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企業家攜12萬件“泰興號”古瓷器回歸祖國 部分將捐贈給中山

      小陶陶 2018-12-14   中山日報2209
      1139
      0

      今天上午,廣州黃埔新港港區全通秀麗碼頭迎來了一批遲遲歸家的“故人”——清中期“泰興號”沉船事件中散失海外的12萬件古瓷器。

      微信圖片_20181213180737.jpg

      ▲收藏專家現場品鑒(紅衣服為中山收藏專家余乃剛)

      至此,這一象征中國海絲文化的國寶終于亮相公眾眼前,獲得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市政協主席丘樹宏出席“泰興號”遺珍回歸祖國儀式。

      記者獲悉,這些文物是中山企業家鄭長來從英國聯邦貴金屬公司一次性購入的。該批古瓷器目前已完成口岸通關回國,明年1月將舉行專家研討會,進行國內認證,研討會后將按照預期計劃進行巡展和捐贈。

      鄭長來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購買這12萬件青花瓷是他的夙愿。作為中山企業家,肯定會把部分古瓷器捐贈給中山,我是中山的一份子,我們的企業大部分在中山,也很希望首次捐贈儀式在中山完成,后續會與中山市博物館合作,把這些遺珍展示給更多的中山人民。 

      微信圖片_20181213180729.jpg

      ▲中山企業家鄭長來

      據介紹,“泰興號”商船長約60米,寬約10米,重1000多噸。1822年(道光二年)1月從廈門港出發,廈門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支點城市,目的地為古稱爪哇的印尼,由于海上大風偏離航線,1822年2月7日不幸觸礁沉沒,共1800余人遇難,主要是中國乘客,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難之一。

      1999年5月,澳大利亞一家海洋公司在南海附近把“泰興號”打撈出水,獲取了20多萬件中國清代瓷器,隨后運到了歐洲進行了多次國際拍賣。這些瓷器大都是18世紀和19世紀初福建德化生產的專供出口的青花瓷,以青花盤、碗、杯、碟、罐、蓋碗等日用瓷居多。

      微信圖片_20181213180724.jpg


      責任編輯:黃敬偉

      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評論(0)

      ?

      首頁關于我們尋求報道

      陶瓷頭條 版權所有Copyright?2025 taocitoutiao.com
      首頁 頭條 視頻 品牌
      取消

      歷史搜索清除記錄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