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壺文化對德化白瓷壺影響 立足傳統融入雅致古典

      小陶陶 2018-09-15   博緣陶瓷2035
      1441
      0

            在《現代漢語辭海》中“壺”是這樣描述的:“壺,一種盛裝液體的器皿,一般有蓋,有嘴,還有柄或提梁”;可見現在我們對壺的認識:“壺”是一種盛液體的容器,有嘴,有柄或提梁。

      古代壺文化

            古代中國人對于茶的熱愛衍生出對于茶具和茶壺的研究和喜愛,并由此產生了茶壺文化。壺的種類根據材質的不同可以劃分為紫砂壺、玉壺、陶壺、金屬壺、石壺等等。

            這些壺造型獨特,技藝精湛,代表了我國古代高超的手工藝術水平和文化價值,中國的壺文化可謂意蘊深厚。

            中國陶瓷在漫長的發展歷史中,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流派、技藝和制作方法,任何一種技藝和制作方法都是繼承并創新了傳統技藝方法,受到當時文化的制約和影響,深深的烙印上了當時的文化標識。

            壺的緣起主要是滿足實際生活的需要,是在勞動中產生的,確切的說是為了滿足喝水及喝酒而設計的。

            “壺”這一概念產生于新時時代,就目前出土的文物來看,馬家窯文化時期的彩陶壺、良諸文化時期的貫耳壺都屬于早期壺的形態。

            除此以外,山東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考古過程中發現了白陶盉,造型獨特,藝術價值非常高。此類物件被認作是早期壺的形態,不過他們的形態只是初具模型,不能算作真正意義上的壺。

      德化白瓷壺

            德化白瓷屬于中國古代制瓷史里面非常具有特色的一大窯系,德化白瓷的燒造產生在唐宋時期,在元明清時期達到鼎盛。

            德化白瓷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發展至今,它已經成為陶瓷領域的代表之一,引起了人們的重視,特別是一些西方國家對德化白瓷更是贊賞有加。

            德化白瓷壺隨著德化白瓷產品種類的發展應運而生,瓷質作乳白色,兼有雕塑藝術的陳設瓷壺,多用貼花、印花、堆花作裝飾,受到人們的青睞。

            德化白瓷壺的胎骨細膩溫潤,釉水無暇潔白,二者完美融合,使得整體上色澤潔白通透、細膩光滑,像一塊上好的羊脂玉,在光線的照射下,通透細膩,質地優良。

            輕輕敲擊德化白瓷壺,其聲音清脆悠揚。德化白瓷壺一經問世,就以它潔白無瑕的胎體、溫潤細膩的色澤、渾厚潔白的色彩和獨具匠心的外形贏得世人喜愛。

      中國壺文化對白瓷壺的影響

            德化白瓷壺之所以享譽中外,原因一方面在于其獨特的釉質,另一方面還在于其優美的造型特點。

            德化窯制瓷手工藝者借助于高超的技藝以及豐富的藝術想象力,立足于傳統的制作工藝,融入自己的想法和靈感,精益求精,制作精良,創造了許多具有實用性和藝術性的作品。

            而德化白瓷壺則繼承了中國壺文化中對傳統壺的造型習慣,分為壺身、壺嘴、壺蓋等,另外融入一些傳統的壺圖案或造型,偏于雅致和古典。

      同時,傳統壺文化要求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合,德化白瓷壺很好的繼承了這一點,在滿足實際使用需求的同時,著重于藝術造型的創造,往往將花草蟲魚等造型與壺身融為一體,或者是將中國傳統的雕刻藝術體現于壺身之上。

            德化窯白瓷種類豐富,包括杯、爐、瓶、壺、碗、等;德化白瓷壺胎質精美,獨具匠心,壺上所繪人物栩栩如生,其它造型線條優美,神態逼真,風格鮮明,雅致細膩,體現了一種純粹的雕塑美,并且很好的凸顯了胎釉材料的質地美。

            德化白瓷壺上雕塑繼承了我國傳統的傳神寫意的雕塑手法,這一點也是受傳統壺文化的影響,重點表現塑像的神態情緒,凝神寫意。

      塑像藝術發展到晚明時期,風格趨于莊重典雅,高貴神圣,在白中泛黃的釉質的襯托之下,進一步表現了塑像給人的神圣、神秘之感,更具有藝術張力。



      責任編輯:黃敬偉

      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評論(0)

      ?

      首頁關于我們尋求報道

      陶瓷頭條 版權所有Copyright?2025 taocitoutiao.com
      首頁 頭條 視頻 品牌
      取消

      歷史搜索清除記錄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