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多措并舉推動工藝美術產業高質量發展
-
小陶陶
2020-10-07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998
13240
今年1-8月份,泉州市規模以上美術企業完成銷售產值突破800億元,預計2020年可完成銷售產值1300億元,比2015年翻1.36番。
這份亮麗“成績單”的背后,是泉州市貫徹落實《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加快推動傳統工藝產業轉型升級和培育優勢產業集群,促使傳統工藝產業結構實現從量到質的飛躍。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巨大沖擊,泉州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幫助工藝美術企業堅定信心、有序復工、渡過難關,實現工藝美術產業平穩增長。
泉州工藝美術歷史悠久、品類繁多、技藝精湛,是奠定和支撐泉州作為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和當選中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的重要基石。全市有石雕、陶瓷、刻紙花燈、木偶頭雕刻等37項技藝品種。
德化瓷雕▲
其中,德化陶瓷、江加走木偶頭等10項技藝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永春香、楊氏錫雕等27項技藝入選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全市現有工藝美術企業6000多家,從業人員40多萬人,2018年提前兩年實現產值超千億元目標,成為泉州市第七個千億產業集群,2019年規模以上工藝美術企業完成銷售產值1233.48億元,約占全國的7%,出口交貨值548.61億元,約占全國的16%。
惠安石雕▲
安溪滕鐵工藝▲
永春香制作技藝▲
目前,該市已形成以惠安和臺商為主的雕刻工藝、以德化和永春為主的陶瓷制品、以安溪為主的藤鐵工藝、以永春為主的香制品等產業集群。
各重點產區先后獲評“世界石雕之都·惠安”、“世界陶瓷之都·德化”、“世界藤鐵工藝之都·安溪”、“中國民間工藝品之都—鯉城”、“中國香都·永春達埔”等特色區域榮譽稱號;“惠安石雕”“德化白瓷”、“永春蔑香”等商標獲國家地理標志注冊認證。2018年,泉州市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授予“中國工藝美術之都”。
“傳統工藝的傳承保護和發展振興關鍵在于人才,工藝美術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也在于人才。”泉州市城聯社相關負責人表示,泉州市始終堅持人才優先戰略,高度重視傳統工藝人才的培養和開發,不斷深化工藝美術人才聚集基地建設,創立高校與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健全傳統大師帶徒、家族傳承培養模式,共培育了8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95名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225名福建省工藝美術名人、306名泉州市工藝美術大師,組建命名250個大師工作室,為傳統工藝發展振興培養了一支結構合理、素質較強的人才隊伍。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經過多年的發展,泉州傳統工藝產業不僅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也為傳統工藝保護與產業化互動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子,成為泉州可持續發展與城市再生的新引擎。
“今年我們針對工藝美術發展中存在的制約因素,重新梳理修訂了工藝制品產業轉型升級路線圖,進一步完善創新鏈、人才鏈、銷售鏈、品牌鏈、文化鏈,打響全國一流、特色突出、精品薈萃的‘中國工藝美術之都’品牌。”泉州市城聯社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泉州市將建成一批特色產業園區,落實一批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一批民間藝術館,命名一批大師工作室,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培養一支優秀人才隊伍,全力推進工藝美術產業轉型提升和高質量發展超越,力爭到2025年,規模以上企業銷售產值達1800億元,形成以雕藝、陶瓷、藤鐵、香制品為主導,其他特色傳統工藝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局面。(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劉育銘)
責任編輯:陳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