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陶瓷藝術中的圖形文化
-
小陶陶
2019-06-06 183
00
圖形是組成陶瓷藝術圖案的重要元素。在具體的畫面構圖中具有多樣的藝術特征,它協調的色彩以及平衡的結構使得圖形傳達出經典的民族文化精神。
一、陶瓷藝術的圖形特征
陶瓷藝術的圖形形態各異,伴隨時代的不斷變化,它的圖形隨之發生新的變化,但是總體來說,它的圖形特征可以從畫面布局以及色彩搭配來研究。
1、平衡的畫面構圖
陶瓷藝術的畫面構圖根據具體的造型而定,對于畫面的藝術處理,應造型而作。在創作的過程中,畫面整體布局合理,遵從著共性中對于個體的凸顯,同時又不著痕跡的將個體融于整體之中。通過點線面的構圖實現陶瓷藝術的畫面結構。
1.1、視覺的整體性
從視覺上講,陶瓷藝術的圖形呈現出整體性的風格,在視覺上給人完整的形象感官。在瓷器表面的圖案作品,多是能夠獨立存在的個體,人們通過它可以接收到完整的圖像信息,同時在看到這些畫面的同時又能夠引起人們另外的思考空間。例如:早期瓷器中的簡單魚紋。通過抽象的紋飾人們可以猜測紋飾的原型,這是其帶給人們視覺整體性的最大思考。
1.2、個體布局的多樣性
在陶瓷藝術的圖案中,每一完整的畫面是由多個部分共同組成的。起到襯托作用的紋飾,展現整體面貌的主題構圖,它們在畫面布局中是彼此依賴共存的關系。由具體的物體簡化出的紋飾,形態各異,飛揚的姿態恰如紋飾在舞蹈一般,刻畫在陶瓷作品的表面,表現出多樣的圖形特征,深層次的展現動態均衡的審美文化。
2、協調統一的色彩
色彩是構成瓷器畫面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風格艷麗、華貴的唐代瓷器,還是樸素淡雅的宋代陶瓷,它的色彩始終遵循著協調統一的畫面追求。
2.1、傳統五色的運用
赤、黃、青、白、黑是傳統的五正色,在傳統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色彩文化內涵。運用在具體的陶瓷藝術中就是將五色按照時代的審美觀,進行不等分的放于圖案的構圖中。例如釉彩中顏色豐富多樣,在多變的顏色中創造出清淡雅致或者風格瑰麗的陶瓷圖案。
2.2、素雅的水墨
唐宋之后的瓷器藝術圖案深受繪畫藝術的影響,宋代之后傾向于意境悠遠的水墨山水,于是這樣的藝術風格使得陶瓷藝術的圖形風格發生變化。素雅的水墨并不是單純的指它的顏色像水墨一般呈現出黑白相間的圖案,它主要是指淡雅的水墨風格。明清時期的青花瓷可以說是傳統陶瓷藝術的精品,在青白對比的圖案中展現出文人雅致的情懷。
3、形神兼備的藝術風格
陶瓷藝術的圖形通過畫面的構圖以及色彩營造出藝術的感染力。這樣的圖畫能夠在美麗的圖形之外傳達深刻的精神,與欣賞者進行交流,產生共鳴的藝術情感。陶瓷藝術的圖案造型追求清新的藝術風格,它以精美的圖案、豐富的色彩、獨特的工藝、精湛的技術、奇特的創意,呈現出與外部整體造型渾然一體的風韻。
二、陶瓷藝術的圖形文化內涵
圖形在陶瓷藝術產生之初就一直伴隨,形色各異的圖形局域不同的審美特征,但是深究其暗含的文化則是最為精深的傳統文化精髓。儒道釋三大主流文化的思想體現在陶瓷藝術中,是超越于日常生活的藝術體驗。陶瓷藝術的美學思想超越了日常生活經驗后的積淀,以藝術的方式傳達出生命精神的境界。
1、傳統文化的藝術載體
傳統的中國文化以其深層次的方式存在于藝術、生活的各個方面。無論其內容是具象的圖案還是抽象的思想。都需要以最鮮明的形式體現出來。陶瓷藝術將儒家倡導的禮制文化以及道家灑脫的精神氣質融為一體,傳遞出深厚的文化內涵。陶瓷藝術作為文化的載體,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它作為藝術的一個類別而存在,傳統的制作工藝對于現代的制陶技術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流傳至今的每一件陶瓷都是古老的文化;另一方面是深層系的文化內涵,藝術是記載文化的載體,它的圖案富含中國傳統意義的象征性,在每一時代的制作中,傳遞著不同的審美傾向。
中國的陶瓷就像是一朵美麗的奇葩綻放著無限的光彩,它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意蘊”,在精神的感召下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陶藝風格。它并不是孤立靜態地記載著傳統的文化,而是在時代變化動態的和諧中展現出民族文化的象征、追求美好的愿望。
2、吉祥如意的象征性文化
象征性是傳統文化的特征之一,儒家孔子的禮制文化賦予傳統思想更多的延伸意義。而中國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思想習慣,能夠通過一物而思考其背后暗含的意義。恰如中國傳統繪畫中倡導的傳神性,在陶瓷藝術中,顏色的不同會代表不同的象征意義。民間流行的各類魚、鳳等圖案,采用諧音等方式寓意象征美好的意義。在這些象征性的的背后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社會背景。
2.1、符號文字的象征性
中國的漢字是象形文字,在創作的過程中就是根據這一思維模式而創作出來的。漢字的構成就具有象征的特性,運用在陶瓷藝術中將其象征性發揮到裝飾性的圖案中,進而表達出更為深層的文化內涵。
漢字的諧音雙關為陶瓷藝術的圖形文化提供了廣泛的素材。由于漢字的諧音特性,一個讀音之下往往有眾多的漢字,于是相近的漢字可以提供特殊的文化含義。在圖形中經常出現的喜鵲就是諧喜,桂花取桂之意,柏樹則是“百”,在圖案之中穿插這些漢字不僅使得圖案的構成更加平衡和諧,增加裝飾性,同時也能夠使得其蘊含傳統文化的象征性內涵。
2.2、吉祥圖案的寓意性
傳統圖案在運用的過程中充滿審美和文化寓意的雙重含義。吉祥圖案在陶瓷藝術中運用廣泛,題材分為人物類、植物類、文字類、幾何紋等組合類。多樣的吉祥圖案雖然題材各異,但是它們巧妙地運用人物、花鳥、自然的日月星辰等,將圖形與吉祥的寓意完美的結合。這些圖案通過比擬、雙關、諧音、象征等手法,蘊含著祈福納意的吉祥文化。
吉祥圖案的寓意運用人類豐富的想象對自然和人類社會關系進行概括和總結。它的構成本著圖必有意,而意必吉祥的理念,富、貴、壽、喜是竭力追尋的目標。陶瓷藝術中的吉祥圖案借用圖形的寓意性傳達出藝術文化的特征。
富是財產富有的象征,同時也寓意著豐收的美好希望;貴,表示的是權力、功名,寓意升官;壽,是對身體平安、延年益壽之意;喜,傳統所說的八喜都蘊含在其中。這四大寓意體現在具體的陶瓷藝術中,有的是整幅圖案所包含的意義,有的是圖案的局部紋飾所表示出來的含義。陶瓷藝術中經常出現的富貴花開圖案,年年有余的喜慶畫面,龍騰虎躍的權力象征,都是寓意著人們的美好愿望。在局部的紋飾中,祥云嵌八寶紋、龍擁祥云等都寓意著權貴。通過對陶瓷藝術吉祥圖案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國傳統吉祥圖形的文化內涵。
3、和諧的審美文化
作為中華瑰寶的陶瓷藝術將審美文化發展到極致,在畫面的構圖、色彩的運用中力求達到和諧的視覺審美效果。和諧是傳統美學中的核心觀念,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受到中國傳統的陰陽統一觀念的影響,同時倡導中庸的文化體系,衍生出和諧的審美文化。陶瓷藝術從早期的簡單圖形到后期發展成熟的裝飾藝術,它的圖形一直體現出傳統審美文化。
3.1、多樣統一性
傳統的中國文化是內容多樣的融合體,在形態各異的圖形表現形式中,傳達出統一的文化觀念。多樣統一使得審美文化具有兼容性,陶瓷藝術在開始之初就分為黑陶和彩陶。每一種陶瓷在圖形上都是變化多樣,每一時期的陶瓷制作者根據不同時期的審美特點制作出風格各異的陶瓷圖形。
它的圖形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指陶瓷的整體形狀。它們或是橢圓的器皿,或者是線條柔和的花瓶,或者是形狀優美的裝飾品等等。這些形狀各異的造型,都是藝術家在結合器物實用性的同時,考慮到美學上的追求進行創作的結果。另一方面是指,器皿表面的圖案。繪制的圖案類型有以中國古代神話題材為主的八仙過海、美人圖,還有以自然為題材的優美風景,更有多種多樣的龍、鳳動物圖案,這是傳統審美文化對熱衷自然、崇尚美好在具體陶瓷作品的體現。
3.2、天人合一的美學追求
唐宋之后的陶瓷藝術,開始把繪畫的風格轉移到圖案的構造中。繪畫藝術一直遵循的“神韻”,個體與自然外界的和諧統一,寓情于景的情懷,也成為陶瓷藝術的美學追求。陶瓷作品在通透的顏色之上配有魚水紋、云雷紋,刻畫、透雕等自然地裝飾圖案,使得陶瓷藝術具有渾然天成的自然美,這與傳統文化追求物我統一的美學境界不謀而合。
陶瓷的圖案構成中,色調、構圖配合的和諧統一,含蓄而內秀,力求一種藝術的自然美,顯現出道家形而上的自由宇宙觀念。道家美學崇尚自然而然的藝術境界,禪學追尋生命的永恒,在大的生命宇宙觀念下,陶瓷藝術顯現了人與自然之間的無限親近。陶瓷藝術圖案上的自然美感,是民族審美文化對于個體自在生命的追求,也是傳統文化崇尚自然的美學觀念在陶瓷藝術中的具體顯現。
陶瓷是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圖形變化反映著傳統審美文化的變遷。它是藝術的載體記錄著民族的文化,它的發展變化就是民族審美變遷的真實寫照。陶瓷藝術不僅僅是物質產品,同時也是人類精神的產物,通過對美學的不斷追求,陶瓷藝術更是文化產品的代表。
責任編輯:涂春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