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的“藝術”創作

      小陶陶 2019-06-07   70
      0
      0

      作為陶瓷藝術工作者,理因以藝術創作為目的,推動陶瓷文化藝術的發展,創作出更多有價值富有吸引力的陶瓷藝術作品。當所謂的作品被你一掃而過,無法吸引欣賞者的注意力,其原因很簡單,作品缺乏品味、品相乏味,只是工匠之作而已。相反,當你被某幅作品吸引并為之感動甚至永遠地記住了它,這是因為作品內涵充滿了藝術品味、個性風格。

      一、陶瓷繪畫藝術之理論特征

      “藝術”二字是包容范圍很廣的詞匯。如一把稻草、一張小紙片或一個不起眼的小物品都能制作成藝術品,之所以稱之為藝術品,因為它是創造者想象力的再現,其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層面,陶瓷繪畫藝術更是如此,它是一種高尚的視覺形態藝術,如一幅壯觀的風景,它能再現到方寸小體的陶瓷載體上或大型瓷板,這是一種陶瓷藝術特定的和諧之美,從而形成一種單純、鮮明的形態特征,所呈現的具體內容,是一種文化和陶藝相結合的表現,是一種永久性傳播信息的載體,它具有圖形的通俗性與高度清晰的識別性,表現較為自由,充滿個性,容易以清新、明快的視覺形象標志傳達,神髓而吸引了眾多的欣賞者。

      陶瓷繪畫藝術,是陶瓷文化活動的一種特殊產物,它與人類諸多方面的心理、精神需求緊密相關,其中最重要的是它滿足和彌補人類不斷變化、不斷豐富著的心靈渴望、情感缺失,即從根本上滿足一個歷史時期內特定的審美需要。如果說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那么陶瓷繪畫藝術則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反映、體現著這一“總和”。

      二、繪畫語言是畫家靈感表達

      繪畫語言是包含了技巧、形式和內容的有機融合,對繪畫語言所占有的深度和廣度是檢驗畫家藝術水準高低的標準。從這個意義上講,繪畫語言的不同運用,則產生出不同風格的繪畫作品。陶瓷繪畫語言實際上是包含了技巧、形式和內容的有機融合。它是一個相互制約,相互滲透的有機整體,畫家的感情是靠其特有的繪畫語言表現。這種語言的運用,是依據畫家自身的藝術表現力愈強愈具特色。如賞析珠山八友汪野亭的“細筆青綠山水四扇掛屏瓷畫”,無論技法、設色、布局或畫面,幾乎都細致入微,人物和景物錯落有致、層次分明,近景和遠景逐次展開、一目了然。此作技法嫻熟,意境高遠,藝術修養和藝術功力已經達到了隨心所欲、爐火純青的地步。一個十分突出的藝術特色是筆疏意曠,若虛若實,渾然天成。把青山綠水置于明快、和諧的設色和疏朗、簡約的布局當中,既有簡潔之美,也有空靈之美,更有那種“天人合一”、的哲學之美和意境之美。他這幅山水杰作無論怎樣用藝術理論的標準衡量,都到達了藝術語言的最高水準。

      三、模仿是推動,仿造是惡習

      雖然藝術生涯有一個從模仿到創造的過程,但有一部分人卻把創造給忽視了,從模仿的過程停滯不前,從而進入仿造行為。現今的實際情況卻是模仿與仿造似乎有著模糊的概念。模仿與仿造它們之間究竟怎樣分辨可喜,可惜,可悲?這個議題值得我們探討的。

      古往今來任何一個藝術大師都是通過模仿之路之后才得以成名,如我們在上小學,教師教我們學寫毛筆字一樣,首先按著模貼一筆一畫的填模板,這一過程是為了掌握漢字的書寫規律,掌握規律之后再模仿書法名家之書法,習其之特長,練自身之技藝,創獨特之風格。陶瓷繪畫藝術的學習過程也是如此,從模仿過程逐漸成熟。從模仿的效果來看,例如陶瓷山水繪畫藝術,山水風光的模仿就必須把所感受到的山水風光描繪出來,尤其是把山、水、云、樹、花、草等細節描繪出來,更能引起欣賞者的美感,因此,繪畫藝術的模仿目標應該是通過形式表現心理活動。這樣,藝術美的研究就從形式領域轉到了人的精神領域,人的精神領域成了藝術表現的最高目標。從這個意義上分析陶瓷繪畫藝術是自然的模仿,這個“自然”是以“理式”為藍本的“自然”,“理式”是第一性的,“自然”是第二性的,“自然”只是“理式”的“摹本”和“影子”。陶瓷繪畫藝術模仿自然,只能模仿事物的“外形”和“影像”,而不能表現事物的“本質”。模仿只是對現實世界的簡單模擬,是不真實的。這就要模仿者加以思維,融入情感,創造風格,加之文化修養,其模仿過程才可轉變為藝術創作過程。

      如今有許多的陶瓷藝術工作者在模仿這一過程得到了成長,但另一部分的工作者忽視和混淆了模仿這一理論,把模仿與仿造混為一談,其結果贗品堆山。模仿與仿造是兩個概念,模仿名家作品是仿效其名家更深層次的藝術品味,建自己之樹,模仿是在仿效中磨練自己的毅力,增加自己之學識、融合綜合之感受,從而創建自己的風格,是一個學習到成熟的過程,是可喜之舉。仿造是模擬、偽造,是畫者無意識形態之舉,運用技術模擬名家風格,是不加思索的沒有思維概念的工匠表現,模擬效果缺乏品味風格,這種不習的懶惰是可惜之舉。運用技術完全再現他人作品,侵犯他人權益,是可悲之舉。

      四、結束語

      陶瓷繪畫藝術及其相關的藝術活動,總是與整個現實世界,包括人類的情感和心靈世界是相輔相成的。在藝術理論和藝術發展歷史的語境中,所謂陶瓷繪畫藝術作品,包含著制作者的某件意向制約下產生的一系列“技藝”,而“意向”則是人類心靈、情感的種種欲望的表達。或理性的道德教諭,或情感的滿足與缺乏,或心靈的渴望與愉悅。在迄今為止洋洋大觀的世界藝術史中,陶瓷藝術以突出的技巧形式傳世,或以不朽的內在意蘊被銘證,更多的則是兩者兼備。

      責任編輯:涂春承

      評論(0)

      ?

      首頁關于我們尋求報道

      陶瓷頭條 版權所有Copyright?2025 taocitoutiao.com
      首頁 頭條 視頻 品牌
      取消

      歷史搜索清除記錄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