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陶瓷繪畫

      小陶陶 2019-06-20   142
      0
      0

      景德鎮是馳名天下的瓷都,其瓷上繪畫歷史悠久,獨具特色。元代青花畫雄渾壯美,開創了白瓷彩繪的新時代。明清瓷上繪畫繁榮發展,百花齊放,絢麗斑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藝術高度。鴉片戰爭以后,瓷藝仿古之風和艷俗之氣大盛,但仍有一批優秀的美術工作者,回歸藝術的本真,推陳出新,使傳統瓷畫藝術重換生機,成功轉型。


      手繪名人名作花瓶 周華蘭作品

      近代陶瓷繪畫:明國時期瓷器生產,不倫從數量和質量都不如從前了。總的看來,1840年(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以后,由于我國社會發生巨大變化,陶瓷工藝也同其它經濟,文化事業一樣,隨同國勢之日衰,而漸漸走向下坡。所以在瓷器生產方面,不但沒有什么發展和創新,反而日益蕭條。在明國初期,嚴世凱稱帝,為了效仿封建王朝,在江西景德鎮建立了御窯廠,派郭世五監督窯務,他本人是傳統瓷器愛好者,但因為時間短,燒制數量不多。這個時期由于選料精細,瓷器胎骨很薄。當時燒制水彩和軟彩瓷器,有的落“洪武年制”或“洪武御制”蘭料和紅料款,明國時期,除了生產日用陶瓷外,還出現了大量仿古怪器。當時仿古瓷器,風行全國。這個時期仿古瓷器的特點,是數量多,范圍廣,不僅有仿制歷代民窯陶瓷,還有民國后期仿前期的瓷器。常見的仿制古瓷器有:仿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青瓷,仿隋唐五代的白瓷,仿宋,元時期官,汝,鈞,哥,定五大民窯瓷器。仿明清瓷器及民國后期仿前期瓷器。

      民國時期,瓷器胎骨較粗,民窯產品較多,如與歷代瓷器相比較,差距很大。瓷釉與胎骨結合不夠緊密,釉面上出現氣泡和脫釉現象。青花瓷器顏色暈暗發蘭,俗稱洋蘭。洋蘭是光緒末期出現的并延續到民國,這時民窯青花瓷器大部分施用洋蘭。繪畫精細的漸少,草率的增多,水彩是光緒末期出現的一種瓷器彩色,此種彩色不含粉質,具有彩料薄,玻璃質釉的特征,如民窯生產的日用陶瓷,帽筒,壺,碗,杯,罐等。裝飾圖案也由過去的山水,人物,花卉圖案,演變為一面是繪畫,一面是詩詞文字裝飾。多數為 江西景德鎮,天津,唐山等瓷廠燒制。其中江西景德鎮燒制的全彩(雙面彩繪的)較好。


      責任編輯:蘇曉薇

      評論(0)

      ?

      首頁關于我們尋求報道

      陶瓷頭條 版權所有Copyright?2025 taocitoutiao.com
      首頁 頭條 視頻 品牌
      取消

      歷史搜索清除記錄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