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瓷,隱藏在閩中的窯燒里美麗
-
小陶陶
2020-03-17 小何聊歷史1124
8630
我國的英文名是“china”,而這個單詞在英語中的原意是陶瓷,由此可見我國陶瓷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程度。陶瓷的發展是和中華文明一起發育成長的,在不同朝代都有著不同風格和技術特點的各類陶瓷制品。
福建德化和江西的景德鎮、湖南醴陵,一起被稱為我國三大瓷都。德化縣位于福建中部,這里有著豐富的瓷土資源,使得自唐代就開始為朝廷御貢各種羊脂玉瓷。德化窯發展到清朝的時候,由于工藝等原因造成了青花瓷和彩瓷的崛起,逐漸使得德化窯以青花瓷為主流。
隨著“南海一號”沉船的考古發掘,這艘宋代沉船上德化瓷是其主要瓷器品種。2009年在廣州舉行的《當代德化瓷藝術作品展》中,展出的瓷器也基本上都是德化窯出產的瓷器。它們圖獨特的造型、精美的工藝,不僅證明了德化瓷作為古代著名的外銷瓷之一,而且獲得了廣大瓷器愛好者的喜愛。
德化瓷品種以日常飲食器皿數量最多,其次便是各類宗教貢器。它的造型雖不別致,但是一般都會采用流行款式,而且非常實用。它色彩清新明快,具有豐富的裝飾紋樣、其花紋較為潤澤并且在外層釉子的保護下不會傷到花紋或者脫點。
德化瓷器的裝飾圖案,一般都是自然風貌的山水木石和人們生活中常見場景。它的瓷器畫面雖然沒有景德鎮那種富麗工臻的意味,卻也突破了規范化的繁瑣羈絆,在樸實粗獷的筆法和簡潔構圖中充滿了生活氣息。
德化瓷中的山水畫面比較廣闊,其間點綴飛鳥、行船、屋舍等,使得整個畫面靜中有動;而其中山石的“斧辟皴”的畫法,山石都呈劈開的片狀,繼承南宋畫院派的風格;也有“披麻皴”的畫法,山石都呈上窄下寬的不規則圓狀,模仿元代四五畫派的手法。在山水畫面間,通過濃淡不一的顏料,特意造成深淺不同的色調層次,使得遠山近水的面貌淋漓發揮的淋漓盡致。而德化瓷的人物大都通過用筆的不同,或踽踽獨行,或臨溪獨釣,或抱琴長嘯,或驅車前行,表現的大多是一種淡泊恬靜的超然塵外的意境。
光陰流轉,晝夜蝕刻。德化的瓷匠人,始終不斷的繼承和發揚著他們的瓷文化。正是這群鮮活的守護匠人,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中守護了我們的燒瓷技藝和傳承信念。他們一生都致力于自己燒瓷技藝的精進,也許是生活所迫,也許是耳濡目染的愛好,他們安靜的燒制著自己的作品,也不斷的加入現代的各種藝術元素。各類不同器皿總能在他們的手下,彰顯出不同的生命光彩。陶瓷土的厚實質感、釉色的五彩繽紛、匠人們的心緒、火焰的溫度都銘刻在每一件作品中個,使他們煥發出美麗的藝術內涵。
責任編輯:陳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