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許瑞峰:匠心守護初心 讓瓷藝根深葉茂

      小陶陶 2022-11-17   泉州晚報1352
      1264
      0

      【人物名片】

      許瑞峰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福建陶瓷行業協會副會長

      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會陶瓷藝術專業委員會會長

      泉州市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

      德化陶瓷藝術大師聯盟主席

      許瑞峰為德化瓷許氏瓷塑的第六代傳人,先后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能同時榮獲這兩項“桂冠”的大師可謂鳳毛麟角。其父許興泰是福建省陶瓷界首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父子兩位“大師”一時成為美談。

      許瑞峰用匠心守護初心,其陶瓷藝術水平日臻成熟,漸成世界陶瓷之都的“頂流”,他創作了《春滿人間》《自在觀音》《天女散花》等一大批優秀作品,有的成為國禮,有的在全國展賽奪金摘銀,有的填補了德化陶瓷燒制技藝的空白。從藝30余載,共有80多件作品獲得國家、省部級嘉獎,并有近30件作品被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英國珍寶博物館等海內外多家博物館永久收藏。

      res_15_04_attpic_brief.jpg

      許瑞峰在進行創作(受訪者 供圖)

      族傳承

      拓寬瓷藝發展道路

      走進德化縣泰峰陶瓷藝術館,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德化瓷許氏瓷塑七代傳承譜系圖,200余載以來不間斷地傳承發展德化陶瓷藝術,世界瓷都僅此一脈。該藝術館為許瑞峰建設,于2018年對外開放成為全省首家私人陶瓷藝術館,集大師工作室、作品展示、藝術交流等功能于一體,已成為德化陶瓷藝術交流的重要平臺。

      “山湖祖”是清代閩粵著名雕刻流派,1810年,由許良西傳入德化,其子許起蓉、其孫許友義將“山湖祖”雕刻與德化“何派瓷塑”融為一體,開啟別具一格的“許氏瓷塑”風格。歷經許文君、許興泰、許瑞峰、許啟元前后七代人的傳承發展,至今成為德化瓷塑的代表性流派。

      許瑞峰說,許氏家族因瓷而興,20世紀80年代最輝煌時期,許氏子孫從事陶瓷制作的達380多人。歷年來,獲“工藝美術師”職稱的有68人,其中獲“高級工藝美術師”職稱的有23人。

      許瑞峰1969年出生在陶瓷世家,自幼浸淫于瓷塑藝術氛圍中,受其父許興泰影響最深,他在長達半個世紀的藝術生涯中,創作了數以百計的瓷塑作品;許瑞峰三叔許興澤被譽為德化“大型瓷塑第一人”,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許氏瓷塑第三代傳人許友義更是德化陶瓷發展史中繞不開的人物,國際陶瓷界對其作品素有“一箱瓷雕,一箱白銀”之評價,至今國際古董文物收藏家仍到處重金尋求其傳世作品。

      如今,許瑞峰成為德化瓷許氏瓷塑藝術的頂梁柱,他從事陶瓷藝術的初衷始終沒變,就是為了將德化瓷燒制技藝發揚光大,讓更多的人享受國寶非遺獨特的魅力。

      2020年11月,德化陶瓷藝術大師聯盟成立,許瑞峰當選第一屆主席,這是德化陶瓷對其藝術成就和人格魅力的認可。長久以來,他十分注重技藝傳承與推廣,依托工作室進行帶徒傳授技藝,前后共帶藝徒200多人,目前獲評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10人、泉州市工藝美術大師17人,不斷為德化陶瓷技藝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勇于創新

      填補陶瓷燒制技藝空白

      許瑞峰技藝精湛,他不僅繼承明代以何朝宗為代表的德化瓷塑技藝,又融入許氏家傳“山湖祖”精雕細刻的創作手法,藝術風格鮮明,不僅是傳承人,也是一名敢于突破與創新的領路人。早在1999年,他就率先成功研制出“辣椒紅釉”和“多彩結晶釉”,填補了德化瓷之空白,該兩種釉藝后來被命名為“中華紅”、“寶石釉”,推動德化陶瓷產業創新發展。

      今年,許瑞峰榮獲第八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這得益于他在繼承德化歷代瓷塑技藝尤其是家族傳統技藝的基礎上,致力于藝術創新與手法創新。許瑞峰參評“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代表作品有《自在觀音》《三十三觀音像》《天女散花》等,其中《自在觀音》是許氏瓷塑史上的一大創新,填補了德化窯燒制大型方塊的空白,作品長0.75米、寬0.45米、高1.45米。整件作品渾然天成,觀音面帶微笑,自在觀音坐于刻有《心經》句子的梯形體之上,右膝曲起,左足垂下,呈自在舒坦之姿勢,展現了五蘊皆空、心無掛礙的自在之相。

      德化白瓷燒制厚胎極難,“十窯九敗”。許瑞峰說,他從2014年起就開始構思這件作品,但由于作品體量大、造型特殊,在燒制時出現了各種狀況。后來,經過反復的嘗試與修改,于2018年成功探索出“實心瓷塑的制備工藝”,并獲國家知識版權局“發明專利證書”。兩年后,經過反復提升完善,終于成功燒制《自在觀音》。(記者 陳智勇)

      責任編輯:陳美珠

      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評論(0)

      ?

      首頁關于我們尋求報道

      陶瓷頭條 版權所有Copyright?2025 taocitoutiao.com
      首頁 頭條 視頻 品牌
      取消

      歷史搜索清除記錄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