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到底是什么白?德化白瓷材質技藝特點介紹
-
小陶陶
2019-08-23 陶瓷頭條1894
14650
“”是什么白?是法國人對明代德化白瓷的贊譽,他們認為這是“中國瓷器之上品”。德化白瓷因其產品制作精細,質地堅密,晶瑩如玉,釉面滋潤似脂,故有“象牙白”、“豬油白”、“鵝絨白”等美稱,在我國白瓷系統中具有獨特的風格,在陶瓷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國際上有“東方藝術”之聲譽。
資料圖
最早是馬可波羅將德化白瓷帶到了歐洲,加之他的拼命宣傳,意大利等學者就將德化白瓷稱為“馬可波羅瓷”。傳到法國后,號稱要浪漫可以不吃飯的當地人瞬間被驚到了:原來世界上還有這么超凡脫俗的瓷器!它們給它取了一個新名字:BLANC DECHINE。法語就是的意思,把“中國”賦予白瓷之上,足見西方人對白瓷的重視。“”在世界陶瓷中占了特殊的地位,歐洲陶瓷專家要人仿作而不可能,他們稱它為“世界上最精良的瓷器”,“”也被尊為“白色的金子”、“世界白瓷之母”。
世界陶瓷的發展歷程就是人類不斷追求瓷器白如玉的過程,而最好的玉質瓷就是德化的“”。
德化白瓷發展歷程
早在新石器時代,德化就有印紋陶的燒制。商周時代,德化已經開始建窯燒制原始青瓷。自宋代開始,德化白瓷大量銷往東南亞和中東地區,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商品。
白瓷茶具
在明清陶瓷著述中德化白瓷又被統稱為“白建”,現代陶瓷工藝界稱為“建白”,意為福建白瓷。白瓷,首先起源于北方地區,至唐代有南青北白之說,唐宋時代以定窯為代表的白瓷,白釉泛黃。宋元景德鎮則以白釉泛青稱著。明代永樂、宣德時期的甜白瓷器,在當時是很名貴的品種,所以,明清陶瓷著述往往把明代德化白瓷與上述瓷種媲美,或稱“建之粉定”,或謂“類永、宣之甜白”。其實,德化“”,加上使用雜質含量極低的優質原料和階級窯燒成工藝,使得外觀上釉層更為純凈,色澤滋潤明亮,工藝技術更臻成熟,在中國陶瓷工藝史中獨樹一幟。不僅與北方定窯高AL2O3含量的白釉瓷不同,而且白度和潤澤度也高于景德鎮窯,這種風格獨具、特色鮮明的德化瓷,使人一望而知。
明清時期,景德鎮的白瓷向多種色釉和各種彩繪裝飾方向發展,在這異彩紛呈的瓷器之林中,“”瓷雕異軍突起,獨領風騷。它迎光透視,晶瑩剔透,偶有粉紅色,釉層均勻細膩、溫潤明凈,煥發出鮮明濃厚窯口個性,而且,其素骨玉肌的質感,更通過非凡的造型設計,充分顯示出優美浪漫的韻律,散發出誘人的藝術魅力。
德化白瓷材質與技藝
德化窯白瓷如意觀音
德化窯區別于世界各窯口的本質就是材質與技藝,就是其材質世界最好,其技藝世界最好的“瓷雕”。所以宣傳“”瓷雕,大家就知道世界材質最好的瓷器就是“”。“布蘭克帝支那”(“”)就是福建德化白瓷的名稱,也正因為是這樣,這次寫書的書名,我覺得更應該叫“”了。德化窯“”題材之廣泛,形式之多樣,水平之高超,規模之龐大,延續時間之長,影響之深遠,均居世界第一,堪稱“世界瓷雕之都”。有一種傾向,如拍賣行圖錄所述的那樣,將景德鎮的白瓷也叫做“布蘭克帝支那”,這是無知和誤導。對大多數收藏家和愛好者來說,恐怕只有“”這一名詞,能讓他們立刻想起中國福建的那種世界獨一無二的瓷器。
“”以乳白釉為主流,胎骨細柔堅致,晶瑩透亮,此類質地是其他窯口所不具備的。整體溫潤圓融,不是白玉勝似白玉,美妙的胎釉質感逼似“玉之五德”,從而把追求玉器質感的制瓷工藝推向巔峰。
責任編輯:黃敬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