、眾籌、眾包的模式經營發展,主要打造以瓷為文創主題的生活方式,并提供與瓷有關的禮品方案及IP跨界結合解決方案。”德化如瓷生活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海燕介紹說,公司上游與全國18家設計單位、100多名設計師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下游則集20多家實體企業之所長,通過重整產業鏈,打造陶瓷設計師、生產廠家和消費者的綜合交流平臺,促進眾創空間與眾籌平臺互動發展,滿足產品個性化定制與批量化生產的多元化市場需求,實現生產模式和營銷模式的轉變。

      鏈接資源、跨界協作,讓陶瓷產業呈現出無限可能性。走進正在重裝的中國白陶瓷博物館,在眾多令人驚嘆的國禮瓷雕展品中,剛剛精心布置的“中國白”生活場景頗為引人矚目:整套的新中式黃花梨木家具之上,德化白瓷茶具、擺件十分和諧地營造出一個中國家庭的客廳。

      “精美的瓷器要做出來、擺出來,還要傳出去。我們就是要打造一個‘中國白’家居生活的沉浸式體驗館。”在中國白陶瓷博物館館長陳仁海的規劃中,新館還將新裝100間“中國白”主題的客房,建設成“可以住的博物館”……

      讓“中國白”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圍繞德化白瓷將會構建起內涵豐富的產業生態圈。跨界協作目前已經成為德化陶瓷企業轉型發展的一個風潮。

      然而,制約因素現實存在。“訂單跑下來了,設計人才也在外找到了,沒想到在本地的生產卻出了問題。”徐海燕在德化陶瓷頭部企業有著多年的工作經驗,她發現很多本地的生產廠家大都是家族式作坊出身,沒有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企業不在少數。“企業要發展,不僅要有好的設計師,還要有強有力的職業經理人。現在很多企業沒有自己的定位,很容易被市場牽著鼻子走,而一旦失去合作對象,也就失去了訂單,這樣的企業產品復購率、產品附加值都很低。”徐海燕說,德化要做千億陶瓷產業,必須在產品設計、科技創新、產業結構、價值體系等方面發力。

      搭平臺 提升全鏈創新力

      22日,在全球規模最高的2021世界工業設計大會上,福建省陶瓷工業設計研究院院長楊學太接受工信化部頒發的“國家工業設計研究院”這塊沉甸甸的牌子。取得這項榮譽,福建省陶瓷工業設計研究院不僅榮列全國首批,而且是行業唯一。

      這一“國字號”平臺的落戶,是德化乃至我省在國家重大創新平臺建設方面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對于德化乃至全國陶瓷產業的跨越發展舉足輕重。肩負國家產業創新使命的國家工業設計研究院,對于德化陶瓷而言,則是產業實現千億規模、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引擎。

      福建省陶瓷工業設計研究院2018年成立之初,就旨在匯聚全球智力資源,圍繞設計、品牌、文化、營銷、高端制造、資本等關鍵節點要素,打造世界一流的陶瓷創新智庫平臺,推動陶瓷產業轉型升級。據德化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福建省陶瓷工業設計研究院已經成為德化最重要的招才聚才平臺,目前已有近200名全國各地的高端工業設計人才加入德化工業設計人才庫,并組建了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樊明武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曉波等72人的專家智庫。

      成立以來,福建省陶瓷工業設計研究院實施“中國白”未來共享、全球推廣、創新提升三項計劃,打造品牌、設計、技術、渠道、資訊五大共享模式,牽頭舉辦了74場“中國白”系列沙龍、23場設計對接會、4屆“何朝宗杯”設計大賽,吸引數以萬件的設計作品齊聚泉城。先后引導1500余款設計落地轉化,其中100余款產品成為單品銷售額破千萬元的爆款。

      楊學太表示,接下來,福建省陶瓷工業設計研究院將持續加強陶瓷工業設計基礎研究,不斷提升公共服務能力,瞄準世界設計前沿,以數字化突破產業圍墻與邊界,著力構建以工業設計為核心驅動的陶瓷產業數字化生態,從科學與藝術、人工智能、大數據、標準與管理、新材料等五大基礎研究層面實現顛覆式創新,并著眼于研究成果在實際場景的應用,深度賦能企業產品創新及數字化能力提升。

      德化“中國茶具城”。黃谷瑩 圖

      紅旗坊(紅旗瓷廠)部分建筑。黃谷瑩 圖

      近幾年來,德化突出平臺打造,成立陶瓷創新發展研究院、工業設計研究院、智能裝備研究院、高新材料陶瓷中試研究院等四大科創平臺,提升全鏈創新能力;投入近百億元打造瓷藝城、茶具城、紅旗坊、月記窯、電商物流園等五大平臺,其中,瓷藝城致力于打造“買全球、賣全球”的綜合性陶瓷高端營銷展示平臺,茶具城致力于打造全國最大的茶具產業基地,紅旗坊致力于打造青年陶瓷藝術創客集聚中心……隨著這些產業平臺的建成投用,德化將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陶瓷業界優質資源要素的聚集地。

      德化陶瓷,正朝著千億產業集群目標穩步邁進。


      【記者手記】

      發揮好平臺的作用

      福建日報記者 王敏霞

      放眼全國的陶瓷產業,德化陶瓷產業集群優勢最為顯著,產業鏈十分完整——在記者連續幾天的調查采訪中,談到德化陶瓷產業的發展優勢時,這幾乎是一致的認識。

      能夠有現在的規模優勢,和地方政府注重搭建平臺緊密相關。早年間,德化就規劃建設了多個工業園,引導企業從個體“單打獨斗”到主導產業“全鏈協同”。同時,在此基礎上,打造高端日用陶瓷產業園、生活家電產業園、玻璃產業園、高科技材料產業園、陶瓷智能裝備產業園、建筑衛浴陶瓷產業園“六大功能園區”,通過集約式、集聚式發展,不斷完成全鏈布局和集群裂變。可以說,在德化陶瓷產業轉型升級的“上半場”,當地就走好了山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一條新路子。

      進入德化陶瓷產業轉型升級“下半場”,需要從產業空間平臺的打造轉向智創及綜合性平臺的打造,為創新戰略和內涵式發展提供公共支撐。國家級陶瓷工業設計研究院落地德化,各大產業平臺的建設及投用令人振奮。可以預見,這些平臺將成為德化陶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不僅有利于產業要素集聚,降低企業成本,加快強鏈、延鏈、全鏈升級,更是匯聚高端資源,涵養甚至重塑產業生態的孵化器。

      由此看來,能否充分發揮好平臺的作用將是德化陶瓷產業轉型升級“下半場”的關鍵賽點,承載著德化陶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希望,讓我們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陳美珠

      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評論(0)

      ?

      首頁關于我們尋求報道

      陶瓷頭條 版權所有Copyright?2025 taocitoutiao.com
      首頁 頭條 視頻 品牌
      取消

      歷史搜索清除記錄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