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窯和民窯有什么區別 各自的特點介紹

      小陶陶 2018-11-05   鑒寶檔案 1353
      1146
      0

      官窯和民窯有什么區別?古代由官方營建、主持燒造瓷器的窯場,稱為官窯,其產品專供宮廷使用。五代十國吳越錢氏宮廷壟斷越窯的部分生產,使之具有官窯的性質。據載北宋大觀、政和年間在汴京設置官窯,史稱北宋官窯,正式有了“官窯”的名稱。

      宋高宗南遷在都城臨安(今杭州)建修內司及郊壇下官窯。北宋官窯及南宋修內司官窯遺址至今尚未發現,郊壇下官窯已被正式發掘,其遺址現已成為南宋官窯博物館。遼代官府在內蒙古赤峰及巴林左旗建立缸瓦窯、林東窯。明清兩代朝廷在景德鎮設御器廠,又稱御窯廠,依據宮廷的需求生產瓷器。明代官窯一般由宦官督管,清初改為由工部、內務府派官主管御窯事務。乾隆年間起確定九江關使管理御窯廠,并以饒州景德鎮巡檢司監造督運,自此形成制度。

      清朝以后官窯不復存在。

      官窯因為是由官府營建的,所以能夠強占優質瓷土和原料,拘獲天下能工巧匠無償使用,并控制釉料配方和制瓷工藝,發展官窯瓷業,限制民窯生產。官窯分工細致,生產不計成本,制作技術熟練精湛,因此產品代表了當時制瓷業的最高水平。

      官窯產品以生活用器與陳設用器為主:

      宋代官窯主要器物有碗、盤、碟、洗、瓶、爐、尊及仿周、漢時期青銅壺等式樣的瓷器,器形精巧別致。早期釉色有粉青、青灰、青黃等,晚期釉色追求玉質感,采用厚釉工藝,即先素燒坯胎再反復施釉,釉質瑩潤似玉。有的周身布滿冰裂紋,口足呈紫色,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郊壇下官窯燒制的粉青貫耳弦紋瓶;

      遼代官窯產品受北方定窯、磁州窯影響,以粗白瓷為主,細白瓷和黑瓷器形與北方窯口無太大區別。具有北方游牧民族皮制容器特征的雞冠壺是其特色產品;

      明代官窯產品燒造技術成熟,工藝精湛,胎體潔白,釉色肥潤,新器形不斷涌現,前期燒造青花,后期更重視彩瓷,釉上彩器有較大突破。也燒造單色釉瓷及仿宋代名窯瓷器。器形紋飾崇尚小巧纖細。后期御器廠燒瓷量銳減,制瓷工藝粗糙,不重修飾,器形風格與前期不同,喜愛大器。紋飾粗淺,釉色濃重艷麗;

      清代前期官窯產品已達到我國制瓷工藝史上的最高水平。其胎質潔白致密,工藝精湛,力求創新,造型繁多而精致,如鏤空套瓶、轉頸瓶、轉心瓶、玲瓏瓷、瓷胎仿漆器、仿銅器等。釉彩齊全,除青花、釉里紅、釉下三彩、五彩、斗彩,又先后燒制出粉彩、墨彩、金彩、琺瑯彩等許多品種,同時還生產出許多種單色彩釉,如郎窯紅、豇豆紅、霽紅、紫金釉、珊瑚紅、灑藍、天藍、孔雀綠、水綠等等。

      郎窯紅


      清官窯瓷器紋飾題材廣泛,有龍、鳳、松、竹、梅、山水、花卉、鳥獸、人物等,還有的題材具有宣揚封建倫理道德、士大夫隱逸思想或象征吉祥的內容。正是由于官窯產品必須代表皇家意愿,反映統治階級的心理需求,客觀上很大程度地限制了陶瓷工匠們的創作激情和工藝技術的發揮,所以清乾隆之后官窯產品日趨衰落。

      民窯即民間瓷窯,相對宮廷興辦的官窯而言,歷代絕大多數瓷窯屬于此類。五代起興官辦,宋代汴京官窯和修內司官窯的命名明確了官窯與民窯性質的區別。明、清時期景德鎮設御窯廠為宮廷燒造御用瓷器的同時,民窯大量存在,民窯的產品日客貨,風格不同于官窯,造型、紋飾題材更加自由、豐富。




      責任編輯:黃敬偉

      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評論(0)

      ?

      首頁關于我們尋求報道

      陶瓷頭條 版權所有Copyright?2025 taocitoutiao.com
      首頁 頭條 視頻 品牌
      取消

      歷史搜索清除記錄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