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許瑞峰代表作欣賞

      小陶陶 2022-08-11   南章說瓷 作者:張南章1331
      1219
      0

      剛剛落幕的第八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選,將作品分與綜合素質分權重比例由第七屆的70:30調整為75:25,3件代表作的得分高低成為能否評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關鍵。

      代表作是最能體現參評者思想水平和藝術風格的作品。許瑞峰選送的三件(套)代表作,均為白瓷雕塑,均為傳統題材,然區域特色明顯,風格迥異,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創新和突破。

      image.png

      許瑞峰三件(套)代表作

      (一)自在觀音

      image.png

      自在觀音/許瑞峰

      作品高1.45米。觀音面帶微笑,自在坐于刻有《心經》句子的梯形體之上,右膝曲起,左足垂下,右手捻衣帶輕放于右膝,左手撫衣帶自然垂放座上,呈自在舒坦之姿勢,展現了五蘊皆空、心無掛礙的自在之相。作品多處運用對比的手法以相互映襯、彰顯主題,如梯形體的剛硬與人體的圓柔的對比,裸露肌膚的塊面簡潔與衣帶發髻的線條繁縟的對比等等。

      image.png

      image.png

      自在觀音/許瑞峰

      采用明代德化“何派”瓷塑簡潔飄逸與清代閩粵“山湖祖”雕刻精雕細刻完美融合的德化“許氏雕塑”技法。選用德化優質白瓷泥料經1330度高溫燒制而成。自主研發的坯釉配方,自主獨立的成型工藝,自主研發的燒制方法。瓷胎潔白,釉面光潔,內蘊一塵不染、超凡脫俗的獨特語言。

      image.png

      自在觀音/許瑞峰

      工藝上二大突破與創新。一是體量大,長0.75米、寬0.45米、高1.45米,是迄今德化長度最大的單體瓷塑觀音;二是方塊大,觀音所坐之《心經》方塊乃一巨大梯形體,填補了德化窯燒制大型方塊的空白。

      (二)三十三觀音

      image.png

      三十三觀音/許瑞峰

      從有關三十三觀音文獻資料的研究,到不同版本畫像、塑像的梳理,到白描設計稿的繪制、雕塑泥稿的制作,再到材料的選擇、坯體的制作,最后到窯爐1330度的燒制,創作過程歷時五年,足見慈悲情懷與工匠精神。三十三觀音群雕,在唐宋以來漢化佛教藝術家對觀音形象不斷進行創造、發展的定型化結果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共33件獨立雕塑,包括本尊楊柳觀音和觀音三十二個應化身,每件作品均源于故事、傳說,均有明顯的造型特征,均有不同的法器、配件,或立、或坐、或臥,或莊嚴慈祥、或自在隨意,形態迥異,神情不一,栩栩如生。

      image.png

      image.png

      三十三觀音/許瑞峰

      明代德化“何派”瓷塑簡潔飄逸與清代閩粵“山湖祖”雕刻精雕細刻完美融合的德化“許氏雕塑”技法;圓雕、浮雕、捏塑、陰刻等多種手法綜合運用。選用德化優質白瓷泥料經1330度高溫燒制而成。自主研發的坯釉配方,自主獨立的成型工藝,自主研發的燒制方法。瓷胎潔白,釉面光潔,內蘊一塵不染、超凡脫俗的獨特語言。

      image.png

      三十三觀音/許瑞峰

      三十三觀音以群雕形式出現,作品源于傳說,造型各異,手法不一,風格不同,是對觀音信仰、觀音文化、觀音藝術一次全新審視,是德化“許氏雕塑”觀音瓷塑的集大成者。

      (三)天女散花

      image.png

      天女散花/許瑞峰

      高1.10米。典出《維摩經·觀眾生品》,“時維摩詰室有一天女,見諸大人聞所說說法,便現其身,即以天華散諸菩薩、大弟子上,華至諸菩薩即皆墮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墮。一切弟子神力去華,不能令去。”作品源于典故而又突破原有主題,美麗圣潔的天女把象征吉祥美好的五彩繽紛花雨灑向人間,已是真善美的化身。作品S型的構圖,襯托天女婀娜身姿與飛升感,散落的捏塑花卉,頭頂的鏤空花籃烘托天女散花的輕盈與飛升感,也彰顯天女散花的新主題與新意境。

      image.png

      天女散花/許瑞峰

      明代德化“何派”瓷塑簡潔飄逸與清代閩粵“山湖祖”雕刻精雕細刻完美融合的德化“許氏雕塑”技法。選用德化優質白瓷泥料經1330度高溫燒制而成。自主研發的坯釉配方,自主獨立的成型工藝,自主研發的燒制方法。瓷胎潔白,釉面光潔,內蘊一塵不染、超凡脫俗的獨特語言。

      image.png

      天女散花/許瑞峰

      捏塑手法的恰到好處的運用進一步彰顯許氏瓷塑特色,如捏塑長飄帶既襯托天女婀娜身姿又增強了天女飛升感,捏塑花卉既烘托天女散花的輕盈飄逸又彰顯天女散花的主題與意境。

      image.png

      許瑞峰工作照

      責任編輯:陳美珠

      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評論(0)

      ?

      首頁關于我們尋求報道

      陶瓷頭條 版權所有Copyright?2025 taocitoutiao.com
      首頁 頭條 視頻 品牌
      取消

      歷史搜索清除記錄

      熱門搜索