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百科: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許瑞峰
-
小陶陶
2020-07-16 2164
11400
人物簡介
許瑞峰,1969年7月生于福建省德化縣。現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德化瓷燒制技藝)傳承人、全國青年優秀工藝美術家、高級工藝美術師、泉州市優秀拔尖人才?,F任德化縣泰峰瓷坊藝術總監、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會陶瓷專業委員會會長、福建省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福建省商學院、泉州市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和泉州信息工程學院客座教授。
自幼隨父親許興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學藝,是許氏瓷塑第七代傳人。他在繼承德化歷代瓷塑技藝尤其是家族傳統技法;在“瓷圣”何朝宗的寫意概括與“山湖祖”許氏家傳的精雕細刻之間找到了平衡點,創造出獨樹一幟的“許氏瓷塑”藝術風格。 于1999年率先成功研制出“辣椒紅釉”及“多彩結晶釉”,2003年該釉藝被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李鐵映命名為“中華紅”、“寶石釉”。
作品先后八十二次獲得國家、省、部級嘉獎。并有二十六件作品被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南海紫光閣、國家珍品館、中國美術館、中國工藝美術館、英國珍寶博物館、福建省博物館、福建省工藝美術珍品館、德化陶瓷博物館等海內外多家文博單位收藏。其事跡載入世界名人錄。
人物事跡
千年不熄的窯火,世代不斷的制瓷,培育了成千上萬的能工巧匠,陶瓷技藝世代相傳。新中國成立后,瓷雕新秀名手輩出,他們繼承前人的優秀技法,并不斷創新發展,形成獨特風格,使德化瓷塑藝術世代相傳,綿延興盛。自1810年許良西開始,傳承至今天的許瑞峰已經歷了六代綿綿不斷的傳承。許氏家族擁有在德化乃至國內瓷塑行業里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為許氏瓷塑當代傳人的陶瓷藝術大師們,更是享譽中外。
許瑞峰,1969年生于德化陶瓷世家,是許氏瓷塑第六代傳人。父親許興泰是從事瓷塑藝術50多年、享譽海內外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三叔許興澤是擅長制作大型瓷塑的“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在家庭濃郁的藝術熏陶下,許瑞峰自小就對陶瓷藝術產生濃厚的興趣并結下不解之緣。1988年許瑞峰畢業于泉州陶瓷技術學校雕塑專業,從此正式走上了陶瓷藝術之路。后又到景德鎮陶瓷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習,經過系統的理論學習,許瑞峰進一步提高了藝術創作理論水平。為陶瓷藝術打下扎實的功底。至今在三十多年的專業實踐中他妙手丹心,不拘古法,借鑒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大膽創新,不斷探索嘗試新的技藝,獲得了巨大成功,創作了一批批新穎別致、頗具現代審美意蘊的作品,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1990年他開辦了一家陶瓷小作坊,邁出了創業第一步。從此,他一發不可收拾,1992年成立德化德藝瓷雕研究所。2000年他又創辦注冊資金二千萬元的德化泰峰陶瓷有限公司。許瑞峰在繼承德化傳統瓷塑的基礎上大膽創新,作品的創作題材及陶瓷材料的運用更是爐火純青,技藝日臻成熟。年輕的許瑞峰,很快就異軍突起,在德化刮起了一陣又一陣潮流之風。
一、在傳統瓷塑技藝方面
他熟練掌握了以明代瓷塑大師何朝宗為代表的德化傳統瓷塑技法,又在作品中融入許家瓷塑世代相傳的制作技藝,手法大膽創新,題材不斷拓展,技藝日趨成熟,所塑造的瓷塑作品運動、韻律、節奏、動感線條、變形夸張、具象的因素、抽象之美感、自然流露之激情,既有父輩的那種求真務實的精神,崇尚真善美的美學內涵,又有自己全新的創作手法和創作形式,以及那種獨具風格化的個性張揚,作品中尤以人物的塑造見長,如:觀音、仕女及歷史人物的塑造最為擅長。
多年來,運用現代雕塑手法與德化傳統瓷塑技法的巧妙結合中,創作了一批批極具個性和獨特風格的優秀作品,引起了藝術界和陶瓷界的極大關注。其瓷塑作品《坐巖觀音》、《天女散花》、《一葉觀音》先后榮獲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陶瓷工業協會舉辦的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大地杯”陶瓷作品評比中榮獲“金獎”;作品《渡海觀音》于2009年榮獲第十屆天工藝苑-百花獎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一等獎;作品《一葉觀音》于2012年榮獲第十四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作品《引福歸堂》于2012年榮獲第十屆中國工藝美術暨收藏博覽會“中藝杯”金獎......
二、獨創許氏“實心瓷塑”
實心瓷塑自古難題,許氏首創重寫瓷史!明陳懋仁《泉南雜記》載,“德化之白瓷……厚則綻裂,土性然也”??梢?,德化白瓷燒制厚胎極難。
德化瓷塑早期為堆塑成型,明代發展為模印成型,民國開始注漿成型,今以注漿成型為主。瓷胎最厚者為堆塑,先實心雕塑然后掏空,因“厚則綻裂”、“十窯九敗”之故,堆塑漸被淘汰。今泰峰瓷坊,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歷千次之試驗,燒實心之瓷塑,超古人之厚胎,成一家之“瓷”。
許瑞峰創作的“實心瓷塑”因無掏空、全實心,填補了世界陶瓷史之空白。其實心堆塑,件件孤品;其實心模印,成型與燒制極難,成功率極低。鑒此,“實心瓷塑”升值空間大、速度快,極具藝術價值與收藏價值。
三、千古瓷都一抹紅——“中華紅”
當國內其他陶瓷產區對釉里紅及多彩結晶釉的研制尚處于研究探索階段時,許瑞峰已成為國內成功燒制高溫紅釉瓷的第一人,而其開拓性研制的辣椒紅釉瓷和多彩結晶釉,更是填補了我國陶瓷藝術紅釉的空白。
從晚唐長沙窯出現陶瓷史上的第一抹紅色,到元明清釉里紅、祭紅、郎紅,從銅紅到鐵紅,中國歷代陶瓷藝人一直沒有燒制出真正意義上的大紅。"辣椒紅釉"的誕生,不僅圓了陶瓷藝人的"大紅"夢,而且與中華民族的"紅色情結"產生了強烈共鳴,出現了獨特的"紅瓷"文化現象。許瑞峰研制的紅釉瓷,歷經無數次的試驗,最后他選擇了其中的一款紅釉,這款紅釉的特點“暗藏紋裂、暗藏小氣泡、紅色飽和度達到99.9%、釉面光澤度與純凈度更是無可挑剔”,在山東淄博召開的中國國際陶瓷博覽會上,他的“辣椒紅釉”迎來了開門紅。不僅得到國家領導人的肯定還贏得業界的好評,更是被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鐵映為此釉藝命名“中華紅”。而許瑞峰本人也因此走進了中視4套《華夏文明》欄目。
四、窯變孤品——“寶石釉”
在釉藝創作和研究過程中,許瑞峰不僅對紅釉的研究首屈一指而且在多彩結晶釉的研究也是成就斐然。他成功研制出了窯變多彩結晶釉,在陶瓷界中產生了極大的反響。該釉藝也被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鐵映命名“寶石釉”。
“寶石釉”是窯變釉中的璀璨明珠。這種釉在1350度高溫熔融後,經緩慢冷卻,釉中的結晶性物質處于過飽和狀態,從而析出呈美麗花紋的晶體。結晶釉有高溫和低溫兩種,有單色和復色之分,晶花有細晶和粗晶兩種,“寶石釉”是屬于高溫、粗晶、復色結晶釉,堪稱窯變結晶釉中最名貴的品種。由于釉料的成分靠‘人巧’,而燒成氣氛則靠‘天工’故有“一為天工,二為人巧”之說。寶石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件件孤品。作品《橄欖》于2006年榮獲中國手工藝精品博覽會-華茂杯金獎;《云瓶》于2004年榮獲上海民間藝術博覽會金獎;《多彩葫蘆》于2001年榮獲福建省首屆民間藝術家評選活動金獎;《圓肚小口瓶》于2002年榮獲第四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多彩大云瓶》于2002年榮獲第三屆福建省工藝美術精品爭艷杯大賽金獎。……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三十多年的專業實踐,許瑞峰作品先后七十多次獲得國家、省、部級嘉獎。并有二十六件作品被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南海紫光閣、國家珍寶館、中國美術館、中國工藝美術館、英國珍寶博物館、福建省博物館、福建省工藝美術珍品館、德化陶瓷博物館等海內外多家文博單位收藏。
許氏瓷塑第六代傳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德化瓷燒制技藝)國家級傳承人、全國青年優秀工藝美術家、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泉州市優秀拔尖人才、福建省商學院,泉州市信息工程學院、泉州市工藝美術學院講座教授、福建省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福建省陶瓷工業協會副會長、泉州市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德化縣政協常委……這些頭銜,都是社會各界對許瑞峰的贊譽。
許瑞峰說他從事陶瓷藝術的初衷,就是為了讓德化優秀的傳統技藝發揚光大,這也是他浸淫于瓷塑藝術不斷提高自己的動力。真誠率性的他遠離了名利場,卻由此走近了真善美,用他藝術上的自信與激情,用他人格上的誠信與正直去做藝術,鑄就了一個藝術家高尚的品格?,F如今他投入五千多萬元致力打造福建省首家私人陶瓷藝術館————“泰峰陶瓷藝術館”。藝術館集藝術家工作室、作品展示、藝術交流、住宿公寓等功能平臺,歡迎各路藝術家的到來。
責任編輯:陳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