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之道 “興瓷”之道
-
小陶陶
2019-05-05 德化網1592
10390
鄭雄文手把手培養出設計團隊。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誠信建設在陶瓷產業跨越發展中尤顯重要,誠信之道可謂“興瓷之道”,那么德化作為一個陶瓷企業云集、行業繁榮的現代化世界瓷都,是如何把誠信之道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陶瓷行業健康發展的一劑良藥呢?且看我縣所作的“誠信文章”。
“創新是陶瓷行業發展的源頭活水。”山花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藝術總監鄭雄文對此深信不疑。在其公司出產的彩瓷佛像上,每一種造型、每一種色彩,都是鄭雄文對瓷藝創新持之以恒的艱辛探索。什么樣的造型適合用什么顏色也是有講究的,他經常拿出自己調繪的色板,來對照瓷器的釉水顏色,這么多年的創新中,鄭雄文的色板早已有了上萬種色彩,令人驚嘆。他還培養出一個設計團隊,每年投入研發近一百萬元,至今已擁有幾十個發明專利,把創新變成了習慣。
這不是個例,創新早已在我縣陶瓷行業中成為共識。同鑫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倆相對此也頗有心得,他致力創新,把公司的花盆產品和溫度計濕度計等相結合,客戶能輕松把握花盆的內部環境,便于維護,把簡單的陶瓷花盆做出了花樣。
為何我縣陶瓷行業如此重視創新?原來,在創新的背后,是德化人對陶瓷行業避免相互抄襲模仿而造成同質化競爭的積極探索,唯有行業間人人創新,抵制模仿,把自己的產品做出特色,造好形象,打響品牌,才是陶瓷發展的“誠信之道”。
在交談中,鄭雄文曾對記者講過這樣一個故事。許多年前,他曾經開發出一系列佛像彩瓷的配套產品,諸如荷葉果盤系列,因其造型別致,款式新穎,而遭致模仿,這給他帶來幾近毀滅性的打擊。
“原先我們賣120塊錢,被用劣質的工藝模仿之后,他們只賣22塊。”談及此事,鄭雄文十分失落,市場上總是存在劣幣追逐良幣的事件,模仿者只仿了個形似,不得其韻,工藝也達不到正品的程度,可粗制濫造的仿品卻有很多外行人樂于接納。“很多人不懂正品與仿品的差距,我就遇到過一個客戶壓價說‘有的地方賣的(仿品)比你的大而且更便宜’。我一聽這話啞口無言,對于要求甚高的工藝瓷,什么時候輪到比大小、論斤賣了?”
為了維護陶瓷行業健康發展,杜絕模仿抄襲,保護企業的創新積極性,縣委、縣政府大力建設陶瓷行業誠信體系,建立部門聯動、主體承諾、失信警告懲戒、長效監管等機制,積極開展主題宣傳、推廣地理標志商標、失信專項治理、守信評選褒獎等活動,上下聯動、獎懲并舉,形成合力,誓要將誠信寫入德化陶瓷的行業基因。
2017年,我縣共開展陶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180批次、引導企業對偽造產地、虛假廣告等8種不正當競爭失信行為開展自查自糾,共整改問題485個、2017年共立案50起,對11家企業予以黃牌警告。
成果雖然顯著,但誠信建設依然不可松懈。當前,不少企業面對存在的失信行為有‘習以為常’的心理。誠信建設也要靠企業自查自糾、規范行為。誠信就是商人最好的名片,與其一門心思模仿抄襲,不如守信創新,把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品牌做精做大。誠信建設真正看得見的實效,就是陶瓷企業敢于創新,百花齊放,以誠信之道,開出跨越發展的春天來。
責任編輯:陳莎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