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克仁:瓷壇“拓荒” 思變圖新 促進陶瓷傳統工藝發揚光大
-
小陶陶
2019-05-14 無線泉州1288
14350
提起溫克仁,可謂是德化陶瓷業無人不曉的人物。他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擔任第五瓷廠廠長,是德化“西洋工藝瓷之路”的開拓者。30多年來,他對陶瓷的革新從未停步,也成為德化陶瓷改革發展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眼前這款遠紅外陶瓷酒瓶,釉質細膩通透,表面溫潤如玉,更重要的是,它還有加速酒的發酵、消除酒的異味等功能。除了酒瓶,這些由遠紅外陶瓷制成的日用器皿,可是“各有所長”。這款遠紅外功能陶瓷的發明者溫克仁,在德化陶瓷領域幾乎無人不曉。上個世紀80年代,德化陶瓷市場在國內走向低迷,作為德化第五瓷廠的廠長,溫克仁認為,必需走出去,才能闖出一條新路。為此,他便毅然自費到歐洲考察,開發出符合歐美等發達國家需要的西洋工藝瓷。
德化東藝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 溫克仁:“我回來就是邀請了德化的這些當時的陶瓷大師,有彩畫的有瓷雕的,有搞造型的 設計的,讓他們用傳統的技術來雕外國人的喜歡的東西 ,投放給客戶,投放到廣交會,然后一炮就打響了。”
這為德化乃至整個陶瓷產業帶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一批批如今馳騁德化瓷壇的企業家,也是在那個時期掌握了西洋工藝瓷的生產技術、管理經驗和市場脈絡。
泉州順美集團公司總經理 鄭鵬飛:“可以說從80年代開始就很多國外的客人對西洋工藝禮品感興趣,整個大環境當時算不錯的,因為國家在引導著很多企業怎么樣對外開拓,怎么樣吸引更多的客人進入中國。”
產品要符合市場需求,需要不斷思變圖新,到了90年代,溫克仁耗費近10年時間,最終在2007年研制出全新的瓷種—自生釉骨瓷,品質優良,節能降耗達60%以上。經過多年的投入和研究,這項技術已經實現了原料的大批量生產,并且成本大量下降。
德化東藝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 溫克仁:“為了讓這個技術廣泛地應用在陶瓷界,我們從全國各地礦床,高嶺土,還有能夠使用在陶瓷上的那一些原材料進行篩選。”
這是德化陶瓷的有一次變革,但溫克仁的創新還沒有停止。從2011年開始,他在自生釉骨瓷技術的基礎上研究出了遠紅外陶瓷,廣泛用于節能、活水、除氯、抑菌、凈化、保健等領域。
德化東藝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 溫克仁:“我做陶瓷已經五十多年了,一輩子都做陶瓷,跟陶瓷結下了緣分。所以想停又停不下來,陶瓷是我的生命。”
十幾年的摸索、實驗和生產,溫克仁研發的各種革命性陶瓷得到了市場的肯定,還多次獲得了國家、省市的技術發明獎項。這位德化瓷壇的“拓荒者”希望,多年來的科研成果繼續推廣到陶瓷生產上,促進陶瓷這一傳統工藝發揚光大。(記者:林鈺,張貴霖)
責任編輯:黃敬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