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明:從藝廿載勤儉有加 不忘初心雕塑不止
-
小陶陶
2019-06-10 瓷都德化1734
12230
陳秀明,17歲從老家到城關,師從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邱雙炯學藝,而后流連于工廠和陶瓷研究所之間,輾轉于產品研發和雕塑手藝。十多年來,她勤勤懇懇,始終不忘師傅的教誨和學藝的初心,常于工作之余,在家勤練手藝,精益求精。2016年自辦德化美茗藝瓷,專注于陶瓷雕塑,還免費教授家庭婦女雕塑技藝,用心傳承德化傳統陶瓷雕塑技藝。□ 連江水
很多雕塑作品陳秀明都全程參與,圖為她在修坯。
陳秀明創作的坐巖觀音
陳秀明創作的如意彌樂塑像
勤于學藝 輾轉反復不忘師訓
陳秀明,現年43歲,老家在桂陽鄉彭坑,同很多鄉下的孩子一樣,艱苦的生活使她早早就練就了吃苦耐勞的品質。
十七歲時,她從老家出來到邱雙炯處當學徒,時到今日,她依然記著邱老的好。“以前,當學徒并不輕松,一當就要三年,打水、掃地也要干,邱老并不像一般人那樣,當時,還給發每月90元的生活費,讓我們專心學藝。”她學的是雕塑成型,從最難的造型開始,把一塊泥巴做成想要的模樣。跟她一起學的,還有陳秀嬌等人,農家孩子早當家,她們不分晚上、白天地學。老邱教得也認真,“有時白天我們哪里不好,他就在晚上給我們提出來;經常十點后,他還會跟我們講造型的細節問題”。邱老說過的“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話,陳秀明到現在依舊銘記在心。
陳秀明的愛人是一位人民教師,他們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她的愛人說:“當年看重的正是她的踏實和勤勞。”
出師以后,陳秀明輾轉于工廠和陶瓷研究所,反復實踐工藝管理和手工雕塑。她說:“我們研發部,一般都是開發新產品,從大的方面說也是雕塑工藝。”有一段時間,她還到柯宏榮大師的研究所做雕塑修坯。所到之處,她都孜孜不倦地吸取雕塑設計的有用營養,不僅令她視野開闊,也豐富了藝術表現的技法。“就說做四大美女吧,頭部一定要清秀,飄帶要飄逸,頭發要盤得流暢,說起來容易,如果沒實踐是摸不著門道的。”陳秀明說。
業余練功 利己達人精益求精
陳秀明家住園丁新村,工作之余,每天晚上她家總是較晚熄燈。
“我的雕塑臺在大廳,在兒子讀書桌旁邊,下班后,我們母子倆就一起‘做功課’。我兒子常說,別太累了,他自己會獨立,將來不需要我來養他。”陳秀明說著,臉上露出欣慰神色。陳秀明自有自己的想法,一有時間,她就坐在雕塑臺前,甚至比兒子讀書更賣力,有時干到晚上十一二點,兒子并不完全明白母親的真正用心。
在自己努力提高雕塑技藝同時,陳秀明還不時與有共同愛好的家庭婦女分享自己的創作心得,共同提高雕塑水平。正是這份熱情與無私,陳秀明被評為“德化縣2010年度文明市民”。
“打工的日子,今年在這里,明年就不知在哪了。女人也要有自己的事業嘛!”陳秀明說:“另外,自己多少也算是雕塑業界的人,也該為德化傳統瓷雕傳承盡一份力。”
2016年,陳秀明創辦了德化美茗藝瓷。有人問她,此時才有自己的工作室會不會太遲?她說:“邱老真正全身心從事陶瓷研究所,也是等到退休以后;真正全身心投入去做一件事,任何時候都不晚。”
當然,剛開始也遇到過一些問題,特別是燒成方面。“我以前更多的是做設計成型,燒成這塊還是有欠缺的。”后來,她虛心學習,不忘向同行討教,攻艱克難,終于解決了問題。現在,她所雕塑的彌勒、觀音、孔子等人物造型的作品,頗有邱老風格,得到業界的認可。
陳秀明說:“在雕塑這領域,我就像是一個剛獨立行走的孩子,我只有比別人更努力,才能走得更遠。”采訪才剛結束,她說了一句“可以了吧”,就轉身投入身后的雕塑工作。
責任編輯:黃敬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