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之下,德化陶瓷外貿如何突圍?

      小陶陶 2020-03-09   《泉州企業家雜志》1720
      1117
      0

            德化陶瓷深具海洋文明的特征,從宋代到今天一直都以海外市場為主,德化成為全國最大的西洋工藝瓷生產和出口基地,福建省十大重點出口縣(市)之一。2019年,該縣自營出口總額28.16億元,同比增長30.89%,擁有自營進出口權企業615家,出口群體不斷壯大,對外貿易連續多年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然而,2020年伊始,德化外貿便面臨著嚴峻挑戰:歷來一季度受春節影響,外貿波動比較大,今年疫情與春節重疊,德化外貿企業出口面臨更大的挑戰。

      1、形勢嚴峻,外貿面臨多方挑戰

             目前,德化企業執行的在手訂單主要是去年年末簽訂的,疫情給企業執行帶來了一定困難。德化目前開工工業企業1963家,經走訪發現,部分企業為管理人員先行上班,工人暫不返崗,工廠還未開始運轉,這就導致有一些企業一季度的生產跟不上,訂單無法按期交貨,企業面臨違約的風險。此外,受疫情影響,部分地區交通受阻、物流停運,企業的貨源組織、集港運輸、寄樣驗貨等方面也受到一定影響。

            以德化縣佳旺達陶瓷有限公司為例,由于去年剛搬進新廠區,很多基礎設施和設備未全完善,再加上疫情的影響,有一部分外縣(市)員工尚未回公司上班。公司于2月15日開工,主要是管理層和一些工人骨干20人左右先行上班。“大概一周以后才能基本到位。”德化縣佳旺達陶瓷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家往說,受此影響,他最擔心的是4月初近900萬元的訂單如誤了交貨期,會損害公司的信譽從而失去老客戶。

      新訂單接洽更加困難。據參加1月德國法蘭克福國際禮品展的企業反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此次展會到場采購商人數減少,展會現場冷清。一季度,德化縣約有60家企業將參加境外重點展會5場,尤其是1月法蘭克福禮品展及2月法蘭克福消費品展,兩大展會為德化縣企業開拓歐洲市場的重點展,受此次疫情影響,企業拿到訂單量有所減少。

            用工形勢更趨嚴峻。德化縣多數外貿企業為勞動密集型企業,原本就受勞動力短缺、人工老齡化的制約,生產跟不上訂單,新冠肺炎暴發更是影響到企業吸納新增就業的能力。據陸升(福建)集團有限公司反映,該企業于2月初發布新一輪的招工計劃,但由于疫情影響,招工變得十分困難,用工管理和用工成本有一定的壓力。

            陸升集團主產日用陶瓷,2019年產值達2億元,工人710名,其中外來員工近100人。公司原計劃2月2日就開工,許多訂單年前就已排定,目前正在加緊安排生產。“現在返廠員工580多人,都為德化本地員工,并且沒有外出旅行等情況。”該公司總經理鄭富垚說,“目前產能恢復了70%。”

            企業融資難度加大。德化縣外貿企業基本為中小微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工藝水平不高、產品科技含量偏低特點,企業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弱,經營風險也較大,本身就需要更多流動資金,受疫情的影響,外貿企業訂單減少、生產停滯、出口費用增加,加之該縣陶瓷企業原材料、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企業可獲取利潤空間相對之前減少了近三成,預計部分貸款企業的還款計劃和融資能力也將受到影響。

      2、大力幫扶,保障外貿平穩發展

            體溫檢測、發放一次性口罩和手套、登記個人信息、造冊……2月10日德化縣新博龍陶瓷有限公司正式開工,早上臨近9時多,工人陸陸續續進廠。

            “當前還算是淡季,同時工人們的孩子未開學,一部分工人在家照看孩子,工人返工較少。”德化縣新博龍陶瓷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金涵介紹說,在旺季時,工廠一般需要130多人,常年也要保持八九十人,新春復工第一天,已報批61人,到位30多人。整個車間顯得有點空蕩,工人們均佩戴著口罩,人員分散在各個崗位上。

            “我們2月9日向龍潯鎮政府提交了復工申報材料,當天就拿到了可以復工的批復申請表,第二天著手進行開工復產。”張金涵告訴記者,新博龍陶瓷有限公司和大多數德化外貿企業一樣,主營工藝品出口,2019年營業額2000多萬元。由于去年的訂單主要還是長期合作的老客戶,經過考量,有存在不能按時交貨風險的,已及時和客戶溝通,他們對本次疫情帶來的不便都表示理解。

            在疫情面前,德化外貿企業有序復工復產,主要是為保障出口合同順利履約。由此,有關部門做好對企業的監督與引導,疫情防控到位、復工人員底數清、生產物資全、防護物資儲備足、隔離區設置規范、本地員工占比大的企業給予優先復工安排,建立企業應對疫情復工復產精準幫扶機制,動員企業與主要客戶做好溝通交流,對于可能的延期交貨情況,引導企業盡力爭取,穩定在手訂單。同時,在防范化解疫情期間外貿企業風險隱患方面,加強疫情時期對全縣外貿進出口運行情況的監測分析,密切關注國內外整體外貿形勢的變化,提前預警預測,及早發現問題,及時有效應對,保障外貿進出口平穩健康發展。

            另外,德化貫徹落實上級扶持政策的同時,出臺縣本級扶持政策。2020年,德化縣鼓勵企業擴大出口規模的扶持措施,在考慮到此次疫情影響的基礎上擬作出適當調整,加大對出口企業的補貼力度。其中,繼續對企業參加境外展會實行補貼全覆蓋(補貼不低于展位費的50%),同時對企業出國考察也給予2000至5000元的補助,有效幫助企業拓展多元市場。在此基礎上,加大參展補貼力度,擬適當增加對參展企業補貼的攤位數個數,對于在疫情期間不能正常參加境外展會并經與辦展方協調仍不予退款的,參照實際參展支持標準,對展位費給予支持;新增對國內展會補貼政策,對參加華交會、廣交會等重點境內展的出口企業給予一定的費用補助,減輕企業負擔;對參保企業給予保費20%的補貼,同時,擬實行“政府牽頭、信保支持、企業獲益”的區域統保模式,將區域內所有小微出口企業納入保險范圍,建立“全風險覆蓋”模式,為該縣出口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

            值得一提的是,雖疫情嚴峻,德化縣還將在擴大外貿規模上下功夫,引導內貿企業積極申請外貿自營進出口經營權備案登記,有針對性地舉辦各類培訓輔導,幫助新開展自營出口業務企業解決進出口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不斷壯大外貿主體,擴大外貿出口總量。據了解,2020年,德化縣力爭全年新增外貿自營進出口經營權備案登記企業60家,總數突破670家。

      3、轉型創新,挖掘外貿新增長點

            除部分人工彩繪陶瓷產品外,德化縣許多出口產品技術含量低,可替代性高,企業擔憂受此次疫情影響流失的客戶,會在我國貿易競爭國的出口產品中找到替代品,短期內不與我國出口商建立貿易往來。

            基于此,德化縣數量與質量并重,推進轉型升級。近年來,德化充分運用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平臺,做大做強陶瓷產業基地,鼓勵企業進一步做好自主創新、自主品牌、自建渠道工作,提升出口附加值,爭取在當前嚴峻的外貿形勢下挖掘新的增長點。一是積極引導企業發展自主品牌,鼓勵傳統企業盡快轉型,生產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綠色環保的優質產品。二是鼓勵進口先進技術設備,通過進口促創新、促出口,推動進出口貿易整體發展。三是支持研發高科技、高附加值和難以替代的產品,發揮陶瓷產地優勢,做到更加專業化、特色化,以更強的競爭優勢贏得更廣泛的市場。

            “疫情之下,我們在2月15日開工,功能陶瓷這一塊,因外地員工占40%,主要是深圳、湖南、湖北和江蘇等地引進的高端人才,現在上崗率只達30%。”福杰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福文介紹,公司研發的四大陶瓷新材料具有高導熱、高硬度、高耐磨等特點,還能用于生物醫用領域。

      科技研發,不僅產出好產品,也幫助林福文迅速打開了新的陶瓷市場。“目前我們的訂單正不斷飛來,涉及電子、醫療、建筑裝飾等多個領域,覆蓋全國20多個省市區。”林福文說,這兩年陶瓷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加上電商的沖擊,利潤不斷被壓縮,如果繼續走老路子,只能坐以待斃。

      不日新者必日退。強烈的憂患意識,讓福杰陶瓷自2009年始,就開始和福州大學、廈門大學、中科院海西分院合作,致力于特種精密陶瓷和功能陶瓷的研發和應用。林福文介紹,公司已投入2000多萬元研發費用,擁有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15項。他表示,公司目前實現1500多萬元產值只需使用20多名工人,而生產同樣產值的普通陶瓷則需120多名工人。

            此外,德化為了應對疫情,線上線下并重,搶占“兩個”市場。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搭建貿易平臺,穩住歐、美、日傳統市場,增加中東、南美、東歐、東盟,及臺灣地區等新興市場的出口份額,推動德化縣出口市場多元化發展。在堅持線下拓展市場的同時,針對疫情影響出口“受困”的現狀,積極引導企業線上線下并進,把電商作為贏得國內外更廣闊市場的一個重要營銷手段。(《泉州企業家雜志》2020年第2期 作者李宏圖


      責任編輯:陳美珠

      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評論(0)

      ?

      首頁關于我們尋求報道

      陶瓷頭條 版權所有Copyright?2025 taocitoutiao.com
      首頁 頭條 視頻 品牌
      取消

      歷史搜索清除記錄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