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窯瓷器不受歡迎了嗎?
-
小陶陶
2019-05-31 188
00
2015春季拍賣已經落下帷幕,內地和香港的瓷雜板塊成交結果可謂差強人意。幾年前屢屢刷新高價紀錄的明清官窯風光不再;與此同時,宋瓷近兩年拍賣價格屢次過億,漸露崛起之勢。2015春拍古代瓷器雜項板塊,在整體大勢回調的情況下,保持了穩定的成交。眾多投資收藏者仍未放棄收藏少而精美古代瓷器。
清乾隆 茶葉末釉如意耳出戟橄欖瓶
2015春拍,內地瓷雜拍賣成績單上,精品官窯御制瓷器赫然列前。嘉德拍賣,“清乾隆 茶葉末釉如意耳出戟橄欖瓶”,最終以1265萬元成交。一對青花纏枝蓮紋雙耳鹿頭尊也以過千萬的1035萬元成交。東正拍賣,“清乾隆御窯青花折枝花卉紋六方瓶”以1127萬元人民幣成交;“明永樂御窯青花仰覆牡丹大折沿盤”以997.5萬元人民幣成交。蘇富比香港的成績最好,有八件明清官窯拍過了千萬港元:其中一對“清雍正粉彩過枝福壽雙全盌”的成交價為8980萬港元;“清雍正青花穿花龍紋長頸膽瓶”,成交價為7580萬港元。
這份“千萬成績單”雖然看來不錯,但和五六年前明清官窯最“鼎盛”年代的拍賣價格相比,仍有些黯然失色。幾年前拍場上明清官窯屢創“天價”的盛況讓人至今記憶猶新:2005年,“清乾隆御制琺瑯彩‘古月軒’題詩花石錦雞圖雙耳瓶”拍出1.55億港元;2006年,一只“清乾隆御制琺瑯彩杏林春燕圖碗”拍出1.513億港元;2010年的秋天,“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以2.5億港元刷新當時中國工藝品及瓷器之世界拍賣紀錄。
和內地藏家相比,一些關注于海外市場的人士則沒有那么樂觀??v觀近幾年海外拍賣市場,官窯瓷器也很明顯地出現一定程度的降溫。蘇富比全球中國藝術品主管仇國仕認為:“御制器物非常平均,因為都有統一的標準,生產過程中哪怕稍有偏差便就地銷毀了。所以存世的東西在工藝、造型等各個方面均很類似。并不需要怎么判斷,只要有錢就可以買最好的,實則是金錢的游戲。久而久之便有藏家覺得乏味,隨后去追求更有審美挑戰的品類如宋瓷、文玩等。因此導致了御用器物有一定的降溫。同時藏家也越來越挑剔,官窯里面也分很多等級,如果是最好的,賞玩、文房用的依然會有不錯成交。普通官窯器物近年市場非常不看好?!?
有專家認為,明清官窯從2011年前后至今的“由盛及衰”,除了實體經濟不景氣之外,很大的原因是禮品市場被“腰斬”所致。而且這幾年整個藝術品市場都在調整,即使官窯瓷器也很難獨善其身??駸崞谶^了,買家面對精品也會更加謹慎。即便如此,明清官窯的表現雖不再搶眼,精品官窯的成交還是比較穩健。
從2014年開始,一直被邊緣化的宋瓷開始發力:2014年香港蘇富比的拍賣市場上,一件北宋定窯劃花八棱大碗以1.16億元成交,創造了宋代瓷器的世界拍賣紀錄;而今年4月,香港蘇富比推出的南宋官窯青釉八方弦紋盤口瓶又以1億港元落錘,宋瓷似乎取代了曾經的明清官窯,變得風光無限。明清官窯似乎要開始不受歡迎了。
對此,有中國藏家認為,從明清官窯熱到宋瓷熱,背后很大的動力是來自于藏家審美能力的整體提高。隨著藏家的不斷成長,宋瓷那種陽春白雪的簡約之美會凸顯吸引力。這并不說明,人們不再關注和收藏“真精稀”的明清官窯瓷器。再說官窯瓷器也分三六九等,不同等級的官窯有天壤之分。在這輪調整中,真正失寵于藏家的就是這批連民窯都不如的低檔次官窯。
責任編輯:蘇曉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