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真至純王國奇:甘做汝瓷燒制火爐工

      小陶陶 2018-10-08   汝瓷網2728
      986
      0

      宋徽宗趙佶說,“雨過天青云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于是,美學風格影響千年的一代宋瓷產生了,至今高峰難越。

      峰有多高?大學者陳寅恪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趙宋創造的文化瑰寶里,就有宋瓷。宋瓷里面,又以汝瓷為首。不過,面對宋人創造的汝瓷輝煌,今人沒有膽怯,反而以更大責任感傳承和創新,使得汝瓷再次光耀神州。

      薪火相傳的汝瓷手工藝人中,有一位匠人叫王國奇,河南寶豐清涼寺人。他,正是今天文章書寫的主角。

      王國奇的忠粉

      玩瓷器有不少圈子,宋瓷是其中的一個大分支。這些年來,宋瓷里的汝瓷漸漸冒出頭角,受到越來越多的玩家關注。

      玩家出發點不一樣,關注的對象自然也不一樣。這么多玩家里,有一些人偏偏看上了王國奇燒制的汝瓷作品,甘愿作為他的忠粉,隔三差五會去購買作品。

      王國奇何方人士?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人。清涼寺,好名字,僅讀出這三個字內心就會隱隱生發出一股涼爽禪意,玄妙的是,全國有很多清涼寺,唯獨寶豐縣的這個清涼寺,還是北宋汝窯的遺址。

      素有“青瓷之首,汝窯為魁”美譽的汝窯,在北宋晚期為皇宮燒造貢瓷,但其燒造歷史只有20多年,窯址湮滅達千年之久。為揭開汝窯之謎,新中國三代考古工作者持續尋找,終于于1987年在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村發現重要線索。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隨即對該窯址進行考古調查和試掘,發現汝釉瓷窖藏等遺跡和文物,初步確定汝窯窯址就在清涼寺村周圍,隨之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入200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有此高天厚土養育,王國奇的作品自會不一般。他的作品是直追北宋汝窯神韻,不但器型上向汝窯看齊,而且在釉料上更是對標汝窯釉料,不復原古人汝窯燒制效果誓不罷休。

      依靠作品,王國奇“俘虜”了大量粉絲們的心。

      玩家對他作品的熱愛,他是這么講述的:早在5年前,很多人都點名要買我的作品了。早上我還沒有睡醒,就有人給我電話催我趕快起來燒窯,今天這人要這件,明天那人要那件,讓我保證能交貨的準確時間。

      爐火前的苦工

      圈里人知道王國奇不善言談,更不會夸夸其談,是一位標準的埋頭苦干研發汝瓷燒制的“技術男”。他這么說,我信。

      王國奇能讓人信服的最重要因素,其實還是靠作品說話。而對于瓷器來說,它的優劣無非是釉色和器型,王國奇在汝瓷釉色的研制上,真是下足了功夫。

      剛開始與陶瓷接觸,是他二十來歲時,在寶豐縣的集體陶瓷廠,廠址位于清涼寺村附近。2000年前后,考古人員在清涼寺大大規模挖掘讓他開始注意汝瓷這一概念,并惡補北宋汝窯這些歷史知識。直到清涼寺遺址杯國家確定為汝窯考古大發現,他融古貫今,突然豁然開朗,看到了自身今后的一片天空——復燒汝窯,再現汝窯輝煌。

      “這片土地是老天賜給我們的禮物,我們本地人要是守著金礦山還要要飯吃那就太可惜了。”他說。    從此,世上多了一位苦心鉆研汝瓷燒制技藝的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絢爛的陶瓷天地里,也因為王國奇招牌汝瓷的存在,更加多彩。

      這個過程卻是艱辛的。

      雨過天青,汝瓷最難的是釉色。如果靠現代工藝的話,實現天青色并不難,難的是完全按照古人的方式和配方燒制出天青,并且效果還要溫潤、如玉、內斂,這就難了。

      知其難而為之,是為匠人。王國奇回憶剛試燒時的經歷,“當時本地沒有配釉成功的情況,不知道汝窯的釉料到底是哪些礦物質哪些石頭調配成的,唯一確定的是,既然汝窯遺址在這里,配釉原料一定也都是就地取材的,大家都是摸黑前進。”

      于是,王國奇成了村里的“不務正業人”,天天上山轉悠,回家時背上一袋子各色石頭。

      “就這樣不停地磨碎,調配,試燒,進行了五六年,燒出來的瓷器才算有了點感覺,釉色覺得像回事了。”他說,“有人問我天天忙啥,我回答燒窯,其實我就是一個爐子前的苦工。”

      追求極致釉色

      真正沉浸于極致的人,是不會沉迷于安逸的。2005年時,王國奇的名氣已經出來了,可他還在追求。

      王國奇講述了一件尋找釉料的往事。

      有一次,他從書本上看到關于北宋汝窯的一組介紹,說中國北方的一個地方有一種長石(釉的配料),釉料中添加這種礦物質產生的釉色會更好,勝過本地石料。

      他被書中的描述吸引住,口袋里裝200塊錢出門了。家里沒有多余的錢,這盤纏只夠單程到目的地。怎么辦?無奈中他想到逃票,在寶豐縣城上火車買了兩站開始了北上之旅。夜里迷迷糊糊中,列車員叫醒他,查票。他一看要露餡,瞅列車進站減速的機會,跳車逃跑了。

      過程艱辛,一言難盡,總之拿著200塊錢,他最終從北京之北的山上采集到了想要的石頭,并且又背回了家。

      他說,汝窯是真好,釉好型好,簡潔大方,質樸完美,自己既然選定了這條路,就一定要燒出好汝瓷,不能投機取巧。“我的生活簡單,處事方式直接,汝瓷的特色也是簡單取勝,如果我能復燒出與北宋汝窯相媲美的作品,我也不枉人生走一遭,值了。”

      只要能尋找到好的釉料,對他而言就是一種勝利,每次這樣調試配方有點改進,他就會忘記此前受過的苦。

      蒼天不負苦心人,剛開始家人都養活不了的王國奇,在中國的汝瓷市場里闖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懂行的人,看到他燒制的天青和粉青作品,都會眼前一亮,愛不釋手。

      “人要做事,就要把一件事做到極致。”他說,北宋汝窯是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他只是剛踏進門檻,摸到了門路,還有無數的秘密等待他去破解。

      作品展示

      ▲鴛鴦香爐

      刻花鵝頸瓶

      水仙盆

      圈足洗








      責任編輯:蘇曉薇

      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評論(0)

      ?

      首頁關于我們尋求報道

      陶瓷頭條 版權所有Copyright?2025 taocitoutiao.com
      首頁 頭條 視頻 品牌
      取消

      歷史搜索清除記錄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