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逾越的古德化窯仿青銅器物——“鼎”

      小陶陶 2020-02-26   漢侯博物館1706
      1233
      0

              一場疫情,一夜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疫情中,我們看到肆虐、恐慌,更看到了堅強有力,看到奮不顧身、大愛無疆……那些在災難中挺身而出的人,心胸敞亮,他們的奉獻與擔當,仿佛黑暗中不滅的光,照亮著我們共同生活的這個世界。他們身上所展現的人性之美,讓我們動容,讓我們淚目,讓我們看到了春天明媚的陽光!他們的努力和付出,讓我們得以平安地宅家,遠離病菌,從而讓我們能淡定地走進這廣袤的歷史空間……

             今天,我們來說說“鼎”。

             鼎,盛行于商、周。是古代最重要的青銅器物之一,是青銅器文化的代表。其在古代被視為立國重器,而置于宗廟作銘功記績的禮器,是國家和至高無上權力的象征。我國遠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銅的冶煉和鑄造技術,根據禹鑄九鼎的傳說,及從地下發掘的商代大銅鼎,確鑿證明我國商代已是高度發達的青銅器時代。三代及秦漢延續兩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見和最神秘的器具。鼎有三足的圓鼎和四足的方鼎兩種,古代有圓鼎祭天,方鼎祭地之說,又謂天方地圓。《說文》曰: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

             至我國唐宋時期,就開始以陶瓷燒造仿制青銅器的紋飾和造型作為祭祀禮器了。宋代,在國家重要祭祀禮儀中,已經大都以瓷器來取代青銅器了。五大官窯爐火純青的燒造,更是大量仿制了眾多著名古代青銅器或者更古時期的陶瓷器形。這種情形一直持續到明代。據說,朱元璋即位之后,就曾下過旨意,要求祭祀的器皿全部采用瓷器。

             明代,是德化窯陶瓷的創作高峰期。這期間,名師輩出,以何朝宗、林希宗、林朝景、陳偉、林子信等為代表,創作了迄今難以逾越的宗教題材類瓷塑及仿商周青銅器物件。在故宮博物館的德化窯瓷器館藏中,就有幾十件來自明清皇宮、承德避暑山莊的傳世舊藏(仿青銅器陶瓷器型)。

             漢侯博物館館藏的這件明?德化窯?白釉印花回紋鼎式三足爐,就是典型的明代仿商周時期青銅器“鼎”造型的一件陶瓷器物。該鼎爐底部三足,即三足鼎立,頂部有兩只對稱站立的爐耳。爐身腹部布滿一圈平行的饕餮與回紋,圓鼎通體施白釉,釉質密致,釉色勻凈,純如凝脂,釉色中略泛象牙黃色,為德化瓷“象牙白”之典型特征。整體造型規整古樸,紋飾精細,且以立 “鼎”為式,在底部刻有楷書“吳”字,尤顯珍稀,乃德化窯白瓷之佳作。

            鼎,是文明的見證,也是文化的載體。直到現在,中國人仍然有一種“鼎”崇拜的意識,鼎”字也被賦予“顯赫”、“ 尊貴”、“盛大”等引申意義,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時期、鼎力相助等。

             一件歷經時光打磨的瓷器,穿梭千百年,它創燒于前人,而后歷盡歷史風霜,以頑強的生命力輾轉傳世至今,這是一種機緣,更是一段傳奇。如今,當我們佇立在陳滿歷代文物的博物館里凝望它時,怎能不驚嘆于古人精湛的藝術?怎能不心存敬畏之心?因此,銘記歷史,敬畏文明,浩瀚博大的陶瓷藝術才能在薪火相承、不斷發展中而獲得新生!(文/魏芳漢



      責任編輯:陳美珠

      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評論(0)

      ?

      首頁關于我們尋求報道

      陶瓷頭條 版權所有Copyright?2025 taocitoutiao.com
      首頁 頭條 視頻 品牌
      取消

      歷史搜索清除記錄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