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雍正粉彩仕女畫
-
小陶陶
2019-06-19 407
00
一、清雍正粉彩瓷繪的概述
粉彩作為陶瓷釉上裝飾藝術種類之一,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它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礎上,受“西洋”琺瑯彩及其制作工藝的影響并在改進傳統的釉上陶瓷裝飾彩料和畫風而形成的,其突出特點是:瓷質瑩潔、工藝精細、器型雋秀、典雅優美、品類繁多等。雍正時期粉彩瓷器畫面之所以有粉潤的感覺,這是由于粉彩多采用玻璃質的透明顏料和琺瑯質的不透明顏料的緣故,加上粉彩顏料經過彩爐內750℃左右溫度燒制后,顏色不僅能固定在釉面上而且像釉一樣光澤瑩亮,粉潤柔和,富有立體感。雍正粉彩作為釉上彩瓷工藝品種之一,它的題材也是豐富多樣的,其中仕女圖可謂該時期粉彩瓷繪裝飾中一顆耀眼的明珠。
二、仕女畫在雍正粉彩瓷繪中的形象特征
在一個特定的時代,藝術須受經濟、政治背景的影響,而藝術領域之間也會相互影響。
1 、服飾上的隨意性
雍正時期陶瓷彩繪仕女形象的刻畫往往在服飾上比較隨意,只注重以服飾的飄逸性來突出角色的一塵不染、弱不經風,所以其服飾沒有明顯的時代特征。例如人物寬袍大袖,衣帶飛揚,纖弱消瘦,幾不勝衣,力圖表現人物的仙姿綽約,從仕女衣服深色部位的輪廓線仔細看可以看出是用了黑料勾勒,分出塊面和層次效果,并采取顏色不一的水料將其服飾各個部位進行填色,從而達到想要的效果,料性效果也更加突出了特定時代仕女所要表現的藝術效果特征。
2、發式上的多樣性
雍正時期的仕女發式多種多樣,隨著清朝統治的鞏固,經濟的發展再加上受到漢族女子頭式的影響,當時的仕女發式也出現了由小到大,由實用型向著美容、美飾的審美型發展。雍正時期的一套清宮仕女畫《十二仕女圖》所畫的女子們都是梳著明代的發髻,此時的女子發式當然也會受到清宮仕女畫的影響。仔細觀察不難看出每個器型上仕女的發式各有不同,如高髻、九鬟仙髻、螺髻等,主仆之間的發式也加以區別,不同身份的仕女她們各有自己特定的發式。由于蟬髻和墮馬髻所具有的風流飄逸特征正符合了仕女畫的所要求的氣質,此類發型才在清代仕女畫中流行,陶瓷繪畫家也抓住此特征,將仕女的形象特征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3、神態上的柔弱性
雍正時期陶瓷仕女圖繪畫者還在神態、動態方面加強仕女的柔弱效果,這可以從仕女的眉式上充分體現出來,瓷器上的仕女畫多采用倒掛的八字眉以及如煙如霧的遠山眉,以突出人物的落寞哀愁、愁眉緊鎖、楚楚可憐。仕女面部一般用紅料(如礬紅)勾勒臉部輪廓及嘴部、鼻子、眼睛、頸部,眉式就用黑料勾勒,這樣紅與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而突出了眉式哀愁、柔弱的特征。
《十二仕女圖》陶瓷瓶
三、粉彩仕女畫的審美
1、繪畫之美
1.1 構圖
中國繪畫構圖,須將形式與意境作為統一體來加以考慮,即構圖,應使人感到畫中有畫,無畫處亦有畫意,這樣才能說構圖中包含著意境。所以,在作圖形安排時,就應將構圖與畫意連起來籌措,這樣就能考慮到畫幅的整體配合。在雍正粉彩仕女畫繪畫中,畫面不單只是仕女,還得有景的襯托,那么在構圖上就要做到布置人與景要合情合理,要人情物都通達,在怎樣的情況下應該有怎樣的布局,主人有兩個也行,但要合成一局,不合成一局不能統一。
1. 2 線條虛實之美
雍正仕女畫中的襯景的“虛”和仕女的“實”是辯證的統一,只有把握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才能完成仕女畫藝術的表現,形成藝術的美。這里的線條講究“虛”和“實”,對線條的運用,歷來都被畫家們所重視,從清代粉彩仕女繪畫來看,主體顯然是突出仕女,因此陶瓷畫家的重點在于細畫仕女,從發式、五官到服飾等,作者都進行了精細的描繪,可謂“實”。然而有人無景卻構不成畫圖的情境美,有失整體表現出來的效果,但人與景也不能同時拿來精細對待,各個都強調就等于無,因此,雍正粉彩仕女畫面中對于圖景都相應地進行了概括性描繪,其中還帶有小寫意的部分,可謂“虛”。這里的“虛”并不是都追求筆墨那淡淡的,若隱若現的效果,它也可以指前面所說的對描繪對象進行線條上的提煉和概括。由此,清代雍正粉彩仕女畫線條頻頻散發著虛實之美。
1.3色彩
粉彩是瓷器釉上彩的一種。又名“軟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礎上受琺瑯彩的影響而產生的新品種,以雍正時制作最精,故又有“雍正粉彩”之稱。描繪人物服裝或植物花朵時,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在上面用蕓香油調合的彩料渲染。由于玻璃白和五彩彩料的融合,使各種色彩產生了“粉化”。紅彩變成粉紅,綠彩變成淡綠,黃彩變成淺黃,其他顏色也都變成不透明的淺色調,并可控制其加入量多少的玻璃白來獲得一系列不同深淺濃淡的色調,給人以粉潤柔和之感,其效果較淡雅柔麗,視覺上比五彩軟,所以也稱“軟彩”。
2、文化內涵之美
雍正粉彩仕女畫作為陶瓷繪畫裝飾之一,它反映了一定時代的社會文化背景,也反映了社會女性問題的各個方面,這些都需結合當時仕女畫的形象特征、形象審美來反映。清代仕女畫不像明以前的仕女畫側重描繪女子華麗的外貌特征,而更多的是對畫面中的女子進行才情的描繪,外貌平凡而不失雅觀。當時,仕女畫家們都懷著極大的興趣來描繪各類才女,如魚元機、馮小青等才女都會大量出現于仕女畫面上。所以,此時的這種中國仕女畫風格正是雍正粉彩仕女畫形成的溫床。同時,粉彩仕女畫表現出來的這種“柔”與“愁”的特征,也正符合了當時男性對女性的審美標準。
四、結語
雍正時期有大量的形神兼備的粉彩仕女畫,它們的線條表現細膩,彩料類型豐富多彩,色彩表現力強烈,明暗變化和諧,真實地表達出符合封建時代審美觀的仕女形象;其次,吸收西法是雍正仕女畫的一大突出特色。雍正粉彩仕女畫是清代粉彩瓷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起著重要的作用,有著繼往開來的歷史意義。
責任編輯:涂春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