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瓷大師何朝春觀音像 何朝宗瓷藝高超的原因
-
小陶陶
2018-09-25 德化網1441
14550
何朝春德化窯送子觀音像,明末清初,福建民俗博物館藏
認識德化瓷的人都聽說過何朝宗其人。何朝宗是生活在明代嘉靖、萬歷年間的德化瓷工藝大師,福建德化縣潯中鎮隆泰村后所人。其吸收木刻與石雕的技法,所燒制的德化瓷人物塑像工藝精湛,精美絕倫,被稱為“瓷圣”。
何朝春德化窯披坐觀音像,明末清初,福建民俗博物館藏
何朝宗這樣的瓷藝大師出現絕非偶然。德化窯所在的德化縣隸屬泉州,宋元時期泉州港因“海上絲綢之路”而繁盛,各國商人往來不斷,多種文化宗教在此融合發展。明代時佛、道教更加盛行,相關題材的德化窯產品逐漸增多。
其次,明清時期福州、莆仙、閩南一帶木雕、人物畫和寺廟泥塑藝術的昌盛,為德化瓷的發展提供了養分。這些不同領域的匠人互相交流、借鑒與影響,德化瓷的人物塑像藝術也在此時達到頂峰。除何朝宗外,還涌現出何朝春、何朝水、張壽山、林朝景、陳偉、林學宗、許良西等一批瓷藝大師,其中何朝春也是何氏一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福建木雕被譽為中國四大木雕之一,在明清時期達到全盛。
據考證,何朝春是何朝宗的胞弟,又名楱潭,字來生,號振宗。其存世作品稀少。兄弟二人作品風格一脈相承,均以人物塑像見長,但各有特點。相較于何朝宗作品的大氣飽滿,立體感強,何朝春塑像作品線條優美,構思別致。雖造型整體感相對較弱,小巧精致的特色卻略勝一籌,部分作品更為樸實寫意。
近期在南越王宮博物館舉辦的“瓷國明珠——福建德化瓷”展覽,就展出有何朝春作品兩件,分別是一尊送子觀音像和一尊披坐觀音像,題材均為明代常見的德化瓷佛教塑像,反映了當時人們宗教文化上的需求。
送子觀音像頭梳高髻,盤坐于洞巖之上,右手懷抱一童子,左手持如意。旁立一童子,雙手合十,乖巧可愛;披坐觀音像則披斗篷式袈裟,右手輕扶右膝,左手持經卷搭在右手,赤足半跏趺坐于坐蒲上。神情嫻淑,姿態端莊。兩件展品均制作精美,入目傳神,尤其是送子觀音像,如意瓔珞與衣帶等細節刻畫復雜精細,這類器物成品率極低,體現了明代德化瓷藝術的較高水平。
責任編輯:蘇曉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