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甲棧三件作品,納入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
-
小陶陶
2021-08-20 環球網1344
12300
近日,李甲棧大師的三件白瓷作品:《丹鳳朝陽》、《劉海戲金蟾》、《海上和平女神-媽祖》,均被中國國家博物館(簡稱:國博)納入館藏。
李甲棧,1959年生于世界陶瓷之都德化,“陶瓷文化”的繼承和發揚者,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大師,第四屆創新大工匠,第十一屆全國“發明創業獎·人物獎”獲得者,胡潤藝術榜2017領軍中國雕刻藝術家,2019“華夏杰出工匠”,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陶瓷藝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
李甲棧大師從事陶瓷制作40余年,共計70多件作品榮獲國家、省部級工藝美術類評比(大獎賽)金銀銅獎。參與國家標準GB/T13524.3-2015“陳設藝術瓷器第3部份:文化用瓷”標準起草修訂。還有多件作品被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福建省海峽民間藝術館、福建博物院等收藏。
這次的藏品《丹鳳朝陽》是甲棧大師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所創作。曾在“美美與共——慶祝中國民主同盟成立80周年盟員美術作品展”和上?!暗谑粚脟H傳統藝術邀請展”做過展出。
這尊雕塑整體富麗大氣,細節處刻畫驚人。瓷身觸感的堅硬,與視覺上絨毛的柔軟形成鮮明的反差。各式花卉簇擁在神鳥腳下,競相怒放,體態生動形象,鳳凰浴火新生,象征著在黨的領導下國家煥然重生,愈發繁榮昌盛。
《劉海戲金蟾》被中國收藏家協會工藝品收藏委員會專家評審委員會推薦為優秀收藏作品。塑像上的劉海左腳踏于金蟾背上,右腳踩著金錢,伸著左手戲釣金蟾,整體造型重心平衡難度較大,沒有豐富的經驗和純熟的技藝在高溫燒制過程中,極易出現傾斜倒塌現象。
《海上和平女神一媽祖》,媽祖文化早已刻入了東方海洋文明的基因,作為民間信仰的代表之一,她的故事以及“立德、行善、大愛”的精神內涵和“平安、和諧、包容”的文化特征,隨著中國人的足跡傳遍世界各地。
她的博愛、扶弱濟貧、勇敢無畏、不屈不撓的精神和盡孝的觀念,早已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并歷代相傳。
砥礪前行,不止步于傳承,是新一代工匠們的畢生追求。即便已擁有令人艷羨的技藝,李甲棧大師仍然在工藝創作之路上不斷反思。
一次次的大膽嘗試,他借鑒唐卡藝術,創作出唐彩瓷塑;他革新工藝,融合雕刻、化工、金屬,使陶瓷在色彩、樣式上更加豐富;他打磨現代工藝,以古法高溫燒制為媒介,結合現代技術,將貴金屬嵌入瓷器,經過上千次實驗,5年多的潛心專研,銀嵌天目瓷一經問世,便斬獲無數好評。同時,這項銀瓷結合的工藝還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發明專利號:ZL201310177858.0)。
對于大師來說“熱愛”,是他不斷探索的動力,每件作品上都傾注了他滿腔的心血。他認為:“藝術唯有融入生活,才具備綿延的生命力。”藝術品不再是遠遠瞻仰的標本,而是融入了煙火人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精致且實用,更符合當代人的審美。
德化陶瓷能享譽天下,離不開每一代優秀匠師的傳承與創新。這里,再次祝賀李甲棧大師作品,獲得中國國家博物館賞鑒收入,也感謝國博讓我們有機會,欣賞到中國更多更好的傳統藝術珍品。
責任編輯:陳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